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我院1989年~1997年间经CT确诊的10例中脑出血患者的CT所见及临床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0例中男女各5例,年龄60~70岁,平均年龄637岁。扫描时间均在发病后12小时之内。本组病人大多在活动中起病,高血压病史2~5年。2例出现头痛、恶心...  相似文献   
142.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的自发闭合(SC)情况,探讨VSD的治疗时机。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单纯VSD患儿156例,将其按照缺损部位分为膜周部VSD组(112例)、漏斗部VSD组(20例)和肌部VSD组(24例),膜周VSD组又根据有无膜部瘤形成分为膜部瘤形成组(59例)以及无膜部瘤组(53例);按照观察期间患儿发生SC或手术闭合分为手术组(39例)和SC组(88例),在观察期结束时,对比两组之间缺损大小是否有统计学差异。所有患儿于入选时、1个月、6个月以及之后每半年检查超声心动图,追踪至学龄前,观察6年内VSD的SC率和SC发生时间。结果:随访6年,肌部VSD组自愈最多(87.5%),膜周部VSD组次之(57.14%),漏斗部VSD组最少(15.00%),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部VSD组SC发生时间最早[(1.9±1.2)岁],膜周部VSD组次之[(2.3±1.5)岁],漏斗部VSD组最晚[(2.7±0.8)岁],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膜部瘤形成组SC率显著高于无膜部瘤组(84.48%∶28.30%,P0.05)。另有39例患儿在此期间进行了手术闭合治疗,其中膜部瘤形成7例,无膜部瘤19例,漏斗部12例,肌部1例;手术治疗组的患儿VSD缺损直径为(6.3±3.6) mm,SC组的VSD缺损直径为(3.9±1.5) 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损较小的VSD患儿在出生后6年内有一半以上能自发性闭合,尤其是肌部VSD和膜部瘤形成VSD大部分能够自行愈合;缺损较大的膜周部VSD和漏斗部VSD的SC率较低,建议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3.
疟疾是由人类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疟原虫与人巴贝西虫血涂片镜检下不易区分。本文通过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输入性恶性疟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经过、预后等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其诊治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临床医生须更好地鉴别恶性疟及人巴贝西虫病,提高临床诊断能力,从而及早做出正确诊断及治疗,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44.
目的 探讨右前额叶在区分自我和他人面孔是否是必要的,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自我意识的神经基础.方法 采用1Hz重复经颅磁刺激(TMS)施加6名正常大学生被试的左或右侧背外侧前额叶,收集刺激施加前后的行为数据.结果 刺激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的被试出现自己面孔识别的辨别力显著降低(t=4.05,P<0.05),而刺激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的被试的辨别力没有显著性变化(t=1.18,P>0.05).此外,左、右侧背外侧前额叶刺激施加前后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左侧TMS:t=1.43, P>0.05; 右侧TMS:t=1.80, P>0.05),说明被试辨别力下降不是因为加快反应所致.结论 1Hz重复经颅磁刺激右侧背外侧前额叶抑制了被试识别自己面孔的成绩,提示右侧背外侧前额叶参与了自己面孔识别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45.
目的:报道1例基因诊断的果糖-1,6-二磷酸酶缺乏症,提高对此罕见病的认识.方法:对基因学诊断的1例果糖-1,6-二磷酸酶(fructose-1,6-bisphosphatase,FBPase)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基因突变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本例为1岁11个月的男性幼儿,断奶后7个月内反复5次发作腹泻、呕吐、拒食,2~3 d后出现精神差、软弱、嗜睡,并在最近的一次发作中出现抽搐,查体可见呼吸深快及肝轻度增大,体格及智力运动发育基本正常.患儿祖父母为姑表亲,父母为5代旁系血亲.患儿多次发作期血生化检查均提示严重低血糖、高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伴阴离子间隙升高、酮症及高尿酸血症.经过葡萄糖输注、纠正酸中毒及抗感染治疗后病情可较快恢复.患儿尿代谢筛查示尿中乳酸、丙酮酸、甘油等糖异生底物显著增高,基因测序示肝FBPase编码区基因(FBP1)第7外显子961位点纯合突变,插入一个G碱基(c.960/961insG),导致其所编码的蛋白在320位氨基酸处开始移码,并且在333位氨基酸处提前终止,该种突变为文献报道之最常见突变.出院后予患儿增加进食次数,避免摄入过多甜食,控制高蛋白及高脂食物,并辅助生玉米淀粉喂养,随诊9月余未见病情反复.结论:对于反复于感染及饥饿时出现严重低血糖、高乳酸血症,同时存在代谢性酸中毒及酮症的患儿,要考虑果糖-1,6-二磷酸酶缺乏症可能,早期基因学诊断、发作期及时正确治疗及长期饮食控制,可避免死亡,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雅思达治疗有微量白蛋白尿的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单盲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一组予雅思达4mg口服,Qd:另一组予雅思达8mg口服,Qd,达到目标血压(130/80mmHg)后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白蛋白排出率(UAE)、血尿B2-微球蛋白(β2-MG)、尿素氮(BUN)、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两组持续治疗8wk后再次测定上述项目。结果8mg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治疗后8mg组UAE、Ccr、尿β2-MG、NAG酶、与4mg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o〈0.05)。结论雅思达8mg口服,Od,在延缓高血压。肾损害进展方面能够起到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7.
目的 采用格林模式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然后将其分为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并分析这些因素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作用路径。方法 基于格林模式,将高血压知识、自我效能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倾向因素,健康教育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促成因素,社会支持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强化因素,并做出如下假设:(1)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对服药依从性有直接作用;(2)促成因素通过倾向因素间接作用于服药依从性;(3)强化因素分别通过倾向因素和促成因素间接作用于服药依从性。选取2020年9—12月在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老年科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 269例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高血压知识问卷、慢性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SE-MCD)、健康教育情况问卷、社会支持问卷、Morisky药物依从性量表(MMAS)对其进行调查。两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探讨高血压知识、自我效能、健康教育、社会支持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作用路径。结果 共发放问卷1 269份,回收有效问卷1 248份,有效回收率为98.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