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29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篇
肿瘤学   5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办、陕西省消化系病学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于 1999年 10月 7~ 11日在古城西安举行 ,这是世纪之交我国消化学界的一次盛会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 31个省市自治区及我国香港特区和日本、加拿大、荷兰、比利时、瑞典等国的宾客约 12 0 0人。大会以特邀报告、大会报告、壁报展出和摘要刊出等形式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学术交流和讨论。酸相关性疾病和胃肠动力卫星会议、幽门螺杆菌 (Hp)和炎症性肠病共识会议、《中华消化杂志》编者、作者、读者恳谈会等内容为本次大会增色许多。通过这次…  相似文献   
82.
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消化疾病学术大会于2008年10月10至13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主任委员樊代明院士就消化病研究的热点与展望作了重要报告.大会还邀请了亚太胃肠病学会前任会长香港的SK Lam教授、新加坡的KM Fock教授,现任亚太胃肠病学会副会长马来西亚的KL Goh教授,以及国内知名学者作了精彩的专题演讲.  相似文献   
83.
84.
洪流  吴开春 《胃肠病学》2007,12(9):563-566
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人类最常见的致病菌之一,与胃炎、消化性溃疡和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与黏膜上皮接触后.H.pylori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导致黏膜损伤和溃疡形成。我国是H.pylori感染率较高的国家,针对H.pylori感染的黏膜损伤免疫机制,研制价廉、高效、兼具预防和治疗作用的免疫疫苗已成为现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就近年来H.pylori感染的黏膜损伤免疫机制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5.
塞来昔布对胃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塞来昔布和吲哚美辛对胃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MTT比色实验检测药物对 SGC790 1细胞和 AGS细胞增殖的影响 ,裸鼠移植瘤实验检测药物对胃癌细胞成瘤性的影响 ;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电镜观察药物作用前后胃癌细胞的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塞来昔布和吲哚美辛抑制 SGC790 1细胞和 AGS细胞增殖 ,效应呈剂量依赖性 ,两者抑制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塞来昔布和吲哚美辛抑制荷瘤裸鼠肿瘤增殖 ,瘤结节重量分别为 (48.3± 2 .88) mg和 (83.3± 2 0 .81) m g,对照组为 (82 6 .7± 77.72 ) mg(P<0 .0 5 ) ;塞来昔布和吲哚美辛可诱导细胞凋亡 ,凋亡细胞分别增加了 30 .4 % (34.5 %比 4 .1% )和 2 3.9% (2 8.0 %比 4 .1% )。塞来昔布可使胃癌细胞超微结构发生良性转化 ,可见有凋亡特征的细胞。结论 :塞来昔布和吲哚美辛可抑制胃癌体内外增殖 ,前者作用更强 ,诱导细胞凋亡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6.
目的鉴定选择性噬菌体阳性克隆是否可与胃癌肝高转移细胞-XGC9811-L特异性结合。方法利用竞争结合试验检测噬菌体阳性克隆与XGC9811-L细胞的结合效率。竞争抑制实验确定阳性噬菌体与靶细胞的结合性是否通过外源呈现肽发挥作用。细胞结合ELI-1SA实验和免疫荧光技术鉴定phage20与靶细胞XGC9811-L结合的特异性。结果在8个阳性克隆中,phage20与XGC9811-L细胞的结合效率最高,达100%,是原噬菌体肽库的50倍,随着外源呈现肽浓度的增加,phage20与靶细胞的结合力随之减弱。phage20可与XGC9811-L特异结合,并可内化入细胞。结论在8个噬菌体阳性克隆中,phage20与XGC9811-L细胞具有高度结合力,并呈现出明显的细胞特异性。  相似文献   
87.
