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47篇
  免费   2690篇
  国内免费   1887篇
耳鼻咽喉   220篇
儿科学   339篇
妇产科学   380篇
基础医学   3253篇
口腔科学   481篇
临床医学   3584篇
内科学   4188篇
皮肤病学   244篇
神经病学   1556篇
特种医学   9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1篇
外科学   2695篇
综合类   4182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1924篇
眼科学   645篇
药学   2745篇
  23篇
中国医学   1425篇
肿瘤学   2294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449篇
  2022年   881篇
  2021年   1519篇
  2020年   1122篇
  2019年   970篇
  2018年   1024篇
  2017年   950篇
  2016年   840篇
  2015年   1282篇
  2014年   1492篇
  2013年   1366篇
  2012年   1994篇
  2011年   2186篇
  2010年   1264篇
  2009年   994篇
  2008年   1382篇
  2007年   1296篇
  2006年   1303篇
  2005年   1299篇
  2004年   905篇
  2003年   738篇
  2002年   715篇
  2001年   572篇
  2000年   619篇
  1999年   700篇
  1998年   415篇
  1997年   403篇
  1996年   309篇
  1995年   275篇
  1994年   200篇
  1993年   156篇
  1992年   226篇
  1991年   179篇
  1990年   153篇
  1989年   154篇
  1988年   132篇
  1987年   122篇
  1986年   108篇
  1985年   98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12篇
  1974年   9篇
  1971年   10篇
  197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OBJECTIVE: We sought to assess the efficacy of facial transloc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tumors of the skull base and paranasal sinuses. STUDY DESIGN AND SETTING: From July 1993 to December 1999, 75 patients, aged 3 to 102 years old, underwent facial translocation. Thirty-three (44%) patients also underwent a combined neurosurgical procedure. Nineteen (25%) had previous surgery. Thes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to 6 years. RESULTS: There were 21 benign and 54 malignant tumors. There were no perioperative deaths. The morbidity rate was 31%. Of the 54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s, the actuarial 3-year survival rate was 59%, whereas the local control rate was 54%. CONCLUSION: The facial translocation technique offers favorable exposure of the critical zones of the anterior and middle cranial base, thus facilitating extensive res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SIGNIFICANC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facial translocation is one of the best surgical approaches to the skull base.  相似文献   
73.
目的 通过比较伴重症肌无力(MG)的胸腺瘤、单纯胸腺瘤和正常胸腺中HLA类分子表达强度的差异,探讨伴MG胸腺瘤内异常微环境因素。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LA-Ⅰ(A、B、C)和HLA-DR表达,光镜下扫描图像入计算机,处理后得HLA类分子染色的积分光密度以分析其表达强度。结果 皮质型胸腺瘤HLA-DR表达强度减弱,伴MG皮质型胸腺瘤HLA-DR表达强度减弱程度更甚。结论 伴MG的皮质型胸腺瘤表达HLA-DR强度减弱可能是其内的胸腺细胞分化、发育异常的原因,可能与MG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74.
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3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microwave endometrial ablation,MEA)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患者34例,其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8例,子宫肌瘤16例。结果34例患者术后完成随访3-24个月,闭经19例(55.88%),明显改善7例(20.59%),改善7例(20.59%),月经未改善1例(2.94%),术后随访3月月经过多症状消失,治疗有效率达100%;随访2年后仍达93.3%。结论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是一种新的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方法,简便、快速、安全,并发症少。避免了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的液体灌注、手术中出血以及子宫穿孔的危险,并取得与之相似甚至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5.
本文比较了新一代人工牛黄和天然牛黄,人工牛黄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实验结果:新一代人工牛黄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对发热大鼠有一定程度的解热作用,它的药理作用与天然牛黄接近,某些药理作用强于人工牛黄,为新一代人工牛黄代替天然牛黄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6.
对人胚胎晶体γ_2-晶体蛋白溶液用近紫外线(γmax 365nm)照射,不同时间取样分析。利用巯基(-SH)特异性试剂 DACM[N-(7-甲基氨基-4-甲基-3-邻羟苯烯基)-马来酰亚胺],经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观察光照射后的γ_2-晶体蛋白及其聚合物的游离巯基,同时检测照射后的蛋白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光散射强度、色氨酸荧光发射光谱,以及丙烯酰胺对色氨酸荧光的猝灭效应。结果显示:人胚胎γ_2-晶体蛋白经紫外线照射,使其游离-SH 减少,蛋白聚合和分解,蛋白溶液的光散射增强,其二聚体不含游离-SH,γ_2-晶体蛋白的色氨酸荧光减少,这些变化随照射时间的延长而更明显;而对丙烯酰胺对蛋白分子中的色氨酸荧光猝灭效应影响不大。说明人胚胎γ_2-晶体蛋白通过光氧化,损伤及含游离-SH 的氨基酸残基、色氨酸残基,光氧化促使蛋白聚合和分解.提出通过进一步定量分析,可能在较深层次揭示紫外光氧化损伤含-SH 氨基酸、色氨酸残基,进而影响整个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差异。眼科学报 1993;9:85-89。  相似文献   
77.
报告20例(21眼)青光眼白内障并存患者采用显微囊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眼压控制满意,滤过泡形成,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无明显并发症.并对有关机制,手术优点及不易控制的眼压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8.
羽化1~2天的中华按蚊.致倦库蚊和白纹伊蚊分别胸内接种马来丝虫微丝蚴,在接种后的第3、4、5和9天,分头、胸、腹3部解剖计算各种蚊虫体内黑化微丝蚴及发育各期幼虫。结果表明:中华按蚊、致倦库蚊和白纹伊蚊的微丝蚴黑化率分别为51·6%、86·1%和69·5%,差异显著;3种蚊虫体内的感染期幼虫率及感染期幼虫阳性率分别为35.3%、1·6%、0%和83·9%、23·5%、0%。黑化微丝蚴较多地集中在蚊虫腹部,占黑化微丝蚴总数61·6%~78·4%。  相似文献   
79.
作者综述了10年来对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的研究概况。主要包括①DMD的临床研究。②血清生化研究表明CK、LDH、Mb是诊断DMD病人和携带者的敏感指标。③心脏无创性检测和肌肉超微结构研究。④部分抗肌萎缩蛋白基因YAC物理图谱,精细限制酶图谱和缺失热区的核苷酸顺序分析,首次发现内含子中AT富集区的同源顺序与DMD断裂有关。⑤抗肌萎缩蛋白的缺失热区疏水肽段存在与否与DMD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0.
用遗传流行病学调查对245例先天性耳前瘘管进行了系谱分析。揭示了该病的遗传特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外显不全”,本调查还发现该病的另一特征,即患病体侧的家族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