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8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6篇
  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 总结以肾损害为首发表现的小儿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2004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6例以肾损害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肿瘤息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儿肾脏损害表现多种多样,积极治疗原发病后,肾损害得到控制.结论 以肾损害为首发表现的小儿恶性肿瘤临床少见,极易被误诊,正确诊断是治疗肾损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72.
低分子量肝素对儿童急性白血病DIC早期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低分子量肝素(LMWH)在初治急性白血病(AL)患儿化疗早期干预治疗疗效.方法 将初次接受化疗的60例AL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30例:在诱导缓解治疗的同时加用LMWH;对照组30例;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前不应用LMWH,其他治疗同干预组.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血小板(PLT)和临床出血倾向等变化.结果 干预组在应用LMWH治疗后3 d,AT-Ⅲ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4.6360,P<0.05),D-D下降显著(t=9.3091,P<0.05),出血倾向于治疗后5 d明显改善,无一例发生DIC;对照组与干预组同期相比APTT明显延长(t=4.2574,P<0.01),D-D水平升高明显(t=11.0665,P<0.01),出血倾向明显且恢复慢.结论 LMWH在初治AL化疗导致血凝障碍的早期干预疗效明显,出血倾向明显减轻;LMWH具有半衰期长,抗Xa因子作用强,使用方便等优点,值得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流式细胞仪检测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ALL)免疫分型的临床价值,并探讨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对39例B—ALL患儿在初诊时进行免疫分型。CD45-SSC设门,在CD19、CD10、CD20和CD22中选择两个单克隆抗体组合,进行三色组合分析。髓系抗体选用CD33和CD13根据是否伴有髓系抗原表达分为两组,并随访预后。结果①CD19、CD22、CD10的阳性率都超过或接近90%,分别为CD19:94.87%,CD22:92.31%,CD10:87.18%,而CD20只有15.38%的阳性率;有33.33%的患儿检测到髓系抗原(My)标志,其中以CD^13^+8例,CD33^+5例;②共有6例患儿复发,两组经,精确概率法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流式细胞仪可以用于绝大多数的B—ALL患儿免疫表型的检测;②伴有髓系表达不具有提示复发的意义。  相似文献   
74.
树突状细胞应用于急性白血病免疫治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静  孙立荣  李学荣  佟琳如 《肿瘤》2001,21(4):294-296
目的为了将树突状细胞(DC)应用于急性白血病的免疫治疗,初步探索从急性白血病患儿的外周血诱导扩增树突状细胞的可能性,并对其特性加以研究。方法获取完全缓解6个月以后的急性白血病患儿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加入rIL-4、hGM-GSF、TNF-α等细胞因子诱导单核细胞分化形成DC,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进行DC的表型鉴定,利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了其抗原刺激能力。结果培养7~8天后的细胞高度表达DC的特征性表面分子CD1α(86.2%)、CD80(73.2%)及HLA-Ⅰ类(64.6%)、HLA-Ⅱ类(77.2%)分子等;正常人DC的产量平均为9.05×106/100ml,白血病人DC的产量平均为2.0×106/100ml,两者差别有极显著意义(P<0.001);5×102个DC可较强地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并且随着DC浓度的增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增强。结论急性白血病人完全缓解6个月后从外周血可以诱导出有较强的抗原刺激能力的DC。  相似文献   
75.
76.
患儿男,49d。因发现颈部肿块1个月余入院。1个月前患儿母亲偶然发现其右颈部有一肿物,并逐渐长大。体检:右颈部肿物约5cm×6cm×4cm大小。表面皮肤呈暗蓝色,边界清楚。上极达乳突部,后至胸锁乳突肌,前至气管旁,下极至甲状软骨水平。气管居中,未发现浅表淋巴结肿大。胸、腹部CT检查未见异常。血常规:白细胞8.1×109/L,中性粒细胞0.34,单核细胞0.06;红细胞4.46×1012/L,血红蛋白128g/L;血小板515×109/L。外科手术切除肿物,因肿物在大动脉周围未能被完全切除,术后病理报告为圆形细胞型脂肪肉瘤。家属放弃化疗,自动出院。脂肪肉…  相似文献   
77.
