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7篇 |
免费 | 25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4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26篇 |
内科学 | 52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69篇 |
预防医学 | 11篇 |
药学 | 15篇 |
中国医学 | 4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多功能导管经肱动脉冠状动脉造影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常规使用多功能导管经肱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 ( CAG)的可行性。方法 :将经肱动脉途径行 CAG的 2 0 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用多功能造影导管 ( n=1 0 0例 ) ;另一组选用 6F Judkins型造影导管 ( n=1 0 3例 )。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冠状动脉造影 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结果 :多功能导管组手术成功率为 98% ,不成功的 2例患者均因头臂干动脉有斑块 ,导管不能通过 ;Judkins导管组手术成功率为 99%( 1 0 2 /1 0 3) ,1例因锁骨下动脉畸形 ,J型导丝及超滑导丝均不能进入 ,改行右股动脉径路造影。两组造影透视时间分别为 4.5 2± 2 .42 min和 6.6± 4.7min,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 2 6.3± 1 0 .1 min和 32 .7± 1 9.3min,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结论 :使用多功能导管经肱动脉途径行 CAG安全、可靠、减少 X线照射时间、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比较右心室主动固定电极和被动电极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主动固定电极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12~2009.12采用主动固定电极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20例(RVS组)与同期应用被动电极行右室心尖部起搏20例(RVA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1个月起搏参数、术中右心室电极到位所需X线曝光时间以及术中及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中即刻及术后1个月随访起搏参数RVS组与RV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电极到位所需x线曝光时间RVS组稍长[RVS组为(315±69)s,RVA组为(213±43)s],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两组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使用主动固定电极进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是可行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63.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内皮素、肿瘤坏死因子-α、一氧化氮的变化及卡维地洛对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卡维地洛对其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和比色法分别测定66例CHF患者和24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浆内皮素(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氮(NO)浓度。6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两组治疗3个月。结果CHF组ET-1、TNF—α、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HF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均有改善,而B组治疗后ET-1、TNF—α、NO下降明显(P〈0.01)。结论ET-1、TNF—α、NO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有关,卡维地洛可降低CHF患者的ET-1、NO、TNF—α,从而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64.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心室重塑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6 6例CHF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 (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 ,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加用美托洛尔治疗 6个月后观察其对心室重塑及心功能的变化。应用心脏彩色超声仪测定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 1个月、3个月、6个月左室结构及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 6个月后 ,治疗组症状和心功能明显改善 (P <0 0 1) ,左室射血分数 (LVEF)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在强心、利尿、ACEI基础上 ,长期应用美托洛尔能显著改善CHF患者心室重塑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65.
每年冬季的征兵体检已形成规范,其中尿常规检查为体检的重要项目之一。笔者在1997年的征兵体检中,对初检过关的774名青年的尿液进行了检查,发现尿蛋白呈阳性的青年中,生理性(又称一过性)蛋白尿占比例较大,笔者进行了尿蛋白的重复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纸法自测尿8项。(征兵体检指定方法—广州市珠江生化试剂公司生产)。 1.2 10%磺基水杨酸法测尿蛋白。 1.3 SFP尿液检验试纸—8N全项目(苏州第一制药厂制造)在尿液分析仪上进行检测。 2 结果 征兵体检的774名青年中,初检尿蛋白呈阳性反应的有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远期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纳入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该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AMI患者共326例,Hcy等实验室生化指标均由医院医学检验科按标准流程进行检测.对Hcy水平与MACE发生率进行ROC曲线分析,按Cut-off值11.69 μmol/L将研究对象分为Hcy(L)组及Hcy(H)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基线资料,并定期随访,记录MACE.结果 Hcy(L)组血浆N端B型脑钠钛前体(NT-pro BNP)水平明显低于Hcy(H)组[(501.46±118.35)pg/mL vs.(1 324.11±523.13) pg/mL,P=0.02],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则明显高于Hcy(H)组[(55.23±9.48)% vs.