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6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7篇 |
基础医学 | 12篇 |
口腔科学 | 10篇 |
临床医学 | 89篇 |
内科学 | 47篇 |
皮肤病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14篇 |
外科学 | 31篇 |
综合类 | 99篇 |
预防医学 | 67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73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78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34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首次做脑电图操作性条件反射研究时,要达到精确地测定是有些困难的。直到四十年代,人们所知道的也不过是脑电图中的一些变化,如α阻滞和活化与不同的意识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82.
83.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的x线摄片结果与相关症状及造影药物用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间在山东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女性室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的320例患者,采用泛影葡胺作造影剂,用x线计算机数字摄影系统(cR)行透视观察造影剂流经子宫输卵管情况并摄片。对X线摄片结果、造影剂用量、术中患者的腹痛症状、操作医生注入造影剂时感觉到的阻力情况及造影剂返流情况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17.0进行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根据x线摄片结果,320例患者中双侧通畅者为176例,双侧梗阻者为56例,单侧通畅者为88例。三组间的腹痛情况、阻力、返流情况有所不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967,P〈0.05;x2=82.245,P〈0.05;22=58.294,P〈0.05)。双侧通畅组造影剂的平均用量为(9.970±3.369)ml,双侧梗阻组为(7.960±3.096)ml,单侧通畅组为(9.340±3.440)ml,各组间所用造影剂的量有差异(P〈0.05)。结论:根据患者自述的腹痛情况、操作医生的阻力感、造影剂的返流情况以及造影剂的用量,可以初步判断输卵管的通畅情况,与x线摄片结果密切结合可以协助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与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等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18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斑块积分值分为低积分组(A组)、中积分组(B组)、高积分组(C组)3组.检测3组患者血压、空腹血糖(FPG)、体质量指数(BMI)、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 c)、血清25-(OH)D3浓度等指标,分析血清25-(OH)D3与颈动脉斑块积分及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B、C组血清25-(OH)D3分别为(16.87±2.89)、(14.90±1.94)、(11.37±2.01)μg/L,3组间血清25-(OH)D3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3.39,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积分与患者年龄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HbA1 c水平呈正相关(r=0.193~0.553,P<0.05),与25-(OH)D3水平呈负相关(r=-0.358,P<0.05).Log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LDL-C水平、HbA1 c水平以及低25-(OH)D3水平是形成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低25-(OH)D3浓度是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适当补充维生素D可能延缓其颈动脉斑块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85.
86.
目的:检验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功能是否与原发性高血压(EHTs)伴代谢综合征(Mets)有关。方法:原发性高血压为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I级。测定133例未经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测定血液粘度和血小板表面标记物。结果:43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液粘度与不伴代谢综合征的91例相比,显著提高。血细胞比容和血浆粘度在伴代谢综合征组中升高,尽管红细胞刚性指数“k”在各组并无不同。作为一个整体,血液粘度与红细胞压积和血浆粘度密切相关。另外,血浆粘度与甘油三酯密切相关,内稳态评估指数、C反应蛋白和血浆纤维蛋白有明确关联,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各组中血小板表面标记物并无不同。结论:血浓缩和血浆粘度增加而引起的血液粘度增加,与早期原发性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7.
大量动物实验证实,缺血预处理可产生强大的器官保护作用,但动物实验向临床试验转化的进展和结果不尽如人意.对缺血预处理介导的神经保护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寻找可转化到临床的安全且有效的预处理诱导方式,对于提高卒中和手术患者神经组织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实现安全和有效的神经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预处理活化受体、线粒体、转录因子和蛋白激酶等方面对缺血预处理介导神经保护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8.
中成药中非法添加对乙酰氨基酚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中成药中非法掺入化学成分对乙酰氨基酚检测的有效方法.方法:首先采用薄层色谱法对20种市售药品进行初筛,色谱条件:硅胶GF254板,展开剂:三氯甲烷-甲醇-丙酮-氨水(9:2:1:0.05).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和DAD检测法对初筛结果中怀疑掺有目标组分的药品进行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色谱条件:色谱柱:资生堂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25:75);检测波长260 nm;柱温:30℃;流速为1.0 ml·min<'-1>.结果:20种市售供试品中有一种非法添加了对乙酰氨基酚,其含量为3.52 mg/g.在0.04~0.81 μg范围内,对乙酰氨基酚的进样量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线性(r=0.999 9),加样回收率为100.3%(n=5),RSD为0.9%,48 h内呈现良好稳定性(n=5),RSD为0.92%.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作为检测中成药中非法添加对乙酰氨基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9.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并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34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研究组)和346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照组)的相关资料(包括年龄、个体因素、月经状况和生殖活动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①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年龄高峰为25 ~ 50岁.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危险因素有:干部和技术人员,大学以上学历;A型和O型血;初潮年龄≤13岁;月经周期<27 d,经期≥8d;痛经;足月产1次;人工流产次数≥2次;不孕;放置宫内节育器(IUD)避孕.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潮年龄早、月经周期短、经期长、人工流产次数多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危险因素;孕次增多、产次增多使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危险性减少,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保护因素.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与初潮年龄早、月经周期短、经期长、人工流产次数多有关. 相似文献
90.
耗竭综合征(BS)是在长期慢性压力及日常工作中逐渐形成的耗竭状态.个体在应对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应激时,会产生一系列适应性的中枢与外周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并形成一套复杂的应激系统来对抗受损的稳态环境,如果这些适应性反应不足或过度,都会对机体的生长、代谢、循环、生殖及免疫应答等重要的生理功能产生不良影响[1].1974年美国的临床心理学家Herbert J.Freudenberger提出了现代普遍使用的"耗竭"概念.将耗竭描述为一种状态,人们在这种状态下逐渐丧失对同事的关注,甚至用一种去人性化的方式去对待.至今为止一致认为耗竭主要表现在3个维度上,情感衰竭、去个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或缺乏,这种状态在医生、护士、教师群体都会出现.既往国内相关研究显示近90%医生都曾自觉有过身心疲惫感[2-3].耗竭状态在护理人群中出现会降低其主观幸福感,从而对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4].教师职业由于长期处于压力状态,工作中持续的疲劳最终陷入高度精神疲惫及耗竭状态.有研究示高校教师个人成就感低落,其对教师工作绩效具有负性影响[5].有研究提示耗竭状态的年轻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6].因此认识耗竭状态是目前医疗活动中的迫切问题.掌握耗竭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去面对、改变及解决,创建一个积极的工作环境及机构的支持,促进个体对工作的自主权[7].从病因学角度,耗竭状态主要受到应激系统的调节,应激系统不仅可以激活中脑皮质及中脑边缘的多巴胺奖赏系统,同时可以激活参与形成恐惧及愤怒的杏仁核,从而形成正反馈环路.下丘脑室旁核通过CRH神经元和弓状核相互作用诱导α-促黑素和β-内啡肽的释放.这两种因子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及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自主神经系统(LC/NE系统)的活性.γ-氨基丁酸及苯二氮卓类也会抑制其活性,应激系统也受到其他神经生化因子的影响,如5-羟色胺及乙酰胆碱,这也可以解释前述BS 3个维度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