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78篇
  免费   739篇
  国内免费   413篇
耳鼻咽喉   75篇
儿科学   269篇
妇产科学   174篇
基础医学   841篇
口腔科学   96篇
临床医学   1861篇
内科学   995篇
皮肤病学   117篇
神经病学   443篇
特种医学   35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164篇
综合类   3630篇
预防医学   1610篇
眼科学   129篇
药学   1554篇
  24篇
中国医学   1397篇
肿瘤学   399篇
  2024年   161篇
  2023年   285篇
  2022年   332篇
  2021年   396篇
  2020年   395篇
  2019年   304篇
  2018年   316篇
  2017年   196篇
  2016年   275篇
  2015年   266篇
  2014年   617篇
  2013年   560篇
  2012年   652篇
  2011年   755篇
  2010年   669篇
  2009年   716篇
  2008年   713篇
  2007年   686篇
  2006年   733篇
  2005年   713篇
  2004年   565篇
  2003年   557篇
  2002年   504篇
  2001年   535篇
  2000年   432篇
  1999年   363篇
  1998年   256篇
  1997年   271篇
  1996年   237篇
  1995年   212篇
  1994年   188篇
  1993年   171篇
  1992年   181篇
  1991年   183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96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76篇
  1986年   64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49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41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30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8篇
  195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 证实母乳中的抗生索影响新生儿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方法 采用K-B法对母乳标本中抗生素进行定性检测,同时对新生儿4~5天粪便标本进行涂片G染色及普通细菌培养.结果 132例使用了头孢类及青霉素类母乳中,116例检出含抗生素.其喂养的新生儿中,68%粪便涂片G染色以G+球菌为主,每个油镜视野50~100个菌.培养仅17%生长大肠埃希菌,其余的为葡萄球菌及其它G-杆菌,单独或混合生长.母乳中无抗生索喂养的新生儿粪便涂片G染色,以G+杆菌为主,少数为G+杆菌及G-杆菌,每个油镜视野200~300个菌,培养全部生长大肠埃希菌或大肠埃希菌与粪肠球菌.结论 母乳中抗生素破坏新生儿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极为明显,可能是部分新生儿长期迁延性腹泻的原因.  相似文献   
92.
卜宪敏  郑智勇  王晨  曾玲  余英豪 《解剖学杂志》2007,30(1):28-30,F0003
目的:观察补体成分在淋巴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不同发育阶段淋巴滤泡中补体激活与免疫球蛋白沉积及滤泡树突状细胞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淋巴组织标本进行IgG、IgM、IgA、C3c、C4c、C1q和C4d标记,同时对其部分标本进行双标染色。结果:淋巴组织次级滤泡的Ⅰ~Ⅳ期的生发中心才出现不同程度的IgG、IgM、IgA、C3c、C4c、C1q、C4d阳性表达;免疫球蛋白与补体成分重叠沉积,并呈不规则网线状包绕在滤泡树突状细胞周围。其中以C4d的阳性表达最强。结论:淋巴滤泡生发中心有大量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成分围绕滤泡树突状细胞沉积,可能与中心淋巴细胞的发育和选择有关。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ecombinant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rhTNF-α)刺激下人脂肪基质细胞(human adipose tissue-derived stromal cells, hADSCs)增殖的改变及成骨向分化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FGF-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分泌的变化。方法:采用吸脂术获得的第4代hADSCs,以终浓度为0、1、5、10、50、100 μg/L的rhTNF-α刺激hADSCs,分别在48、72、96 h后行MTT法检测不同浓度rhTNF-α对hADSCs增殖的影响;并以该浓度梯度的rhTNF-α刺激hADSCs,24 h后收集上清,以ELISA法检测VEGF、FGF-2和IGF-1的分泌情况;在成骨向诱导的第1、3、7、14天收集细胞上清,ELISA法检测上述3种生长因子分泌的变化,收集细胞上清前24 h更换培养基,并在相应孔中加入rhTNF-α,使其终浓度为10 μg/L。所有ELISA数据均以相应培养孔的细胞数进行校正。结果:rhTNF-α能促进hADSCs的增殖,其作用表现为一定的浓度和时间依赖。相比于对照组,48 h时,10 μg/L rhTNF-α对增殖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但96 h时则表现为促进作用(P<0.01),而100 μg/L rhTNF-α在48 h表现为抑制作用(P<0.01),96 h时则表现为明显的促进作用(P<0.01)。