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4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是非侵袭性影像学检查新技术,不需造影剂即可显示胆胰管全貌,其影像类似于直接胆胰管造影.本文主要就MRCP的原理、技术及其对胆石症的诊断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运用基于1H NMR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糖尿病大鼠反复严重低血糖后脑内代谢的变化,并结合病理学检查探讨糖尿病大鼠反复严重低血糖脑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 24只7周龄Spa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大鼠禁食12h,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65ml/kg)造成糖尿病,此后连续5天每天腹腔注射胰岛素(4~8U/kg)诱导严重低血糖。对照组则在此期间分别给予等量柠檬酸缓冲液及生理盐水。每组6只大鼠的海马和额叶、顶叶、枕叶进行1H NMR波谱检测,另外6只进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染色。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实验组大鼠诱导低血糖前血糖值为12.25±2.64mmol/L,注射胰岛素后1h血糖值为1.11±0.45mmol/L,对照组实验期间血糖值6.88±0.59mmol/L。所有实验组大鼠在严重低血糖期间临床表现为精神不振、活动度减弱、体温下降、肢体松软、皮肤苍白,4只严重者出现抽搐。相比对照组,各脑区乳酸浓度升高、谷氨酰胺下降,同时枕叶丙氨酸和琥珀酸含量下降,额、顶叶还存在胆碱含量下降。GFAP染色显示,相比对照组,实验组各脑区的星形胶质细胞数目均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 糖尿病反复严重低血糖后脑内代谢改变且存在区域性差异,以能量代谢障碍及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紊乱为主,糖尿病反复严重低血糖后主要引起神经胶质细胞损伤,代谢改变与神经胶质细胞损伤相关。  相似文献   
53.
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MR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 MRI表现。常规行SE T1WI、TSE T2WI和STIR扫描,14例行Gd-DTPA增强扫描。结果:16例中12例病灶位于髓外硬膜下,4例位于脊髓内,合并其它先天畸形6例。MR表现为T1WI上呈低信号8例,等、低混杂信号6例,等、低、高混杂信号2例;T2WI上呈高信号10例,等、高混杂信号5例、等、低混杂信号1例;3例肿瘤内有脂肪信号。11例患者行增强扫描,肿瘤内部均无强化,肿瘤边缘轻度强化2例。结论: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除与皮样囊肿鉴别困难外,与其它椎管内肿瘤容易鉴别。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磁共振质子波谱(1HMRS)在儿童癫(癎)中的应用.方法:对24例颞叶癫(癎)及额叶癫(癎)患儿进行1HMRS采集.测定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复合物(Cho)、乳酸(Lac)、谷氨酸及谷氨酰胺(Glu及Gln)、r-氨基丁酸(GABA)等代谢产物,并以15例非颅内病变患儿作为对照.结果:癫(癎)组病侧与癫(癎)组对侧和对照组NAA/(Cho Cr)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癫(癎)组病侧与癫(癎)组对侧和对照组NAA/Cho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结论:1HMRS可无创探测小儿癫(癎)致癫灶内神经元受损及功能异常的代谢生化改变,有助于小儿癫(癎)的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55.
76例矽肺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矽肺的常规CT(CCT)及高分辨率CT(HRCT)的CT影像表现。方法76例患者均行X射线胸片和CCT扫描,其中70例在CCT扫描的基础上加做HRCT扫描,分析3种检查方法影像表现并加以比较。结果本组病例CT影像表现包括小阴影、大阴影、肺纹理异常,小叶间隔增粗,线样影,网格及蜂窝状阴影,胸膜下弧线,各种类型肺气肿,细支气管扩张,胸膜肥厚粘连(含假胸膜斑),肺门纵隔淋巴结钙化,合并气胸、主肺动脉(MPA)增粗、结核、肺炎,其中76例CCT及70例HRCT图像中均出现小阴影及肺纹理异常,HRCT在显示小阴影、肺间质纤维化、肺气肿征象方面明显优于CCT,X射线胸片在显示大阴影、肺间质纤维化、肺气肿、胸膜改变征象方面不及CCT和HRCT。结论胸部CT尤其是HRCT能更好地描述矽肺病变,而且能早期显示肺间质纤维化和肺气肿等异常改变,与X射线胸片相结合有助于矽肺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6.
