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514篇
  免费   60417篇
  国内免费   32363篇
耳鼻咽喉   5191篇
儿科学   8546篇
妇产科学   3991篇
基础医学   37901篇
口腔科学   10852篇
临床医学   69186篇
内科学   49979篇
皮肤病学   5992篇
神经病学   14449篇
特种医学   2160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4篇
外科学   47832篇
综合类   149685篇
现状与发展   141篇
一般理论   8篇
预防医学   63108篇
眼科学   8506篇
药学   66633篇
  970篇
中国医学   58766篇
肿瘤学   27914篇
  2025年   95篇
  2024年   8480篇
  2023年   9616篇
  2022年   20063篇
  2021年   24234篇
  2020年   21011篇
  2019年   12947篇
  2018年   12794篇
  2017年   16371篇
  2016年   12730篇
  2015年   22677篇
  2014年   28585篇
  2013年   34661篇
  2012年   50489篇
  2011年   53279篇
  2010年   46494篇
  2009年   41015篇
  2008年   42816篇
  2007年   41829篇
  2006年   36494篇
  2005年   29285篇
  2004年   20232篇
  2003年   17078篇
  2002年   13365篇
  2001年   11728篇
  2000年   9027篇
  1999年   4020篇
  1998年   1498篇
  1997年   1456篇
  1996年   1212篇
  1995年   976篇
  1994年   954篇
  1993年   563篇
  1992年   482篇
  1991年   450篇
  1990年   379篇
  1989年   284篇
  1988年   265篇
  1987年   264篇
  1986年   212篇
  1985年   151篇
  1984年   81篇
  1983年   96篇
  1982年   50篇
  1965年   39篇
  1964年   37篇
  1963年   38篇
  1959年   62篇
  1958年   49篇
  1957年   3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章应用简单的称重法对等温吸附曲线和吸附动力学曲线进行了粗略的测定,并应用先进的XPS技术对蛋白质在不同pH值下的解吸特性进行研究。发现材料表面的蛋白吸附量随蛋白溶液的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且在浸泡最初的吸附量增加最快,尤其在前20分钟,吸附几乎就达到了平衡.还发现钛种植体表面的吸附的能力比317L不锈钢的吸附能力强,几乎同时进入吸附的平衡阶段。在体液pH值状态下,钛表面的蛋白吸附量最高,随着pH值向两侧移动,钛表面的蛋白吸附量在下降,而当pH值为25和12时,表面蛋白吸附量降至最小值,pH值继续升高或降低反而表面蛋白的残余量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102.
在口腔诸多的科研领域,都需要制作牙及牙周组织联合切片进行观察和研究。牙及牙周组织结构复杂,不同于一般组织。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槽骨内含有大量的无机盐成分,主要以磷酸钙和碳酸钙的羟基磷灰石晶体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对涎腺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9例涎腺部肿瘤(腮腺22例,颌下腺6例,舌下腺1例;其中良性肿瘤17例,恶性肿瘤12例)行CT灌注检查,取得相应的灌注参数: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和表面渗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并均经术后病理证实。结果:所有肿瘤的BF、BV、MTT和PS值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组织(P<0.05),恶性肿瘤组BF、BV、PS值高于良性肿瘤组(P<0.05),MTT参数则在良、恶性肿瘤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涎腺肿瘤的CT灌注成像是一种较为准确的定量分析肿瘤血流灌注状态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分析生长发育高峰期后女性安氏Ⅱ1类患者存在的后部牙弓及颌骨宽度不调,为安氏Ⅱ1类患者的早期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30例生长发育高峰期后的女性安氏Ⅱ1类及35例安氏Ⅰ类患者,在模型上测量上下牙弓的宽度并计算宽度差值(PTID),在头颅后前位X线片上测量上颌宽度、鼻宽度及下颌角间宽度,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生长发育高峰期后的安氏Ⅱ1类患者均存在着上牙弓及上颌骨的狭窄,其PTID与安氏Ⅰ类患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长发育没有改善安氏Ⅱ1类患者上颌后部牙弓及基骨的狭窄;对于安氏Ⅱ1类患者,早期通过扩大上牙弓的宽度,使下颌自由前伸,有利于Ⅱ类关系的纠正.  相似文献   
105.
上颌神经诱发三叉神经皮层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的分支上颌神经皮层诱发电位的特点及与三叉神经其他分支皮层诱发电位的差异。方法 通过刺激 10名健康成人的眶下神经 ,收集刺激对侧的三叉神经诱发电位 (TSEP)。结果 ①刺激发生 2 0ms左右出现P1,其后N1~N5等 9个波峰依次出现 ;②P3、N3、P4潜伏期稳定 ,N3~N4振幅高且图形规律 ;③上颌神经皮层诱发电位与下颌神经皮层诱发电位无明显差异。结论 上颌神经TSEP中高峰电位出现于 110ms的N3P4波 ,波幅 >10 μV ,其潜伏期相对稳定 ,形成上颌神经TSEP的特点 ,早期的P1~N2波幅较低 ,但可以因周围神经的改变而有较大的变化 ;正常上颌神经的TSEP各波潜伏期、图形特点、峰峰电位差与下颌神经TSEP差异不明显。根据图形特点、参数可以作为临床三叉神经上颌支功能状态和病理改变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06.
