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41.
目的 分析手工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滤除白细胞后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富血小板血浆法(PRP法),以400ml新鲜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将7袋ABO同型的浓缩血小板汇集,国产血小板型去白细胞滤器过滤,测定过滤前后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pH值、血小板CD62p阳性表达率、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的抗低渗休克反应(hypotonicshock response,HSR)等指标.结果 血小板去白过滤后,血小板回收率为(87.46士3.56)%,白细胞去除率(98.61±1.03)%.CD62p+过滤前后分别为(9.63±3.86)%和(9.72士3.91)%(P>0.05),最大聚集过滤前后分别为(57.44±12.58)%和(59.28±15.23)% (P>0.05),HSR过滤前后分别为(75.83±8.67)%和(73.42±7.24)%(P>0.05).结论 去白细胞滤器过滤浓缩血小板未增加血小板的活化,对血小板聚集功能及抗低渗休克能力无明显影响,血小板回收率及剩余白细胞数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42.
人脐血间质干细胞静脉输注治疗酒精性股骨头坏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评价静脉输注人脐血间质干细胞治疗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①实验对象:选取2005-11/2006-09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外一科住院和门诊收治的双侧酒精性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13例(共26髋),Ⅱ期6例12髋,Ⅲ期4例8髋,Ⅳ期3例6髋,平均年龄38.5岁,均有酗酒史,4例合并激素应用史。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13例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新生儿脐血由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提供,产妇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实验方法:以无菌塑料采血袋密闭式采集足月新生儿脐带血80~140mL,22℃下1500r/min离心30min。通过手背浅静脉将分离获得的人脐血间质干细胞输注入股骨头坏死患者体内,细胞数≥1×108/份,2份/次,间隔4d后再次输注,共3次,此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3个月。每个疗程结束后嘱其进行功能锻炼,以游泳为主。③实验评估:细胞移植结束后2,4,6个月,观察患者髋关节疼痛程度、疼痛性质及疼痛时间变化、髋关节外展与内旋功能变化、行走距离及步态变化;细胞移植后6个月,观察X线图像变化、股骨头形态学变化;观察细胞移植过程中及移植后的不良反应。结果:13例患者均完成细胞移植后6个月随访。①患者临床症状改善:13例患者髋关节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或消失,有效率100%;髋关节外展与内旋功能改善12例(92%);行走距离及步态变化改善12例(92%),生活质量明显提高。②细胞移植后6个月X线变化:13例患者中,8例可见不同程度的股骨头坏死区骨质密度的改变,坏死区有吸收、缩小,股骨头形态变圆滑规整,4例股骨头形态恢复正常,另外1例无变化。未出现股骨头坏死较术前加重的患者。③细胞移植后6个月股骨头形态学变化:13例患者中,7髋(7/26,26.92%)股骨头恢复正常,15髋(15/26,57.69%)股骨头坏死区缩小,4髋(4/26,15.38%)无变化。④不良事件和副反应:在细胞移植过程中及移植后均未发生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经手背浅静脉多份、多次输注脐血间质干细胞,方法简便且安全有效,是全身整体治疗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43.
目的通过小鼠尾静脉途径输入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CB-MSCs)后,观察UCB-MSCs在健康小鼠和脑卒中小鼠模型主要器官的分布情况,研究病态时小鼠各个脏器干细胞的分布、停留、修复等过程,为UCB-MSCs通过人体浅静脉途径输注整体治疗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MAP红细胞保存液与生理盐水混悬的洗涤红细胞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精准输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6~12月郑州两家三甲医院300例输注洗涤红细胞患者,其中输注生理盐水混悬的洗涤红细胞148例(盐水组),输注MAP红细胞红保存液混悬的洗涤红细胞152例(红细胞保存液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输血前、后24小时的血红蛋白,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变化,同时观察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输血前后组内Hb水平比较,输血后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保存液组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例,盐水组未发生,但两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洗涤红细胞均安全有效,但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老年反复输血的溶血性贫血患者、过敏体质患者,应输注生理盐水混悬的洗涤红细胞.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MAP红细胞保存液与生理盐水混悬的洗涤红细胞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精准输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6~12月郑州两家三甲医院300例输注洗涤红细胞患者,其中输注生理盐水混悬的洗涤红细胞148例(盐水组),输注MAP红细胞红保存液混悬的洗涤红细胞152例(红细胞保存液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输血前、后24小时的血红蛋白,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变化,同时观察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输血前后组内Hb水平比较,输血后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保存液组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例,盐水组未发生,但两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洗涤红细胞均安全有效,但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老年反复输血的溶血性贫血患者、过敏体质患者,应输注生理盐水混悬的洗涤红细胞。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人AB血浆培养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HSCs/HPCs)向成熟红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 将外周血HSCs/HPCs分别在添加5%胎牛血清(FBS)(FBS组)、3%FBS+2%人AB血浆(FBS+AB血浆组)和8%人AB血浆(AB血浆组)中的培养条件下诱导分化为成熟红细胞,按照1×106/mL密度接种在24孔...  相似文献   
47.
