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53篇
  免费   2694篇
  国内免费   2260篇
耳鼻咽喉   296篇
儿科学   268篇
妇产科学   142篇
基础医学   2682篇
口腔科学   492篇
临床医学   3079篇
内科学   3516篇
皮肤病学   272篇
神经病学   1150篇
特种医学   1087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2767篇
综合类   6226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2186篇
眼科学   454篇
药学   3177篇
  24篇
中国医学   1754篇
肿瘤学   2025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340篇
  2022年   807篇
  2021年   1048篇
  2020年   914篇
  2019年   777篇
  2018年   770篇
  2017年   821篇
  2016年   741篇
  2015年   1112篇
  2014年   1408篇
  2013年   1411篇
  2012年   1847篇
  2011年   1959篇
  2010年   1558篇
  2009年   1288篇
  2008年   1447篇
  2007年   1502篇
  2006年   1499篇
  2005年   1240篇
  2004年   1449篇
  2003年   1823篇
  2002年   1670篇
  2001年   1388篇
  2000年   833篇
  1999年   441篇
  1998年   235篇
  1997年   250篇
  1996年   160篇
  1995年   157篇
  1994年   127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目的:研究维拉帕米联用仙茅苷之后,维拉帕米和仙茅苷在大鼠体内可能发生的药物相互作用。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单药组和联用药组,单药组灌胃仙茅苷20 mg· kg-1,联用药组灌胃维拉帕米和仙茅苷,其给药剂量分别为10 mg·kg-1和20 mg·kg-1。在不同时间点取血,采用LC-MS测定仙茅苷的的血药浓度,计算并比较仙茅苷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与单药组相比,联用药组仙茅苷药代动力学参数发生明显变化,其中仙茅苷最大血药浓度从189.13 ng·mL-1增加到277.53 ng·mL-1,血浆曲线下面积从949.18 ng·h·mL-1增加到1728.08 ng·h·mL-1。结论:维拉帕米联合仙茅苷用药之后,维拉帕米能明显增强仙茅苷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972.
973.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的质量标志物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是由红参、麦冬和五味子3味药材精制而成,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劳累型心绞痛气阴两虚证及冠心病所致慢性左心功能不全II、III级气阴两虚证。根据质量标志物概念,从物质基础、药效、网络药理、药动学及药性等方面对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初步确定人参皂苷Rb1、Rg1、Rf、Rh1、Rc、Rb2、Ro、Rg3及麦冬皂苷C、麦冬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偏诺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果糖、五味子醇甲13个成分为质量标志物,并以此为核心建立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基于质量标志物对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进行质控方法研究,可以为中药注射剂质量评价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74.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颅底脊索瘤的手术策略、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21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的颅底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373例患者(共行500例次手术)。其中2004—2019年为早期手术组,采用以肿瘤为中心的手术策略;2020—2021年为近期手术组,依据肿瘤的起源部位及其沿着颅底骨缝、神经和大血管孔道延伸生长的特点进行顺序探查和切除(探查顺序形似"龟背")。比较两种手术策略切除肿瘤程度的差异。随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临床特征患者间PFS和OS的差异。结果500例次手术中,413例次为早期手术组,肿瘤的全切除率、次全切除率、部分切除率分别为35.1%(145例次)、36.6%(151例次)、28.3%(117例次);87例次为近期手术组,肿瘤的全切除率、次全切除率、部分切除率分别为52.9%(46例次)、37.9%(33例次)、9.2%(8例次),两组肿瘤的切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00例次手术,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4.6%(23例次)。373例患者中,术后1例(0.3%)死亡,1例(0.3%)发生大面积脑梗死;共325例(87.1%)患者获得完整的随访资料,中位随访时间为31个月(3~193个月)。182例(56.0%)复发,估计总体患者的中位PFS为24个月(95%CI:17.5~30.5);85例(26.2%)死亡,估计总体患者的中位OS为106个月。生存分析显示,与原发性肿瘤、肿瘤体积小、肿瘤全切除、病理学类型为经典型或软骨型肿瘤及术后放疗的患者比较,复发性肿瘤、肿瘤体积大、肿瘤非全切除、病理学类型为去分化或差分化或肉瘤样型肿瘤及术后未行放疗患者的PFS和OS均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依据颅底脊索瘤生长侵袭特点,采用"龟背"形顺序探查、切除肿瘤的手术策略有利于提高肿瘤的切除程度。肿瘤是否原发、体积大小、切除程度、病理学类型、术后是否放疗可能与颅底脊索瘤患者术后的PFS和OS有关。  相似文献   
975.
976.
97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用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对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择2020年2至10月内蒙古包钢医院收治的拟在局部麻醉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复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0.25%罗哌卡因联合1%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复合组给予0.75%罗哌卡因联合1%利多卡因进行麻醉。比较2组患者各时段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Ramsay镇静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后患者苏醒状况与术中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术后2组患者术前1 d(T0)时,术后2 h(T1)和术后4 h(T2)的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呈下降趋势,术后各时间段复合组的VAS评分比对照组更低(P<0.05);所有患者应激反应指标对比,T1时2组血清皮质醇、IL-6水平较T0时期增高,但复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T2时间段2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T1时间段下降,且复合组应激反应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降低(P<0.05)。2组患者术后苏醒情况比较,复合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合组(1/40)明显低于对照组(7/40)(P<0.05)。 结论0.75%罗哌卡因联合1%利多卡因对腹股沟疝术后的患者有显著的镇痛效果,可以降低炎症,不良反应少,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8.
目的:探讨污名的内涵、影响因素及对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危害。方法:通过文献调查法,对污名的分类、形成机制以及对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影响进行剖析。结果:污名是社会认知建构的产物,其形成与线索、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这四项社会认知过程有关;污名包括公众污名和自我污名,其形成机制都与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有关,区别在于指向对象不同;公众污名和自我污名的思维模式都具有全盘否定的非理性特征,它降低了大学生的自尊、掠夺其自我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大学生对公众污名的内化会加重自我歧视。结论:公众污名与自我污名的相互消极影响会加重大学生寻求救助的心理负担,使急需咨询服务的心理疾患的大学生反而更少利用心理咨询机构服务。采用教育、澄清、接触等策略降低或消除公众污名,采用撕标签、挖潜力、求发展等策略清除自我污名对心理健康的危害,促进大学生心理求助和心理保健行为。  相似文献   
979.
980.
Paediatric HR T‐cell ALL demonstrates dismal prognosis with chemotherapy, and poor outcomes could be improved with allo‐SCT. HID‐SCT is an almost immediately available choice;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outcomes of HID‐SCT for paediatric HR T‐ALL. Forty‐eight consecutive HR T‐ALL children who underwent HID‐SCT were included. Survival outcomes and factors predictive of outcome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sed. Of the 48 patients, 35 were in CR1, 10 in CR2, and three in relapse. The cumulative incidence of grade 3/4 aGVHD was 10.4% and that of extensive cGVHD was 28.4%. The CIR at three yr was 30.8% and that of NRM at three yr was 14.7%. At a median follow‐up of 20.0 (range 2.5–124.2) months, the three‐yr LFS was 54.4%. Children who received transplants during CR1 had a better LFS (65.7% vs. 26.0%, p = 0.008) and a lower relapse rate (19.8% vs. 56.7%, p = 0.014) compared to those during non‐CR1. HID‐SCT is feasible for HR T‐ALL children, and survival outcomes are better when performed in CR1 compared to non‐CR1. Prospective clinical trials would be needed to confirm tha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