目的 :分析经皮经肝胆道引流 (PTBD)并药盒系统介入化疗分步治疗巨大胰头癌的效果。方法 :4 0例大胰头癌 ( >6cm ,均伴有黄疸 )患者随机分成 2组 :A组 30例采用综合介入治疗 ,先行B超及X线辅助下的PTBD以减轻黄疸 ,恢复肝功能。 10d~ 1个月后进行胃、十二指肠动脉药盒系统植入介入化疗 ,通过药盒定期给予 5 氟脲嘧啶、丝裂霉素、阿霉素化疗。B组 10例作为对照在PTBD术后 10d~ 1个月采用静脉全身化疗 ,化疗方案同A组。结果 :4 0例患者均行PTBD ,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术后 1个月和 3个月分别下降 161± 2 9μmol/L和 2 61± 92cμmol/L ,转氨酶逐渐降至正常 ,A组 30例患者共行局部药盒系统化疗3~ 10次 ,平均 8 2次 ,完全缓解 (CR) 1例 ,部分缓解 (PR) 2 0例 ,有效率 70 % ,生存期 3~ 34个月 ,中位生存时间 13 5个月 ,所有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 ,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或者毒副反应。B组完成化疗 1~ 7次 ,平均 3 8次。无完全缓解病例 ,部分缓解 2例 ,有效率为 2 0 % ,生存期 1~ 13个月 ,中位生存时间 6 2个月。两组对比有效率和生存期差异显著。结论 :综合介入治疗大胰头癌效果好 ,患者生存期与生存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8.
目的 利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 ,构建人源性胃癌抗体 Ig G1Fab噬菌体表面展示文库 .方法 从胃癌手术患者胃一级站淋巴结中提取总 RNA,反转录成 c DNA后 ,用PCR扩增人 Ig G1Fd段及κ轻链 ,并克隆至噬菌粒载体p COMB3中 ,转化宿主菌株 XL 1- Blue,以辅助噬菌体M13K0 7超感染噬菌粒文库 ,构建成人源性胃癌抗体 Ig G1Fab噬菌体表面展示文库 .结果 得到一个含克隆数为 1.2× 10 6 ,实际滴度约为 2 .5 6× 10 1 5 pfu· L- 1的 Ig G1Fab片段的噬菌体表面展示文库 .结论 Ig G1Fab片段的噬菌体表面展示文库的成功构建 ,为下一步利用亲和富集筛选技术 ,获得具有胃癌表面抗原结合活性的融合抗体及可溶性抗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as和FasL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Fas及FasL蛋白的表达,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40例胰腺癌中Fas和FasL阳性30例,阳性率76·5%;用于对照的10例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Fas和FasL阳性1例,阳性率10%,Fas和FasL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高于对照组,χ2=14·3463,P=0·0002;在正常胰腺组织连续切片中未发现TdT酶标记的DNA3/-OH末端,提示无细胞凋亡;在胰腺癌标本中用TdT酶标记的DNA3/-OH末端分析连续切片表明,大多数癌细胞未发生细胞凋亡,在40例胰腺癌中仅有3例发现约10%的癌细胞凋亡。结论:Fas和FasL参与了大部分胰腺癌的凋亡调变,胰腺癌在发生分化过程中,可能部分获得了逃逸Fas介导的凋亡功能。  相似文献   
90.
目的:动态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在不同肠粘膜病理状态下的表达,探讨TGF在肠粘膜损伤后修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以巴西日圆线虫(Nippostrongylus brasiliensis,Nb)感染大鼠建立肠粘膜损伤修复模型,手术取出不同感染阶段大鼠小肠场段,标本冰冻保存,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TGF的表达。结果在大鼠肠粘膜感染Nb后发生的损伤至修复过程中,TGFα,TGFβ1的表达发生了明显的规律性的变化,即TGFα先是表达于肠绒毛隐窝区域的上部,接着逐渐向肠绒毛的顶端区域转移,TGFβ1先是主表达于肠绒 毛的顶部部位及隐窝区域的上部,随之顶端部位的表达逐渐减少,最后主要定位表达于隐窝区域的上部,固有膜内TGFα,TGFβ1也有表达,但粘膜损伤前后及修复过程,其表达强度及部位无明显变化,结论TGFα,TGFβ1在粘膜损伤后可能过在粘膜上皮细胞表达部位的变化,促进细胞分化、迁移和增殖,与粘膜损伤后修复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