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由于缺乏大口径肺动脉带瓣管道产品,手工缝制的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ePTFE)带瓣管道逐渐被国际上众多心脏中心用于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重建.本研究旨在总结ePTFE带瓣管道植入后的早期临床... 相似文献
22.
目的:随着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产前产后诊疗一体化工作的开展,小婴儿手术患者逐年增多.本研究旨在回顾性总结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开展CHD产前咨询以来,3月龄内小婴儿CHD外科治疗的早期预后情况,探讨术后死亡和延迟恢复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查阅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儿...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者(95例合并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心脏彩超诊断为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者82例,室间隔缺损20例。结果:住院期间死亡率4.9%(5/102)。死亡原因分别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例,肺高压危象2例,呼吸衰竭2例。其余患者并发肺部感染7例,肺不张5例,胸腔积液1例,肺高压危象2例。所有存活患者肺动脉高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效果满意。结论: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临床上易与单纯室间隔缺损相混淆,术前容易漏诊因而导致术中发生灌注肺。因此,应加强术前诊断及术中探查,以避免灌注肺的产生。同时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者肺动脉高压出现早、进展快,易发展成器质性肺动脉高压,影响手术的远期疗效,甚至丧失手术机会。所以一经诊断,应尽早手术,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一般均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5.
26.
采用环氧化合物交联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采用环氧化合物交联新型肺动脉血管替代物之一牛颈静脉带瓣管道(BJVC)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新鲜BJVC24根,随机分为环氧化合物处理组(PC组,n=8),戊二醛处理组(GA组。n=8)及新鲜对照组(n=8)。分别测量各组处理前后管壁厚度、管腔外径及瓣膜的抗返流功能的变化。测定处理前后各组的组织含水量、热皱缩温度、组织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另外进行大鼠皮下埋植试验,60d后测定组织钙含量。结果:PC组外观形态、管腔外径、瓣膜抗返流功能更接近天然血管;PC组及GA组机械性能相当,且明显强于新鲜对照组(P〈0.05);大鼠皮下包埋后PC组钙含量显著低于GA组(P〈0.05)。结论:PC交联BJVC可有效保持组织的柔软性,保护其瓣膜的抗返流性能,且具备良好的抗钙化性能,是一种有效的合适的生物组织处理制备的新型技术。 相似文献
27.
正中胸骨切口上腔静脉及其分支切除与重建在胸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手术中上腔静脉及其属支切除与重建的手术方法。方法经正中胸骨切口采用体外或体内转流手段切除肿瘤及受侵犯的上腔静脉和/或其分支,然后直接修补或用生物材料、人工血管重建回心血液通道,随访病人治疗结果。结果全组病人无围手术期死亡,重建人工血管24根,生物血管5根。一根人工血管术后一个月完全堵塞,其余血管通畅。但生物血管横断面有缩小趋势。2例病人因肿瘤复发生存期不到1年,余20例病人仍然生存但其中一例复发带癌生存。结论在胸部肿瘤的外科治疗中,经正中切口施行上腔静脉及其分支的切除与重建,方法可行并有利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明显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28.
新生乳猪缺氧性肺动脉高压中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在新生乳猪生后正常发育及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中的作用。方法:42只新生乳猪分成正常发育组和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组,其中20只新生乳猪置于低气压仓(50.8kPa)中3或11d形成不同程度的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TUNEL方法检测和观察肺小阻力动脉中层平滑肌细胞(SMC)的增殖和凋亡变化。结果:平滑肌细胞复制率在出生时即较高,出生后早期进一步升高。短期缺氧对平滑肌细胞复制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较长期缺氧(11d)引起肺血管重构显著变化同时,平滑肌细胞复制率显著增加;新生期无论在正常状态,缺氧或缺氧恢复阶段,在肺血管壁上均未见细胞凋亡阳性信号。结论:新生乳猪出生后肺血管重构与平滑肌细胞增殖有关。平滑肌细胞增殖在严重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凋亡在出生早期肺血管重构中作用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的水平与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5例法洛四联症患儿(紫绀组)外周血清SDF-1和VEGF的水平;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EPCs体外扩增培养;做免疫荧光鉴定及细胞计数。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EP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及黏附能力。用回归分析法分析VEGF和SDF-1水平与EPCs数量及功能的相关性。单纯室间隔缺损患儿15例为对照组。结果:紫绀组与对照组相比, VEGF水平增高(201.42±44.74 ng/L vs 113.56±35.62 ng/L);SDF-1水平增高(3.45±1.07 ng/L vs 1.05±0.99 ng/L,P<0.05)。血清VEGF与SDF-1水平呈正相关(r=0.675,P<0.01)。与对照组相比,紫绀组PEPCs数目明显增多(72.2±9.73)/200倍视野vs (51.2±3.83)/200倍视野,P<0.01; EPCs功能明显增强,其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及黏附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VEGF,SDF-1的血清水平与EPCs数量及功能变化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395,0.5491,0.6376和0.7392。结论: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外周血EPCs数量及功能较非紫绀组明显增加,同时VEGF和SDF-1血清水平也明显增加,上述变化存在相关性,可能共同影响着患者的一些病理、生理变化。[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4):267-272] 相似文献
30.
目的提高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道异常的认识,总结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5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道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5个月~9岁,平均年龄27个月。气道异常包括:左主支气管狭窄2例,右侧气管化支气管、气管轻度软化和左主支气管狭窄、长段先天性气管狭窄各1例。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加左主支气管成形术1例,仅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3例,放弃手术治疗1例。结果围术期死亡1例,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右侧气管化支气管,术后发生右肺上叶不张、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死亡。1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左主支气管狭窄,同期行左主支气管成形术后顺利出院;随访2年健康。1例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撤离呼吸机困难,发现合并先天性左主支气管狭窄伴轻度气管软化,经内科处理撤离呼吸机后仍有喘憋;随访6个月患者发育好,喘憋未再发作。1例混合型室间隔缺损致心脏扩大、肺动脉扩张压迫左主支气管导致狭窄,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左主支气管压迫症状缓解;随访1年健康。1例合并长段气管狭窄,家属放弃手术。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道异常临床上很少见。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术前确诊;采用最佳的手术方法,尽量与先天性心脏病同期手术纠治;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以获得最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