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7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观察术前输注用低剂量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培养的小鼠骨髓源性未成熟树突状细胞(DC)对小鼠同种异体移植心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分别用常规剂量和低剂量GM-CSF培养小鼠骨髓源性成熟DC和未成熟DC,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比较其在体外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并将培养的未成熟DC约1.0×106个于术前7d输注受者体内,观察同种异体移植心存活的时间。结果与常规剂量GM-CSF下培养出的成熟DC不同,低剂量GM-CSF培养出的DC为较单纯的未成熟DC,表型为CD11c+,CD80-,CD86-,MHCⅡlow,在体外不能有效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活化增殖,将其于术前输注受者体内,移植心的存活时间由6.3±1.2d延长至14.3±1.9d(P<0.01)。结论用低剂量GM-CSF可培养出表型和功能均未成熟的小鼠骨髓源性DC,将其在术前7d输注受者体内,可明显延长移植心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72.
目的 研究负载滋养层细胞抗原对小鼠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C)分化成熟过程的影响,获得致耐受性DC.方法 体外使用粒细胞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定向分化、经LPS刺激获得成熟DC;通过外胎盘锥组织块培养法获得滋养层细胞,制备可溶性抗原,加入DC培养体系.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及MHC-Ⅱ的表达,ELISA法检测DC分泌IL-10和IL-12的浓度,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评估 DC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活化的功能.结果 成熟DC表型为CD40high CD80highCD86highMHC-Ⅱhigh,分泌大量的IL-12和极少量的IL-10 ,体外能有效刺激T细胞的增殖;负载滋养层细胞抗原的DC表型为CD40midCD80lo wCD86lowMHC-Ⅱlow,在分泌大量IL-12的同时IL-10也明显升高,不能有效刺激T细胞增殖,并使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呈现明显Th2偏倚.结论 负载滋养层细胞抗原后的DC表面共刺激分子及MHC-Ⅱ表达降低,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其自分泌和促使T细胞旁分泌的细胞因子呈现Th2偏倚,是一种耐受性DC.  相似文献   
73.
血栓前体蛋白对瓣膜置换术后血栓形成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pP)对监测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血栓形成的意义。方法 分别测定19例瓣膜置换术在术前、术后2h、第1、2、3天外周静脉血TpP、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 TpP含量术前处于正常水平,术后逐渐升高,2h达高峰,然后缓慢下降,第3天再次升高(P<0.01);D-Dimer含量术后2h、第1、2、3天明显增加(P<0.01),呈持续高水平;纤维蛋白原含量术后先降低后升高,第2天超过正常水平;瓣膜置换合并冠脉搭桥术后2h和第1天TpP含量比单纯瓣膜置换术升高。结论 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机体存在活动性血栓形成倾向,检测TpP对指导术后抗凝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提高心内直视术后肺部开发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感染的诊疗水平。方法 分析1999年1-2001上12月我科痰培养证实的Sm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和抗生素耐药情况。结果 共检出8例,患者一般情况差,长时间机械通气,有创操作多以及使用广谱抗生素等是易患因素。Sm感染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对许多抗生素多重耐药,并且易与其它微生物混合感染。结论 心脏外科病人是肺部Sm感染高危人群,既要关注临床征象,更应尽早送检根据药敏调整用药。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采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联合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瓣膜(TEHV)过程中,MSCs表型特性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物的表达情况.方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进行细胞鉴定后种植于去细胞瓣叶支架上.将瓣叶置于含5 ng/ml bFGF的培养液中,培养14 d构建的TEHV作为A组;B组除培养液中不添加bFGF外,其余同A组;C组为大鼠肌成纤维细胞构建TEHV的对照组.RT-PCR检测各组TEHV中α-SMA、MMP-13和TIMP-1 mRNA的表达.结果:MSCs表达CD29(94.82%)和CD44(93.59%).A组与C组α-SMA、MMP-13和TIMP-1 mRNA表达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B组(P<0.05).结论:采用bFGF联合MSCs体外构建TEHV过程中,通过bFGF的调控作用,可以使MSCs的表型特性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物表达与肌成纤维细胞相当.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血管壁组织因子小干扰核糖核酸(siRNA)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组织因子基因沉默作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大鼠组织因子的25 bp双链siRNA分子.使用组织因子siRNA、对照siRNA转染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同时设立空白对照,实验共分6组(各组n=5).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后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组织因子信使核糖核酸表达,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检测组织因子蛋白表达.结果:siRNA成功转染到血管平滑肌细胞,转染效率约(90.0±2.3)%.3对候选siRNA筛选出基因抑制效率最高一对,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24 h组织因子信使核糖核酸表达减少(86.0±0.6)%,转染48 h蛋白质印迹分析组织因子蛋白表达减少(92.0±1.0)%,同时免疫组化检测组织因子表达明显减弱.结论:RNA干扰能明显下调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组织因子表达.  相似文献   
77.
