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背景:通过调节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tau 蛋白磷酸化水平可提高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效果.目的:观察β-淀粉样蛋白25~35 和人参皂苷Rb1 对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tau 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诱导第3 代神经干细胞分化1 周后,分别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和Western-blot检测Tau[pS396]、Tau[pS262]及GSK-3β[pTyr279,216]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正常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有Tau[pS396]和Tau[pS262]的表达,β-淀粉样蛋白25~35 可以使Tau[pS396]、Tau[pS262]和GSK-3β[pT279/216]表达上调,而人参皂苷Rb1 可以逆转β-淀粉样蛋白25~35 的作用.提示β-淀粉样蛋白25~35 和人参皂苷Rb1 通过调节GSK-3β的活性对tau 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产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评价玻璃离子水门汀和复合树脂联合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0例540个楔状缺损牙分别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复合树脂和二者联合应用修复,观察1—2年的修复效果。结果: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楔状缺损2年成功率高于复合树脂修复(P<0.05),二者联合应用1年及2年成功率均高于二者单独应用的成功率(P<0.05)。结论:玻璃离子水门汀和复合树脂联合应用是修复楔状缺损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3.
中药外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困扰中、老年人群的顽症之一,本文就中药外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治疗经验报道如下。用川乌10 g,生天南星10 g,王不留行10 g,冰片5g,前三味磨粉过40目筛,后加入冰片制成外敷用的川乌南星散,根据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部面积大小以适量的药粉与香油调成  相似文献   
44.
胸腺肽静滴致过敏性休克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患者女,35岁。以慢性荨麻疹于2008年2月5日收入本科。既往体健,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胸透均正常。入院后静滴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口服皿治林,穴位注射胎盘脂多糖,共治疗12天,全身未再出现新发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银屑宁胶囊治疗银屑病的机制.方法5%心得安乳剂外涂豚鼠耳部皮肤,使其产生银屑病样病理改变,然后分别以复方青黛胶囊和银屑宁胶囊治疗,检测皮损组织一氧化氮(NO)及丙二醛(MDA)水平.结果造模后组织病理可见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肥厚,真皮毛细血管扩张,有较明显的单一核细胞浸润,经复方青黛胶囊和银屑宁胶囊治疗后,皮损组织病理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空白组比较,造模组皮损组织NO、MDA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造模组比较,治疗组皮损组织NO、MDA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复方青黛胶囊组比较,银屑宁胶囊组皮损组织NO水平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MDA水平降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银屑宁胶囊可以降低心得安致豚鼠银屑病样病理模型皮损组织NO及MDA水平.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综合医院深部真菌感染季节性分布差异性,为医院真菌感染防治提供更多依据。方法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借助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按照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标准筛遴选出感染病例,用自制统计表统计感染病例临床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全年出院病例共87 513份,应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和微生物检查登记系统初步筛选使用抗真菌药物和实验室检查有真菌(镜检和/或培养)1 885份病例,按照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诊断标准排除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及真菌污染、定植等因素,最终确诊深部真菌感染81例。81例深部真菌感染分布情况:(1~3)月深部真菌感染病例10例,占12.35%(,4~6)月16例,占19.75%(,7~9)月30例,占37.04%(,10~12)月25例,占30.86%。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深部真菌感染率存在季节差异。不同季节感染病例间年龄、是否联合/交替使用抗生素及基础疾病病种分布存在差异。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念珠菌和曲霉,少数为隐球菌和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念珠菌仍然是第一位的病原菌(80.25%);白念珠菌感染比例继续下降,非白念珠菌感染率明显升高,其中光滑念珠菌感染占总感染病例数的23.46%。结论综合医院深部真菌感染分布具有季节性差异,以(6~12)月最高;念珠菌和曲霉是主要致病菌;白念珠菌感染率继续下降,非白念珠菌感染率明显上升,光滑念珠菌感染率高于国内外报道,该菌易引起血行感染,且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值得临床重视;综合医院深部真菌感染季节性分布差异可能与年龄、联合/交替使用抗生素及基础疾病为感染性疾病相关。  相似文献   
47.
深入了解miR-155-5p参与的生命过程和疾病类型,为后续的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对miR-155-5p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已知的其成熟序列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基因本体论(GO)分析发现其分子功能显著富集于杂环化合物结合、核酸结合等,生物学过程主要富集于细胞大分子代谢、生物调节和有机物代谢等;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发现其显著富集于癌症通路、MAPK和FoxO信号通路等。分析结果表明miR-155-5p 通过调控靶基因在人类生命活动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尤其是作为癌症早期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8.
摘 要目的:探究 p53 及 B 淋巴细胞瘤 / 白血病 –2(Bcl–2)基因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 2019 年 8 月至 2021 年 7 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120 例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 p53 及 Bcl–2 基因阳 性表达的检测。分析乳腺癌患者中影响 p53 及 Bcl–2 基因阳性表达的因素,并对相关因素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120 例患者中,p53 基因阳性表达 85 例,Bcl–2 基因阳性表达 35 例。p53 基因阳性表达的患者中,不同肿瘤分期系统 (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雌激素受体(ER)表达情况之间占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cl–2 基因 阳性表达的患者中,不同 TNM 分期及组织分化程度之间占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结 果显示:TNM 分期 Ⅱ ~ Ⅲ 期、肿瘤组织低、中分化、ER 阳性是 p53 基因阳性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 TNM 分期 Ⅱ ~ Ⅲ 期、肿瘤组织低、中分化是 Bcl–2 基因阳性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p53 阳性表 达的变化提示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TNM 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 ER 性质等均可对 p53 阳性表达率的变化造成明显 影响。而 Bcl–2 则反映患者预后状况,TNM 分期及组织分化程度是影响 Bcl–2 基因阳性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故对 患者 p53 及 Bcl–2 基因阳性表达的测定能够更好的评估患者的病情及预后,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加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6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96例患儿中3~6岁患儿65例,占67.7%;96例患儿均发热,其中高热患儿81例,占84.3%;伴淋巴结肿大72例,占75%;伴咽峡炎者86例,占89.6%,其中扁桃体表面附着白色渗出物75例,占78.1%;伴肝脏肿大46例,占47.9%;脾脏肿大42例,占43.8%;鼻塞59例,占61.5%;眼睑浮肿者41例,占42.7%;皮疹者28例,占29.2%;伴有其他症状者34例,占35.4%;所有病例异型淋巴细胞增高均大于10%,其中3例达到50%以上,占3.1%。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好发于3~6岁儿童,其临床特点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增高大于10%,感染后体内出现EB病毒IgM抗体阳性率100%。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50.
临床资料 患者女,42岁.因躯干、四肢出现淡褐色斑3年,于2006年7月15日来我科就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