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8篇 |
免费 | 19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7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8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9篇 |
内科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48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药学 | 40篇 |
中国医学 | 50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广西近代著名的针灸学家罗兆琚所著《儿科推拿辑要》博采众家,悉择其粹;察病识证,尤擅望诊;崇尚精简,喜用独穴;掐推并重,兼施艾灸。该书理论临床悉俱,手法技能兼备,体现了罗氏在儿科推拿领域的深厚造诣和精湛技艺。 相似文献
172.
173.
目的从临床实用角度对中医临床术语系统(TCMCTS)v2.0"中药饮片"类概念及关系设定进行整理,为后续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系统总的修订原则,参照《中药编码规则及编码》、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中药学》及TCMCTSv1.0"中药"类概念和TCMCTSv2.0"中成药"类概念,对TCMCTSv2.0中药饮片类概念选取原则、方法及关系设定进行探讨研究,阐述中药饮片的描述性定义、逻辑性定义及以中药饮片类概念为源概念发出的主要关系设定等问题。结果 TCMCTSv2.0目前筛选出中药饮片类正式概念2078个,相关术语8082个,设定主要关系类型7个,共形成具体语义关系31 370条。结论本研究筛选的TCMCTSv2.0中药饮片类概念根据权威标准规范处理,关系设定基于SNOMED逻辑定义思路,可为后续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4.
目的 观察疱疹病毒侵入介体(HVEM)基因干扰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和NSCLC`细胞系SKMES-1、H1299、H460、H226、H520中HVEM蛋白表达,筛选出HVEM蛋白表达升高最明显的H1299细胞进行后续实验。将H1299细胞分为si-NC组、si-HVEM-1组和si-HVEM-2组,分别用Lipofectamine 2000瞬时转染si-NC、siHVEM-1和si-HVEM-2干扰序列,转染48 h。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VEM、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β-连环蛋白(β-catenin)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si-NC组比较,si-HVEM-1组和si-HVEM-2组迁移、侵袭细胞数及HVEM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减少,且si-HVEM-2... 相似文献
175.
目的 探讨重度宫内发育迟缓儿的高危因素、并发症及预后。方法 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重度宫内发育迟缓儿12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重度宫内发育迟缓儿共123例(观察组),同期住院的适于胎龄儿123例(对照组)。观察组孕母羊水粪染、羊水减少、脐带异常、胎盘异常、妊娠高血压、胆汁淤积、甲状腺功能异常、胎儿窘迫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产期窒息、消化道出血、低血糖症、低蛋白血症、动脉导管未闭、脑损伤、颅内出血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宫内发育迟缓儿随访至1~3岁,1岁时生长迟缓率为7.1%,2岁时生长迟缓率为17.7%,3岁时生长迟缓率为10.0%。结论 重度宫内发育迟缓儿的高危因素有孕母羊水粪染、羊水减少、脐带异常、胎盘异常、妊娠高血压、胆汁淤积、甲状腺功能异常、胎儿窘迫,且更易出现产后并发症,需严密监测重度宫内发育迟缓儿出生后的生长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176.
目的 分析专业新生儿急救转运(NETS)的运作特点及临床意义,确保NETS运作安全性的提高。方法 用回顾性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我院NETS转运的215例新生儿的临床特点,总结院前急救经验。结果 我院NETS已具有较强的专业人员及完善的设备配置,与重庆地区及周边区域43家基层医院建立稳定的转运协作关系,院前急救、途中监护等NETS运作规范有效,确保转运新生儿的安全;危重儿约95.6%,转运前常伴发低体温、酸中毒、低血糖,经现场急救稳定病情后,215倒均安全转运回院。转运患儿中,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为常见疾病,发生率分别为81.9%、69.8%、64.2%;早产儿胎龄多小于35周117/138(84.8%),双胎或多胎占27.5%;,治愈好转率88.4%。结论 规范化的NETS应包括专业人员组队、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途中严密监护病情,可最大限度地保障危重新生儿安全的转运,为后续治疗争取了宝贵时间,对减少后遗症发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7.