相对于对照组,rhTNF-α可以显著促进hADSCs分泌VEGF、FGF-2和IGF-1(P<0.01);hADSCs经成骨向诱导后,上述3种生长因子的分泌有增加的趋势;不同成骨向分化阶段的hADSCs用10 μg/L rhTNF-α刺激后,在诱导第1天,rhTNF-α显著促进VEGF的分泌(P<0.01),但对FGF-2和IGF-1的分泌无显著性影响;在诱导第3天和第7天,rhTNF-α对VEGF(P<0.01)、FGF-2(P<0.05)和IGF-1(P<0.05)的分泌均有促进作用;但在第14天则抑制VEGF(P<0.01)、FGF-2(P<0.05)和IGF(P<0.05)的分泌。结论:一定浓度的rhTNF-α对hADSCs的增殖有促进作用;hADSCs分泌VEGF、FGF-2和IGF-1具有rhTNF-α的浓度依赖;在不同成骨向分化阶段,rhTNF-α对hADSCs分泌VEGF、FGF-2和IGF-1这3种生长因子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94.
曼氏血吸虫病6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对67名感染曼氏血吸虫病的援外人员的接触史和临床症状的回顾调查、实验诊断以及药物治疗的结果,并就若干问题作了简要讨论。作者认为在131人中,曼氏血吸虫病的感染率高达52%,启示我们今后在类似工作中,必须了解彼国疫情,采取必要防护措施,保证援外人员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95.
手部重度热压伤不仅有深度烧伤的特点,而且受到挤压伤,易造成手部皮肤、肌腱及骨组织损伤外露,如处理方法选择不当会加重损伤的程度造成手部严重的功能丧失。本科2003年3月至2005年12月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热压伤创面19例,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6.
目的回顾性分析118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局部复发预后因素,探讨肺癌术后辅助放疗的指征。方法收集2007年6月~2009年6月共118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记录其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及局部复发情况,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复发生存率,用Log-rank法和Cox模型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分析影响局部复发的预后因素。结果随访率100%。随访时间为随访6~55个月,中位数27个月。1年、2年、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3.1%、61.8%、56.3%,中位复发时间为10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EA升高、术前贫血、肿瘤大小、T分期、N分期等为影响局部复发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EA升高、T分期、N分期等为影响局部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术前CEA水平、T分期以及N分期是肺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对于此类患者,局部复发风险高,可能需要更进一步的治疗,如辅助放疗等。  相似文献   
97.
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后肠功能紊乱,是这类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54%,常规采用禁食、补液、止泻收敛药物等方法,疗效甚微,我们对这类手术病人常规采取主动给予藿砂合剂治疗,每次30ml,1日3次,术后第5天开始用药,连用4天,取得较满意疗效。临床上凡病人出现舌苔白腻或厚腻,脉象濡或细者,均可预先用药,能减少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8.
1 前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是指腰椎间盘退变破裂后突出,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致的综合征.是广大人民最痛苦的疾病之一,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99.
结合儿科学教学实例,详细论述了如何在儿科学实验教学中使用PBL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期提高儿科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核素99mTc 标记红细胞扫描辅助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价值.方法 选择28例有进行性痛经或性交痛等病史,妇科检查和B超均提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测定血清CA125水平.另选择门诊体检的正常人10例设为对照组.均于月经第1天或第2天预约99mTc标记红细胞显像,月经干净后来医院行腹腔镜手术及病理证实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结果 核素99mTc 标记的红细胞扫描的异位病灶大小明显小于B超的显影,且CA125>200U/ml比<200U/ml时显像更明显,出现时间更早.结论 核素99mTc 标记的红细胞扫描有助于早期辅助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