为研究血清IL-3在急性白血病中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在白血病治疗过程中如何恰当选用IL-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IISA)方法测定34例急性白血病患儿血清IL-3水平,16例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急性白血病患儿ANLL与ALL之间IL-3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完全缓解(CR)后,血清IL-3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0.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治疗后高危型(HR)组比标危型(  相似文献   
78.
目的比较门冬酰胺酶(L-ASP)和培门冬酶(PEG-ASP)治疗儿童ALL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以便及时有效地监测与防范,提高化疗安全。方法回顾性观察诱导缓解和早期巩固治疗期,随机接受ASP或PEG-ASP治疗的135例ALL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ASP、PEG-ASP对ALL患儿的骨髓增殖均有抑制作用,白细胞、中性粒细胞、Hb、血小板及骨髓抑制恢复时间诱导缓解治疗期:ASP组分别为(18.00±5.91)d、(19.70±6.00)d、(21.74±6.97)d、(18.51±8.66)d、(24.04±6.02)d;PEG-ASP组分别为(26.80±6.23)d、(26.40±6.06)d、(30.40±7.31)d、(17.50±8.30)d、(30.30±5.52)d。早期巩固治疗期:ASP组分别为(15.55±3.32)d、(16.68±6.00)d、(2.84±6.58)d、(6.73±8.89)d、(16.61±5.02)d;PEG-ASP组分别为(23.13±13.65)d、(23.78±10.95)d、(11.82±12.61)d、(2.82±7.30)d、(28.12±6.47)d。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抗凝血酶Ⅲ恢复时间,诱导缓解治疗期:ASP组分别为(14.57±7.13)d、(12.15±7.91)d、(12.38±8.15)d。PEG-ASP组分别为(29.70±5.36)d、(24.60±11.37)d、(29.30±8.41)d。早期巩固治疗期:ASP组分别为(11.24±2.90)d、(11.64±2.01)d、(7.13±3.71)d;PEG-ASP组分别为(29.46±7.25)d、(19.05±9.26)d、(30.26±8.56)d。变态反应、总蛋白降低、清蛋白降低发生率,诱导缓解治疗期:ASP组分别为3.77%、56.60%、22.64%;PEG-ASP组分别为0.00%、100.00%、60.00%;早期巩固治疗期:ASP组分别为21.21%、57.58%、30.30%;PEG-ASP组分别为2.56%、84.61%、64.10%。结论 ASP、PEG-ASP均对ALL患儿的骨髓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的程度临床相似;PEG-ASP治疗时,骨髓抑制、血常规、血凝恢复正常时间长,蛋白质抑制作用强,变态反应发生率低,余不良反应发生率与ASP相似。  相似文献   
79.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医院,口腔科共有医生17人,护士8人,门诊每日接诊患者260人左右。由于就诊患者多,门诊区域空间布局不尽合理,就诊流程复杂,患者在就诊时因反复排队不满情绪较多。为了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医生的满意度,我科从2014年3月起改进了门诊就诊流程,通过半年实施,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1原因分析1.1候诊时间长:口腔科门诊与其他科门诊不同,就诊与治疗是一体的,如:做一例根管治疗一般需要40分钟,有时需要1小时;拔一颗牙也需  相似文献   
80.
目的比较不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病儿临床特点,以减少早期误诊。方法收集本院收治44例不典型AA和48例ITP病儿的临床资料,对初诊时的外周血常规、骨髓常规、淋巴细胞亚群及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治疗4周后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典型AA组淋巴细胞百分比(LYM)、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与ITP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Z=-7.664~-2.459,P<0.05)。不典型AA组中31例行骨髓涂片检查,其中2例为增生降低性骨髓,余为增生活跃性骨髓,而ITP组中38例均为增生活跃性骨髓。不典型AA组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者多于ITP组(χ2=16.048,P<0.05)。不典型AA组骨髓巨核细胞数、CD3+T细胞比例、CD19+B细胞比例与ITP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Z=-7.383~-4.979,P<0.05)。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治疗4周后,ITP组的治疗效果较不典型AA组好(Z=-3.455,P<0.05)。结论不典型AA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MCV、MCH、RDW、PDW增高,骨髓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巨核细胞数增高不明显甚至降低,淋巴细胞亚群CD3+T细胞比例增高,CD19+B细胞比例不增高甚至降低,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治疗效果不佳,与ITP鉴别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