为探讨一种评价躯干失平衡的新方法——角度测量法(简称角度法)的临床应用价值。选择2006年6~8月42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在图像存贮和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CS)工作站上,采用角度法测量躯干及肩部的失衡角,0°~1°为正常,大于1°为失平衡。结果显示,42例中24例躯干失平衡(57.1%),失衡角度1.41°~9.52°,平均(3.77°±1.52)°。20例肩部失平衡(47.6%),失衡角度1.20°~4.62°,平均(2.17°±0.87°),且均为躯干失平衡者。以骨盆为参照,躯干左侧倾斜18例(75%),右侧倾斜6例(25%)。表明角度法是以角度来评价躯干或肩部的失平衡,与已报道的一些评价方法比较,具有操作方便、测量点明确、重复性好等优点,值得临床试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新生儿HIE初期的MRI表现。结果110例患儿中,脑水肿102例(92.8%),皮层、皮层下及深部白质T1WI呈高信号90例(81.8%),T1WI两侧侧脑室周围深部白质内对称性点状高信号56例(50.9%),基底节、丘脑T1WI异常高信号及内囊后肢高信号消失23例(20.9%),颅内出血42例(38%),T2WI灰白质分界不清19例(17.5%),弥漫性脑实质出血12例(10.1%),腁胝体水肿或梗死19例(17.3%),大面积脑梗死5例(占4.6%)。轻、中度HIE患儿预后较好;重度预后较差,常常留下后遗症。结论MRI可以客观反映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情况,对新生儿HIE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58.
我国影像学研究中诊断性试验现状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我国影像学研究中诊断性试验(diagnosis test)的现状及能否向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方法 作者对我国医学影像界影响最大的《中华放射学杂志》进行了人工查阅,并根据国际公认标准对所发表的诊断性试验进行了分析。结果 检索1979-1999年《中华放射学杂志》21卷共162期,论著2888篇,无一期漏检。在所有论著类文章中,诊断试验仅占9%,其中仅8.9%与金标准进行独立盲法对比,同时计算了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等较完整的统计学指标的仅占24%。计算似然比、阳性和阴性预检值的文章仅分别占0.5%、6%和5.7%、10%。结论 我国影像学领域诊断性试验的数量与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改进研究方法,更多地开展高质量的诊断性试验研究对提高影像诊断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
慢性核黄疸所致脑性瘫痪的磁共振成像特征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慢性期核黄疸所致脑性瘫痪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慢性核黄疸所致脑性瘫痪患儿的头颅MRI图像,并以同期6例年龄匹配的正常小儿头颅MRI作对照.该13例患儿临床诊断为不随意运动型(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结果 在MRI T2WI上,13例患儿双侧苍白球呈对称性高信号,在T1WI未见明显病变.结论 双侧苍白球对称性T2WI高信号是慢性核黄疸引起脑性瘫痪的MRI特征性表现,有助于判断脑性瘫瘫的类型.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的MRI动态增强特征,为子宫颈癌的多期增强扫描时相的选择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选取25例临床病理证实为子宫颈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以4例子宫颈肌瘤和10例女性志愿者作对照组,均行盆腔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选取感兴趣区绘制增强扫描时间-信号曲线(TIC),分别计算各感兴趣区在增强16s、32s、48s、64s、128s信号参数强化率(E)[(增强后的信号强度值-增强前的信号强度值)×100%/增强前的信号强度值],用student-t检验统计分析各时间段强化率的差异,同时将TIC分为4种类型。结果:子宫颈癌在增强早期(0~32s)明显强化,与正常子宫颈肌层、子宫颈肌瘤的强化率有显著差异(P<0.05)。在增强扫描中、晚期(32~128s)子宫颈癌增强强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25例子宫颈癌中,22例TIC呈Ⅰ型,3例呈Ⅱ型。对照组TIC主要呈Ⅲ、Ⅳ型曲线。结论:MR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反应子宫颈癌组织的血供状态,应着重观察子宫颈癌增强早期(0~32s)时间段内宫颈癌的信号变化及强化率,有助于子宫颈癌的诊断及分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