年轻恒牙牙根发育过程中牙髓中Ⅲ型胶原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牙根发育不同阶段的人年轻恒牙牙髓中Ⅲ型胶原的表达变化:方法:根据牙根的发育情况,分为牙根刚开始发育、牙根发育中和根尖闭合共3组: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各组牙髓标本的石蜡切片进行Ⅲ型胶原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图像分析显示、3个组的冠髓中心染色强度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以牙根刚开始发育时染色最强,根尖闭合时染色最弱:在牙根刚开始发育组、牙髓中心区染色强于牙髓外层。结论:随着年轻恒牙牙根的逐渐发育,Ⅲ型胶原在牙髓中的表达逐渐减弱,因而可能参与牙根的发育。  相似文献   
107.
牙种植数字化全景X线片失真率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数字化全景片失真率的大小以及在临床效果评价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对术前使用统一直径钢珠的放射模板56个修复病例162个种植体拍摄数字化全景X线片,应用Cliniview5.1分析软件对各部位钢珠进行测量3次,取均值。了解拍摄后影像中钢珠的变化情况。结果:采用数字化全景X线片技术可观察到上下颌骨不同区域钢珠失真率与标准钢珠直径差异很小,失真率范围为0.2% ̄2%,不同区域钢珠测量值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下颌前牙区与下颌双尖牙区、下颌前牙区与下颌磨牙区、下颌双尖牙区与上颌磨牙区、上颌磨牙区与下颌磨牙区钢珠测量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数字化全景X线片对拟种植部位骨量进行评估可得出准确的数据。尽管不同区域钢珠测量值之间存在差异,但并不影响其测量值应用于临床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8.
五倍子对釉质抗酸蚀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五倍子对釉质抗酸蚀作用的效果。方法:采用500g/L五倍子水浸剂为实验组,去离子水为阴性对照,20g/L氟化钠为阳性对照,对60个正常离体牙釉质表面进行处理,制备人工龋模型,用硬组织切片机制备100μm原切片,通过显微放射照射系统观察测量五倍子对釉质的抗酸蚀作用效果。结果:500g/L五倍子水浸剂组较去离子水对照组脱矿少(P〈0.05),与20g/L氟化钠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500g/L五倍子水浸剂可明显增强釉质抗酸蚀能力,其效果与20g/L氟化钠相当。  相似文献   
109.
三种陶瓷酸蚀剂对Cerinate瓷和树脂粘结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三种陶瓷酸蚀剂及不同酸蚀时间对Cerinate瓷与树脂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 :将Cerinate瓷试件分为 4组 ,一组不使用酸蚀剂 ,其余三组分别使用自制A型 (含 2 .5 %氢氟酸 )、B型 (含 6%氢氟酸 )及C型(含 10 %氢氟酸 )陶瓷酸蚀剂 ,分别酸蚀 3 0s~ 180s ,每 3 0s为一间隔 ,与树脂粘结后测试剪切强度。结果 :C配方陶瓷酸蚀剂在 3 0s时粘结强度最大 ,达 2 7.64MPa ,相应瓷表面形态最适于粘结。结论 :C配方 (含 10 %氢氟酸 )陶瓷酸蚀剂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0.
We hypothesized that one mechanism underlying advanced periodontal disease in diabetes may involve oxidant stress in the gingiva, induced by the effects of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 (AGEs), the irreversible products of non-enzymatic glycation and oxidation of proteins and lipids which accumulate in diabetic plasma and tissue. Infusion of AGE albumin, a prototypic ligand, into mice resulted in increased generation of 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 (TBARS) compared with infusion of non-glycated albumin in the gingiva, as well as in the lung, kidney and brain. Pretreatment of the animals with the antioxidants probucol or N-acetylcysteine (NAC) prevented the generation of TBARS in the gingiva. Affinity-purified antibody to AGEs demonstrated increased immunoreactivity for AGEs in the vasculature and connective tissues of the gingiva in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mice compared to non-diabetic controls. Increased immunoreactivity for AGEs was also demonstrated in the gingiva of diabetic humans compared with non-diabetic individuals via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ELISA. Consistent with these data, immunohistochemistry for heme oxygenase-1, a marker of enhanced oxidant stress, was increased in the gingival vasculature of diabetic mice and humans compared with non-diabetic controls.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AGEs present in diabetic gingiva may be associated with a state of enhanced oxidant stress, a potential mechanism for accelerated tissue inju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