刘英  王姣杰  李建斌  单泓 《北京医学》2010,32(5):400-401
目的探讨γ射线辐照对单采血小板活化及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将30袋单采血小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辐照组,分别测定保存前及保存第1、3、5天时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的表达率;观察两种血小板输注后出血改善情况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辐照组与对照组相比,保存前及保存第1、3天时CD62P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保存至第5天时,辐照组CD62P的表达较对照组低(P〈0.05);临床输注后,出血情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两组患者输注血小板后其回收率无明显差异。结论γ射线辐照对单采血小板活化及输注效果均无明显影响,可以达到与输注未经辐照的等量血小板同样的疗效。  相似文献   
48.
背景: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可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但在培养过程中发现干细胞增殖的数量不足。 目的:为了获得足够数量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观察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混合培养的生长情况及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的分化情况。 方法:将两个不同胎盘来源的羊膜分离培养、混合,采用细胞分离和培养技术获取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分离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后传代培养,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分化。当细胞传至第3代时,随机取培养的6份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半量)为A组,6份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半量)为B组,将A、B组各剩余的半量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混合为C组。3组细胞浓度均为1.0×107 L-1。以活细胞计数和MTT比色法比较3组细胞扩增数量,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巢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混合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之间有互相促增殖的作用。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可朔性,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可表达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巢蛋白。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少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LDPPCs)的制备方法与安全性.方法:利用富浆法制备出浓缩血小板(PCs)后,将7人份PCs混合,轻离心清除袋底的白细胞、红细胞,将上清液挤压转移到血小板专用保存袋.然后用生理盐水重离心洗涤2次,移出全部上清液,再加入已经分离出的单人份新鲜血浆200 mL悬浮液即为1个治疗量的LDPPCs悬液.用血小板的平均体积(MPV)、分布宽度(P-LCR)、血小板计数、pH和白细胞、红细胞残余量等指标评价血小板洗涤前后的质量变化.比较由血细胞分离机分离的单采血小板与LDPPCs的PAC-1与黏附率.随机选择临床内科需要输注血小板的16名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每次输注1个治疗量(血小板数≥2.5×1011)LDPPCs,对照组每次输注1个治疗量(血小板数≥2.5×1011)单采血小板,检测输前、输后24 h血小板计数,并计算CCI及血小板回收率.结果:混合、洗涤前后血小板P-LCR、pH值和Ca2 浓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V、白细胞、红细胞残余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单采血小板和LDPPCs的PAC-1和黏附率均<10%,在正常范围内.观察组与对照组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输后CCI及血小板回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此方法制备的LDPPCs的各项质量指标符合国家标准,临床输注安全,疗效确切,可作为单采血小板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少白细胞混合血小板(LDPPCs)的制备方法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利用富血小板血浆法制备出浓缩血小板(PCs)后,将7人份PCs混合,离心洗涤清除袋底的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浆,然后加入其中1人份的新鲜血浆200ml悬浮即为LDPPCs。用血小板的MPV、P-LCR、计数、pH和白细胞、红细胞残余量、血小板活化试验、黏附试验等指标来评价血小板洗涤前后的质量变化。随机选择临床内科需要输注血小板的32名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每次输注1个治疗量(血小板数≥2.5×1011)少白细胞混合血小板,对照组每次输注1个治疗量(血小板数≥2.5×1011)单采血小板,检测输前、输后患者24h血小板计数,并计算血小板校正增加值(CCI)及血小板回收率。结果:洗涤混合前、后及保存72h的MPV、P-LCR、白细胞、红细胞残余量、pH值分别为(8.10±0.12)、(7.20±0.18)、(7.30±0.21)fl,(0.158±0.011)%、(0.146±0.031)%、(0.148±0.024)%,(598.76±803.24)×106、(46.69±60.17)×106、(46.69±60.17)×106,(69.64±49.34)×109、(1.25±1.16)×109、(1.25±1.16)×109,(7.08±0.23)、(6.93±0.39)、(6.93±0.17)。PCs和LDPPCs的PAC-1、黏附率分别为(2.85±0.42)%、(7.65±0.73)%,(4.65±0.34)%、(4.68±0.51)%。LDPPCs、单采血小板临床输注24h后CCI分别为(10.56±5.09)、(12.13±8.82)。洗涤前后P-LCR、pH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PV、白细胞、红细胞残余量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此方法制备的LDPPCs的各项质量指标符合国家标准,临床输注是安全的,疗效是确切的,未观察不良反应,可以作为单采血小板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