(50.79±10.68)%,P=0.03].随访1年后Hcy(H)组LVEF与基线相比明显降低[(45.32±10.18)%vs.(50.79±10.68)%,P<0.05],且Hcy(H)组MACE发生风险明显高于Hcy(L)组,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而Hcy(L)组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与基线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54.43±10.68)%vs.(55.23±9.48)%、(28.56±6.21)%vs.(29.22-±-5.30)%,P>0.05].结论 AMI合并高血浆Hcy水平患者发生远期MACE风险较低血浆Hcy水平者明显增加,预后较差,提示血浆高Hcy水平是AMI患者预后不良可能的独立预测因子之一,但其在AMI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Hcy干预治疗能否改善AMI患者预后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7.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介入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并评估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符合条件的158例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UAP患者(UAP组)和91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术前、术后24h血清hs—CRP的变化;并对UAP患者进行术后1年随访,以评价术后24h血清hs—CRP水平与首次发生主要心血管病事件的关系。结果UAP组术后24h血清hs—cRP浓度与术前的差值高于对照组[(1.08±0.89)mg/L:(0.36±0.29)mg/L,t=7.483,P=0.000];PCI术后血清hs—CRP≥3.0mg/L的uAP患者1年内首次主要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高于hs—CRP〈3.0mg/L者(χ^2=1.267,P=0.260)。结论PCI术后24h血清hs-CRP水平是影响UAP患者1年内首次发生主要心血管病事件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8.
曲美他嗪伍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 TMZ伍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介入治疗过程中瞬时心肌缺血和缺血后再灌注的预防性干预作用。方法 :以冠状动脉内心电图 ST段抬高值、心绞痛缓解、心律失常、射血分数作为临床疗效评价指标 ,比较分析 TMZ伍复方丹参滴丸对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病例 PTCA球囊扩张时及 PTCA后的影响。结果 :TMZ伍复方丹参滴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梗 PTCA治疗病例 ,当 PTCA时及 PTCA后 ,可以改善心肌供血以及提高心肌细胞对缺血的耐受性。结论 :TMZ伍复方丹参滴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梗病例 PTCA治疗过程中瞬时心肌缺血和缺血后再灌注有预防性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69.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术中无再流现象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无再流现象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30例行急诊PCI的AMI患者依其是否发生无再流现象分为2组,分析无再流现象对患者住院期间及长期随访中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230例患者中共有25例发生无再流现象(10.9%)。住院期间与正常再流组相比,无再流组患者的梗死前心绞痛发生率低(24%比65%,P<0.01),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CK-MB)比正常再流组高(405±235U/L比269±153U/L,P<0.01),无再流组心肌再次梗死(8%比1.95%,P<0.05)、恶性心律失常(16%比4.4%,P<0.05)、严重心力衰竭发生率(32%比10%,P<0.01)、病死率(8%比2.9%,P<0.05)均高。长期随访临床结果发现:与正常再流组相比,恶性心律失常(13%比5.5%,P<0.05)、严重心力衰竭(26.1%比6.0%,P<0.01)、病死率(21.7%比10.1%,P<0.05发生率明显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再流组心肌再次梗死(8.7%比5.5%,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与正常血流组相比,无再流组住院期间的严重心力衰竭发生率高、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及病死率增多,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高。2长期随访中严重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及病死率高。3与正常血流组相比,梗死前心绞痛发生率低。4与正常血流组相比,无再流组心肌坏死面积大。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35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10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首次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349例,均使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评估,按评估结果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对照组)205例和认知功能损伤组(病例组)144例。使用Sequenom Mass Array系统对IL-35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rs582054、rs2243115、rs428253、rs583911、rs568408和rs4740)进行基因型分析。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浆IL-35水平。其他相关指标均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检验科按标准流程进行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IL-35 SNPs与冠心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2 组间血浆 IL-35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26(17.19,203.06)ng/L vs.40.60(22.69,105.65)ng/L,Z=0.384,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认知功能障碍家族史、年龄、丙氨酸转氨酶(ALT)及空腹血糖水平等因素后,并未发现 IL-35 多态性位点(rs582054、rs2243115、rs428253、rs583911、rs568408和rs4740)与冠心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存在相关性。结论 IL-35基因SNPs与冠心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将来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