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466篇
  免费   13434篇
  国内免费   7923篇
耳鼻咽喉   1186篇
儿科学   1898篇
妇产科学   737篇
基础医学   7383篇
口腔科学   2446篇
临床医学   14546篇
内科学   10516篇
皮肤病学   1159篇
神经病学   3111篇
特种医学   5679篇
外科学   10440篇
综合类   36361篇
现状与发展   28篇
预防医学   14492篇
眼科学   1710篇
药学   15970篇
  207篇
中国医学   14177篇
肿瘤学   5777篇
  2024年   716篇
  2023年   1747篇
  2022年   4347篇
  2021年   5481篇
  2020年   4753篇
  2019年   2534篇
  2018年   2644篇
  2017年   3660篇
  2016年   2825篇
  2015年   5223篇
  2014年   6586篇
  2013年   8451篇
  2012年   11713篇
  2011年   12661篇
  2010年   11568篇
  2009年   10081篇
  2008年   10251篇
  2007年   9698篇
  2006年   8753篇
  2005年   6719篇
  2004年   4628篇
  2003年   3736篇
  2002年   2998篇
  2001年   2678篇
  2000年   1858篇
  1999年   605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2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小儿先天性左向右分流型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评价应用Amplatzer封堵器进行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安全性。方法 超声心动图确诊的动脉导管未闭 (PDA)、房间隔缺损 (ASD)及膜部室间隔缺损 (膜部VSD)患者 4 9例 ,在透视或 /和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指引下置入Amplatzer封堵器 ,术后 2 4小时 ,1、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分别TTE、ECG和X线胸片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16例ASD球囊测量缺损伸展径为 13~ 2 8(平均 19 3± 4 9)mm ,选择封堵器直径 13~ 30 (平均 2 0 6± 5 1)mm ;2 5例PDA造影测量PDA最窄处直径为 2~ 7 7(平均 3 9± 1 5 )mm ,选择封堵器直径 4~ 12 (平均 6 6± 1 9)mm ;8例膜部VSD造影测量VSD直径 3 4~ 8(平均 4 7± 2 3)mm ,选择封堵器直径 6~ 10 (平均 7 8±1 7)mm。技术成功率为 10 0 % ,术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无急诊手术病例。术后即刻造影或TTE显示 10例存在残余分流 ,3个月TTE示所有病例无残余分流和再通 ,心室内径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 ,肺动脉压下降。结论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损伤小、成功率高等优点 ,适合于儿童继发孔型ASD、各种类型的PDA及膜部VSD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992.
肺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和一氧化氮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勇  金同玉 《淮海医药》2003,21(6):442-443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血清中癌胚抗原 (CEA)和一氧化氮 (NO)水平的变化。方法 应用放免法和生化法测定了 4 0例肺癌患者血清中CEA和NO含量 ,并以 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中CEA和NO水平显著地高于正常人水平 (P <0 .0 1) ,术后CEA和NO水平下降。结论 CEA和NO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在红藻氨酸(KA)癫痫大鼠海马内的表达及L 精氨酸 (L Arg)和L 硝基精氨酸 (L NNA)慢性干预的影响。方法 采用惊厥剂量的KA(1 0mg·kg- 1 )诱导大鼠癫痫发作 ,以NOS抑制剂L NNA(50mg·kg- 1 )和NO前体L Arg(40mg·kg- 1 )进行干预 ,对大鼠的癫痫发作行为及KA后不同时间点的海马内i NOSmRNA ,通过RT PCR观察其表达。结果 KA可使动物发生时间相关性癫痫发作 ,L NNA预处理后使KA诱导的癫痫发作明显加重 ,而L Arg预处理后使KA诱导的癫痫发作减弱。iNOSmRNA在KA处理后 3h开始有微弱的表达 ,且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 ,2 4h达到最高水平 ,2d及3d时未见表达 ,但 7d时又出现高表达 ;经L NNA预处理的动物 ,KA后 1h其海马结构中未出现iNOSmRNA ,但L Arg预处理后再给予KA后 1h ,可见微弱的iNOSmRNA表达。结论 红藻氨酸给药后一定时间 ,癫痫大鼠海马结构中可出现iNOSmRNA表达 ,L Arg慢性干预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院 1993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抗感染药物的消费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计算机技术及电子表格软件Excel,统计分析近几年主要抗感染药品的用药频度 (DDDs)。结果 :抗感染药物的消费总金额逐年上升 ,β -内酰胺类药物居首位。用药频度 (DDDs)最高的是青霉素钠和头孢唑啉 ,消费金额增长最快的是添加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的药物和喹诺酮类药物。结论 :抗感染用药逐渐向着高价药的方向发展 ,临床应该根据细菌培养的药敏试验情况 ,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避免滥用高价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95.