胎儿宫内感染弓形体(TOX)、风疹病毒(R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梅毒螺旋体及李司忒菌等统称TORCH感染。TORCH感染可引起多系统损害,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损害。由于TORCH感染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常易引起误诊而延误治疗,提高对TORCH感染的认识具有很大的临床实用价值。现将我院66例先天性TORCH感染的新生儿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8.
目的 了解限制三代头孢菌素使用对临床常见分离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奇异变形杆菌产
超广谱β- 内酰胺酶菌株比例的影响,为下一步实施更为有效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2
年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针对住院患者采取限制三代头孢菌素使用策略,分别统计2011 ~ 2015 年青霉素类、
一二代头孢菌素、三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及喹诺酮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类,以及氨基糖苷类的抗菌药物
使用强度;统计5 年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奇异变形杆菌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菌株比例。结果 三
代头孢菌素使用强度从26.1 下降到8.23,喹诺酮类以及氨基糖苷类药物使用强度也有所下降,一二代头孢菌素
和碳青霉烯类使用强度上升;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变化不大,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
菌阶段性下降,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变形杆菌持续稳定下降,且与三代头孢菌素用量减少相关。结论 限制三
代头孢菌素可降低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和变形杆菌的比例,该效应有一定的延时,如果采取
更为全面的抗菌药物控制策略,而不仅是限制某一类抗菌药物,则可避免“挤气球效应”,造成其他药物的使
用量增加。 相似文献
179.
目的 探讨早产儿母亲母乳存在明确的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证据时,早产儿经母乳获得性CMV感染情况及短期预后.方法 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113例,其中37例经母乳获得性CMV感染(感染组),76例未感染(对照组).分析CMV感染的发病率、相关临床表现及随访半年时的情况.结果 新鲜母乳喂养的早产儿中有32.7%(37/113)感染CMV,其中51.4%(19/37)的感染患儿有临床表现.感染组早产儿血小板减少症、转氨酶升高、肝脾肿大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18.9% (7/37)vs 1.3% (1/76),29.7% (11/37)vs 13.2%(10/76),10.8% (4/37)vs 0.0% (0/76),27.0%(10/37) vs 9.2%(7/76),P<O.05].感染组中有症状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均小于无症状患儿[31.3(25.6 ~35.7)周vs 33.4(31.1 ~36.3)周,(1.5 ±0.5)kg vs(1.9 ±0.3)kg,P<0.05].随访半年,感染组与对照组患儿体格发育、神经发育及听力损害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V DNA阳性新鲜母乳喂养的早产儿经母乳获得性CMV感染率较高,但其短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0.
穴位贴敷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穴位贴敷法是在传统针灸医学基础上,将中药制成丸、散、膏等剂型贴敷于穴位,利用药物经皮吸收和经络效应的双重作用,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独特的中医外治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旧称过敏性鼻炎,是人体在接触某种物质后产生变态反应,使鼻粘膜血管舒缩功能和腺体分泌功能紊乱而引起的疾病。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人类生态环境的急剧变化,AR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健康问题之一,穴位贴敷法对AR的疗效正日益受到重视。现就近年来穴位贴敷法治疗AR的报道综述如下。1临床研究1.1伏九天中接受治疗葛仪方等[1]将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黄芩按2:2:1:1:1比例研成细末,混合,用时以姜汁制成糊状。选取膏肓、大椎、风门、肺俞、百劳、脾俞、肾俞,敷贴2~6 h。10天贴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60例,总有效率为93.3%。吕振军等[2]将公丁香、吴茱萸、肉桂、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各等份,碾成过100目筛细粉,用时以生姜汁调成膏状制成鼻炎膏。治疗时用梅花七星针叩刺选穴(急性发作期多取大椎、陶道、定喘、肺俞、肾俞、风府;慢性迁延期多取肺俞、脾俞、肾俞、定喘、膻中;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