力学刺激对心血管发育至关重要。研究发现心内膜细胞和心肌细胞的机械感受器可介导机械信号转导,诱导细胞水平上的基因表达,将分子水平的事件转化为组织水平的结构改变,从而引导胚胎心脏发育与成熟。本文综述了机械信号在胚胎早期心脏发育各阶段,如心管形成、心袢形成、瓣膜及间隔形态发生、心室发育与成熟等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并探讨了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血管内皮钙黏蛋白-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复合物、初级纤毛、离子通道等机械传感器的潜在机械转导机制,阐释了机械信号对部分心脏发育畸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8.
背景:已有研究显示在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中,动脉中层平滑肌受损后组织因子表达迅速上调,缺血再灌注损伤也会导致内皮细胞组织因子表达增加。而对于静脉移植物中组织因子表达及其机制的研究较少。 目的:观察静脉移植物管壁组织因子表达变化。 设计、时间及地点:动物观察性实验,于2006-05/2008-05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SD 大鼠30 只。 方法:于颈内、颈外静脉汇合处结扎颈外静脉近心端,颈外静脉远心端在发出分支前结扎离断。以无损伤血管夹夹闭颈总动脉近心端和远心端,在两血管夹中间斜形切除5 mm动脉。将动脉近心端和静脉远心端吻合两针并对抗牵引,再在两针之间的前后壁分别缝合三针;离断颈外静脉近心端,将其和颈总动脉远心端吻合。 主要观察指标: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管壁组织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同时检测标本蛋白抽提物组织因子活性,使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内膜、中膜厚度,以对侧颈外静脉作为对照。 结果:所有静脉移植物血管外膜均有组织因子表达,早期静脉移植物内膜、中膜组织因子表达明显增加,晚期静脉移植物内膜、中膜无组织因子表达;对照静脉内膜、中膜无组织因子表达。术后3 d静脉移植物可观察到细胞增殖核抗原蛋白阳性表达,7 d明显增高,14 d达到最高。对照组静脉、早期和晚期静脉移植物血管蛋白抽提物组织因子活性无统计学意义。静脉移植物内膜在术后7,14,28 d增生明显,中膜在术后14,28 d增生明显。 结论:不同时间点静脉移植物管壁组织因子表达变化与新内膜增生相关。  相似文献   
79.
RGD肽固定对胶原黏附细胞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将促黏附分子RGD肽(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固定于胶原材料,检测其对细胞黏附性的影响。方法实验分4组(n=12):耦联组采用化学交联剂Sulfo-LC—SPDP,使含RGD肽的GRGDSPC肽与胶原支架结合;混合组将GRGDSPC肽与胶原直接混合后涂层;以及单纯胶原涂层组和未涂层孔板组。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XPS)对材料作表面分析。MTT试验检测种植于材料表面的大鼠肌成纤维细胞的细胞黏附效率。结果耦联组的XPS谱图检测到硫元素,证明已将RGD肽化学结合于胶原材料表面。MTT法检测显示,耦联组RGD肽固定胶原后细胞黏附效率明显高于其它各组,且呈时间和肽浓度依赖性。结论RGD肽对胶原的表面修饰,可提高生物源性支架的细胞黏附性,促进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构建。  相似文献   
80.
<正>心脏移植(heart transplantation,HT)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最佳治疗方案[1-2],自从1967年心脏外科医生克里斯蒂安·尼特林·巴纳德进行第1例人体心脏移植手术以来,迄今为止,世界各地已经进行了许多成人心脏移植手术,挽救了众多生命和家庭。尽管近年来由于医疗和科技的进步,心脏移植患者的生存率持续改善[3]。但是实际上心脏移植仍然是一项困难的手术,具有高危险性,术后并发症也难以避免,其包括早期移植物功能障碍、急性异体排斥反应和心脏异体血管病变等移植物相关并发症,以及感染、急慢性肾损伤和恶性肿瘤等非移植物相关并发症[4]。据相关统计表明,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000例移植手术。接受心脏移植的成年患者中,中位生存期约为10.7~12.2年,1年生存率为82%,5年生存率为69%。死亡的最高发生率通常发生在移植后的前6个月内。12个月后,病死率下降到每年约3.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