颈动脉斑块与心脑血管阻塞性疾病关系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与心脑阻塞性疾病及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的关系。方法 1995年10月至2002年7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我院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49例行颈动脉检查。结果 检出颈动脉斑块者74例,未检出斑块者75例。有斑块者较无斑块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增加(P<0.01)。结论 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的增加,其内膜中层厚度亦呈增厚趋势。前者是造成脏器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颈动脉斑块的检测和治疗可作为心脑血管及CRAO疾病的重要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通过对一起输入性传染源引发的院内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感染暴发进行调查,找出其流行特点,探讨发病规律和流行因素,为预防和控制院内SARS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座谈了解、查阅病案和查看感染现场,描述整个感染传播过程和各因素与发病间的关系。结果 该院3月18日接诊了一名发热患后,科内5名员工相继发病,罹患率达21.74%,整个感染过程可见清晰的传播链,感染与无防护密切接触、室内小环境空气质量差有关。发病潜伏期平均10天以上,平均病程49.4天。经采取隔离、消毒措施后,未见新发病。结论 该院内SARS感染首例传染源为输入性;急诊科护士是感染的高危人群;无防护近距离密切接触是SARS的主要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分析α1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多沙唑嗪手性对映体对兔胸主动脉和颈总动脉的选择性作用 ,以探讨作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治疗药物的可能性。方法 测定去甲肾上腺素 (NE)诱发兔离体胸主动脉和颈总动脉收缩反应 ,并采用Schild作图法计算rac 多沙唑嗪、R 多沙唑嗪和S 多沙唑嗪的pA2 值。结果 在兔胸主动脉和颈总动脉 ,0 .0 3 ,0 .1和 0 .3μmol·L-1 的rac 多沙唑嗪、R 多沙唑嗪和S 多沙唑嗪均使NE诱发的血管收缩反应量效曲线平行右移 ,Emax不变 ;由Schild作图法计算得到的多沙唑嗪及其手性对映体的斜率值 ,经统计学分析符合竞争性拮抗。3种拮抗剂pA2 值的强度顺序为 :R 多沙唑嗪 >rac 多沙唑嗪 >S 多沙唑嗪。结论 与多沙唑嗪及其手性对映体对人前列腺组织作用的报道结果不同 ,S 多沙唑嗪对兔胸主动脉和颈总动脉α1 肾上腺素受体拮抗作用的选择性显著低于rac 多沙唑嗪和R 多沙唑嗪  相似文献   
998.
升麻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升麻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开发中药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的地上部分资源,从中寻找新的天然活性成分。方法 利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并辅以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升麻地上部分8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分得5个9,19-环菠萝蜜烷型三萜皂苷和1个甾醇苷。分别鉴定为:西麻苷I(1),西麻苷II(2),升麻醇半乳糖苷(3),12β-羟基升麻醇木糖苷(4),12β-羟基升麻醇阿拉伯糖苷(5),胡萝卜苷(6)。结论 1和2为新化合物,4及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99.
AIM: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β-amyloid (Aβ)-induced apoptosis in rat cortical neurons and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ginsenoside Rg_1. METHODS: AO-EB staining was used to quantify the apoptotic cells. DNA fragmentation was observed by gel electrophoresis. The levels of cyclin-dependent kinases-4 (CDK4) and phosphorylated pRB were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RT-PCR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expression of E2FI mRNA. RESULTS: Treatment with Aβ_(1-40)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20, 40, 80 mg/L for 48 h induced rat cortical neuron poptosis from 12.5%±1.5%(control) to 22.3%±1.4%, 38.8%±1.3%, 36.7%±1.4%, respectively. Pretreatment with Rg_1 at the dose of 0.5, 1, 2, 4, 8, 16 μmol/L for 24 h, then treatment with Aβ_(1-40)40 mg/L for 24 h, the percentage of apoptotic neurons decreased from 38.8%±1.3% to 14.5%±1.3%, 13.3%±1.0%, 11.6%±0.29%, 11.8%±1.0%, 6.2%±0.8%, 5.8%±0.8%, respectively. After treatment with Aβ_(1-40)40 mg/L for 24 h, there were transient increases in CD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醉鱼草(Buddleja lindeyana)的活性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用IR,MS和NMR等谱学方法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与结论从醉鱼草(Buddleja lindeyana)的全草分离到5个化合物,其中三个为环烯醚萜苷.它们的结构为:6-氧-阿魏酰筋骨草苷(1),赤式-6-氧-4'-(3-甲氧基-4-羟基苯丙三醇-8")-阿魏酰筋骨草苷(2),苏式-6-氧-4'-(3-甲氧基-4-羟基苯丙三醇-8")-阿魏酰筋骨草苷(3),二十四烷酸-α-单甘油脂(4),半乳糖醇(5).上述成分均为首次从醉鱼草中得到.且化合物1,2和3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