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1篇 |
免费 | 23篇 |
国内免费 | 4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篇 |
儿科学 | 4篇 |
妇产科学 | 6篇 |
基础医学 | 8篇 |
口腔科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58篇 |
内科学 | 54篇 |
皮肤病学 | 7篇 |
神经病学 | 23篇 |
特种医学 | 20篇 |
外科学 | 55篇 |
综合类 | 151篇 |
预防医学 | 41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71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48篇 |
肿瘤学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37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36篇 |
2004年 | 25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刺激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率的影响及血管平滑肌细胞不同增殖程度下p27和p57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方法:实验于1998-09/2000-05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心内科实验室完成。①选用七八周雄性SD大鼠80只,体外分离SD大鼠主动脉中层平滑肌,贴壁法培养平滑肌细胞,选用2~4代培养的细胞。②胰酶消化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浓度为1&;#215;10^8L^-1,分别接种于6孔板上,无血清的培养基静止48h,分别加入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10和20μg/L,无血清的培养基为对照组,分别在刺激1,3,5d后,计算不同剂量的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刺激下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数量。每组重复4次,取平均值。③在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10和20μg/L刺激6,12,24h后收集细胞,用免疫印迹分析法检测细胞中p27和p57蛋宴表达量。结果:①血管平滑肌细胞数量: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刺激1和3及5d后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10和20μg/L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4.06-21.76,P〈0.05-0.01)。②血管平滑肌细胞中p27蛋白表达量(A值):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刺激12和24h后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10和20μg/L.几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20μg/L组明显低于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10μg/L组(P〈0.01)。p57蛋白表达量(A值):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刺激24h后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10和20μg/L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20μg/L.几组明显高于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10μg/L组(P〈0.01)。结论:①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刺激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过程中,p27和p57蛋白表达量变化不同。②在增殖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中随刺激因子作用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下降,而p57蛋白表达水平随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而增加,p27蛋白表达量的变化可能是决定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2.
步行运动试验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可溶性炎性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采用6min步行运动试验,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运动前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Fas、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等因子的变化,以及运动训练对其的影响。方法:50例CHF患和20例健康对照进行了6min步行运动试验,并于运动前及运动后抽取静脉血;血浆TNF-α、可溶性Fas和sICAM-1的含量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法;NO和MDA的含量测定采用比色法。10例患运动1个朋后进行了随访。结果:CHF组的基础状态血浆TNF-α、可溶性Fas、sICAM-1、MDA和NO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6min步行运动后,对照组上述指标明显改变,而CHF患运动后即刻血浆TNF-α、可溶性Fas、sICAM-1和NO水平较运动前显增加,血浆MDA含量在运动后30min增加达高峰。运动训练1个月后的随访表明,无论基础状态还是运动后CHF患血浆TNF-α、可溶性Fas、sICAM-1、NO、MDA的水平均较前次实验明显降低。尽管第2次实验运动后即刻血浆可溶性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水平高于运动前,但均低于或与治疗前的基础状态差异无显性。结论:CHF患较正常人运动耐受性降低,接近CHF患日常生活活动的运动将短时间增强血浆可溶性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43.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监测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CDFI)监测对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CDFI对504例原位肝移植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连续监测.术前监测内容包括门静脉主干直径、血流速度及有无门静脉栓塞等;术后监测内容包括门静脉供体段、受体段、吻合口的直径、管腔内回声、血流方向及血流速度等.结果术后当日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为46.27 cm/s,最小流速为15.8 cm/s,最大流速为110.8 cm/s.358例(71.03%)血流速度>40 cm/s.30 d后,347例(68.85%)流速降至40 cm/s以下.64例(12.70%)出现离肝血流,1例(0.20%)出现完全离肝血流.门静脉并发症13例(2.58%),包括4例(0.79%)栓塞(3例血栓、1例瘤栓),9例(1.79%)吻合口周围狭窄.结论异常门静脉血流信号不一定均出现并发症,连续动态观察门静脉血流的变化更有价值,因此,CDFI技术对监测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4.
背景:重复性经颅磁刺激的神经保护作用已有许多研究。目的:观察重复性经颅磁刺激仪刺激后,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形态、活力的变化,以验证对其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一所军医大学的神经生物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4-04/06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研究所完成。取新生SD大鼠的海马做神经元原代培养,将培养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重复性经颅磁刺激组、过氧化氢组和重复性经颅磁刺激一过氧化氢组,每组10孔。方法:取新生SD大鼠的海马做神经元原代培养.接种48h后重复性经颅磁刺激组和重复性经颅磁刺激一过氧化氢组细胞予1Hz 100mT的磁刺激1000次,对照组和过氧化氢组不予磁刺激,重复性经颅磁刺激一过氧化氢组和过氧化氢组均在接种56h后于培养液中添加过氧化氢。接种72h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重复性经颅磁刺激组和对照组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并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方法检测各组海马神经元的活力。