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2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0篇
  1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唇裂治疗一般是唇腭裂序列治疗的第一步,其效果直接决定患者将来的外貌和形象。单侧唇裂是常见的口腔颌面部先天性畸形,其中最严重的是单侧完全性唇裂,此病患者不仅组织缺损严重,而且还存在明显的组织移位,外科手术是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的唯一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采用的手术方法多,而Millard法的形成为施术者提供了一种可资参考的手术模式,在临床工作中,还需结合施术者自身对各个体唇裂畸形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2.
矩形瓣与"Z"成形术相结合修复上唇全层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唇部组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唇全层缺损,已有多种皮瓣修复方法报道,但对唇部和红唇的修复同时兼顾者较少,一般多将红唇的继发畸形留待日期修复,我们采用矩形推进唇瓣与“Z”成形术相结合Ⅰ期修复上唇和红唇组织缺损,获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3.
笔者自2000年3月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5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本组病例共35例,男24例,女11例,年龄19~62岁,平均41.2岁.……  相似文献   
104.
口—面—指综合征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观察思密达联合庆大霉素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方法:63例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抗感染、补液、营养支持及少渣饮食等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0.9%氯化钠注射液30 mL+思密达3.0 g+地塞米松10 mg+庆大霉素24万U+利多卡因100 mg保留灌肠,2次/d,1周为一疗程;对照组加用庆大霉素8万U+硫糖铝1.0 g+思密达3.0 g,口服,3次/d,1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P〈0.05)。结论:思密达联合庆大霉素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有良好的止泻效果,使用方便,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核衣壳蛋白(N蛋白)特异性Ig M抗体水平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疾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30例SFT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N蛋白特异性Ig M(+)组与N蛋白特异性Ig M(-)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转归;根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比较轻症组患者与重症组患者Ig M抗体滴度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 RNA载量的相关性;从而观察分析N蛋白特异性Ig M抗体滴度、SFTSV-RNA载量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N蛋白特异性Ig M(-)组中有神经症状、死亡及病重例数均明显较Ig M(+)组多(均P 0. 05); N蛋白特异性Ig M抗体水平与SFTSV-RNA载量、凝血酶原时间(PT)、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 495、-0. 440、-0. 367、-0. 280,均P 0. 05);而与血小板(PLT)呈正相关(r=0. 335,P=0. 002)。SFTSVRNA载量与PT、LDH、AST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 606、0. 604、0. 587,均P 0. 001);而与PLT呈负相关(r=-0. 384,P 0. 001)。发病第10~13天时轻症组患者N蛋白特异性Ig M抗体滴度高于重症组患者(P 0. 05)。结论N蛋白特异性Ig M抗体的出现及滴度的升高有助于SFTSV的清除,且对患者凝血功能及肝损伤、心肌损伤有修复作用; N蛋白特异性Ig M抗体可能是预测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对比分析安罗替尼治疗前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转移锁骨上淋巴结内部血流超声影像特征的变化,探讨超声影像的疗效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1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确诊并接受安罗替尼治疗的3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观察患者经过安罗替尼治疗2个周期后,锁骨上转移淋巴结超声下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的前后特征变化,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安罗替尼治疗后,患者的锁骨上淋巴结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 PSV)明显下降(12.8 cm/s vs 7.5 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治疗前,患者锁骨上淋巴结血流分级中3级患者为38.7%,2级为12.1%,1级为18.2%,0级为29.0%,治疗后,3级患者降为16.1%,0级患者上升为4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关于血流分型,治疗前,29.0%的患者锁骨上淋巴结无血流分布,中央型、边缘型、混合型分别为19.4%、3.2%、48.4%。治疗后,患者锁骨上淋巴结血流混合型占比降为22.6%(P=0.001),无血流型占比升为41.9%。结论:安罗替尼对转移性锁骨上淋巴结血流的作用直接而有效,锁骨上淋巴结的大小及血流特征改变可作为超声诊断肺癌近期疗效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09.
正癫痫病是一种世界性常见病、多发病,是神经系统中仅次于脑卒中的第二大疾病[1]。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本病的患病率在发达国家、经济转轨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分别为5.0‰、6.1‰、7.2‰和11.2‰,估计全球有5千万癫痫患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上海市松江区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松江区2009年院前急救资料.结果:患者以19-59岁男性为主,一天内在8-22时及夏季患者较密集;疾病谱排序的前3位病种为外科类疾病(车祸伤、普外、骨科),次3位病种为内科类疾病(神经、呼吸、心血管).结论:一天内在8-22时及夏季应加强院前急救力量,重点是外伤和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