主要观察指标:重复性经颅磁刺激组和对照组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及各组海马神经元活力。结果:细胞接种72h后。重复性经颅磁刺激组和对照组细胞均呈团簇样聚和,折光性良好;胞体饱满,呈圆形、梭形、锥形.周围有光晕;细胞突起明显,多为20~30μm,形成较密集的神经网络.两组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四甲基偶氮唑盐代谢率:重复性经颅磁刺激组高于对照组[(104、43&;#177;2.76)%,(100.00&;#177;3.20)%,(F=1.344.P&;lt;0.05)]。重复性经颅磁刺激-过氧化氢组高于过氧化氢组[(52.61&;#177;2.64)%,(46.28&;#177;2.04)%,(F=1.675,P&;lt;0.05)]。结论:重复性磁刺激后,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的形态无明显变化,细胞活力及抗氧化能力明显提高,对大鼠海马神经元不会造成明显损伤,产生了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观测心力衰竭不同时期Gα11蛋白表达的改变 ,探讨Gα11蛋白与心室重塑、心肌肥大和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 通过结扎雄性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实验性心肌肥大的心力衰竭动物模型 ;应用Gα11蛋白单克隆抗体对实验性梗死后心肌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 ,结合HE染色对Gα11蛋白在心肌细胞肥大不同时期 (3d、1周、2周、3周和 6周 )的表达水平进行观察 ,测定其阳性单位 (PU)。结果 (1)对照组Gα11蛋白保持较稳定的表达水平 ;心力衰竭动物模型术后 3d至 3周Gα11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 ,3周阶段达高峰 ;3周至 6周Gα11蛋白表达水平逐渐下降 ,并有缺失 ;图像分析也显示在演变过程中 ,Gα11蛋白的阳性面积和强度呈显著的动态变化 ,在1周 [左室心肌梗死面积 (LVMI≥ 2 0 %组 :P <0 .0 5 ) ]、2周 (LVMI≥ 2 0 %组 :P <0 .0 1)、3周 (LVMI≥ 2 0 %组 :P <0 .0 0 0 1)。结论 (1)心肌肥厚时期Gα11蛋白表达增加 ;(2 )心力衰竭时期Gα11蛋白表达较心肌肥大时期下降和有缺失 ;(3)Gα11蛋白在心肌肥大、心室重塑和心力衰竭的发展演变中起重要的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46.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和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中p57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观察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和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p57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增生中的作用。用贴壁法培养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加入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 20ug/L或血管紧张素Ⅱ 1umol/L刺激24h,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p57蛋白水平,用DNA芯片技术检测p57 mRNA的表达量,结果发现,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刺激组p57 mRNA和p57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血管紧张素Ⅱ刺激组,分别为后者的2.47倍和1.7倍,而血管紧张素Ⅱ刺激组p57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接近,保持在较低水平,研究结果提示,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刺激引起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过程中p57基因表达明显增高,p57基因的高表达可能起抑制血管平滑细胞过度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本课题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受体激动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通过对转氨酶、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脂质运载蛋白-2的检测,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与血脂代谢间的关系,从而更有利于对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控制。方法给药方法:两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均口服二甲双胍1500 mg,根据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成两组:二甲双胍联合GLP-1组(GL)24例,二甲双胍联合生理盐水组( NS)24例,共给药16周。试验中随访体重指数、转氨酶、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载脂蛋白-2。试验前3周为导入期,均注射生理盐水1 ml,皮下注射;第4~7周GL组给予GLP-1受体激动剂5μg,每日2次;第8~16周给予GLP-1受体激动剂10μg,每日2次。结果(1)两组体重、体重指数、糖化血红均降低( P<0.05)。(2)GL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2明显降低(P<0.05),NS组无明显降低(P>0.05)。(3)GL组转氨酶明显降低(P<0.05)。结论二甲双胍或二甲双胍联合应用GLP-1受体激动剂均可降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及糖化血红蛋白。 GLP-1可更加显著地降低糖尿病患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脂质运载蛋白-2的水平。 相似文献
48.
糖尿病和甲状腺功能障碍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糖尿病患者中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者越来越多,其中以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居多.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通过引起血脂紊乱、血流动力学异常及内皮功能紊乱等机制,参与并加重糖尿病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索家族性 2型糖尿病的遗传方式及家族性 2型糖尿病家系一级亲属正常糖耐量同胞的血糖血脂代谢变化。方法 :按WHO1980标准 ,收集江苏苏南地区 2型糖尿病多发家系 99个 ,进行 3代家族史和血统成员的调查研究。检查血糖、血脂、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在排除糖尿病和糖耐量减低 (IGT)的前提下 ,选择先证者的正常糖耐量同胞为观察组 (5 4例 ) ,同胞的正常配偶为对照组 (5 6例 ) ,进行血糖血脂代谢分析。结果 :先证者的同胞患病率为 46 7%。同胞患病率是其配偶的 6.6倍 ;而同胞及其配偶的IGT患病率均为 11%左右。病系谱分析显示 ,至少双亲之一为糖尿病患者的家系达5 0 .5 % ,先证者同胞患糖尿病者达 1/ 2。与配偶组比较同胞的TG、LDL水平升高 ,空腹血糖升高 ,而胰岛素、C肽水平无差异。结论 :有家族史的 2型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其发病与遗传密切相关 ,其遗传方式不完全支持多基因遗传 ,而支持孟德尔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同胞在糖耐量正常的情况下血糖、血脂已开始变化 ,对该糖尿病高危人群应进行血糖血脂监测以利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50.
胰岛素瘤相关蛋白-2高表达对胰岛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自身抗原胰岛素瘤相关蛋白-2(IA鄄2)高表达对胰岛细胞系RIN5F细胞增殖、生长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IA鄄2真核表达载体,转染RIN5F细胞后筛选稳定高表达IA鄄2的细胞系,采用3鄄(4,5鄄二甲基)鄄5鄄(3鄄羧甲基苯环)鄄2鄄(4鄄硫基苯)鄄2H鄄四唑盐复合物(MTS)检测法确定细胞增殖速率,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生长周期和细胞凋亡水平。结果:IA鄄2高表达细胞增殖速率显著低于载体对照组细胞(P<0.05)。IA鄄2高表达细胞的细胞凋亡数显著高于载体对照组细胞(P<0.01)。IA鄄2高表达细胞中位于S期的细胞比率显著增加,而G2/M期的细胞比率减少(P<0.05)。结论:IA鄄2在胰岛细胞内高表达可抑制胰岛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在G2鄄M期细胞生长阻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