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57篇
  免费   4479篇
  国内免费   3616篇
耳鼻咽喉   385篇
儿科学   477篇
妇产科学   618篇
基础医学   5421篇
口腔科学   1000篇
临床医学   5808篇
内科学   6526篇
皮肤病学   513篇
神经病学   2329篇
特种医学   17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4590篇
综合类   7781篇
现状与发展   15篇
一般理论   6篇
预防医学   3009篇
眼科学   1195篇
药学   4666篇
  26篇
中国医学   2830篇
肿瘤学   3820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622篇
  2022年   1226篇
  2021年   2241篇
  2020年   1715篇
  2019年   1459篇
  2018年   1585篇
  2017年   1459篇
  2016年   1341篇
  2015年   2006篇
  2014年   2563篇
  2013年   2197篇
  2012年   3230篇
  2011年   3517篇
  2010年   2139篇
  2009年   1769篇
  2008年   2253篇
  2007年   2326篇
  2006年   2286篇
  2005年   2078篇
  2004年   1711篇
  2003年   1819篇
  2002年   1626篇
  2001年   1389篇
  2000年   1220篇
  1999年   1310篇
  1998年   874篇
  1997年   803篇
  1996年   635篇
  1995年   584篇
  1994年   510篇
  1993年   260篇
  1992年   348篇
  1991年   289篇
  1990年   271篇
  1989年   220篇
  1988年   212篇
  1987年   172篇
  1986年   144篇
  1985年   91篇
  1984年   76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2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石景亮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景亮(1939-),国家级第二批名老中医.业医三十余载,学验俱丰,对内科的脾胃病、肾病及妇科疑难杂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就石老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2.
肝靶向抗病毒药Lac-PLL-ACV的制备及其趋肝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减少抗病毒药阿昔洛韦(Acyclovir,ACV)在治疗乙型肝炎中的肝外毒副作用,获得肝靶向ACV偶联物。方法:多聚赖氨酸(Poly-L-lysine,PLL)在氰硼酸钠的催化作用下与乳糖反应生成乳糖化多聚赖氨酸,乳糖化多聚赖氨酸与咪唑化阿昔洛韦在37℃pH9.5的条件下反应合成偶联物乳糖化多聚赖氨酸-阿昔洛韦(Lactosaminated poly-L-lysine-acyclovir,Lac-PLL-ACV)。偶联物经尾静脉注射进入小鼠体内后,收集小鼠血浆及肝脏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浓度,研究遇联物的体内分布和药代动力学。结果:HPLC检测证实Lac-PLL-ACV在血浆中十分稳定,不易解离出ACV。偶联物的肝最大摄取率约为60%,是ACV组的10倍以上,偶联物肝中的T1/2,AUC,CL分别为ACV的4.2倍,56.6倍和1/57,具有明显的肝靶向性。结论:乳糖化多聚赖氨酸作为肝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ASGPR)介导的一种药物载体,能使抗病毒药ACV获得较满意的肝靶向性。  相似文献   
63.
目的:对桂枝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解析(UV,IR,MS,NMR)鉴定各化合物结构。从桂枝95%乙醇浸膏的氯仿和乙酸乙酯部分中,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结果:分别鉴定为:肉桂酸(I)、2-甲氧基肉桂酸(Ⅱ)、1,4-二苯基-丁二酮(Ⅲ)、香豆素(Ⅳ)、β-谷甾醇(Ⅴ)、丁香醛(Ⅵ)、5α,8α-过氧化麦角甾醇(Ⅶ)、2-甲氧基苯甲酸(Ⅷ)、6β-羟基-4-烯-3-豆甾酮(Ⅸ)、原儿茶酸(Ⅹ)、胡萝卜苷(Ⅺ)。结论:化合物Ⅱ、Ⅲ、Ⅷ为首次从天然界分离得到,化合物Ⅶ为首次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Ⅵ、Ⅸ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分离日本血吸虫感染及免疫血清识别的成虫抗原 (AWA)中的特异蛋白带 ,为血吸虫病免疫诊断提供新的抗原分子。方法 :免疫印迹法分析AWA的特异蛋白带 ,电泳层析法分离靶抗原。结果 :获得了感染血清和免疫血清识别的 6 7kD蛋白。结论 :电泳层析法是一种分离血吸虫抗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5.
大鼠脑组织单胺类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大鼠脑组织中单胺类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高效液相反相离子对色谱测定法。方法 :采用LiChrosorbC18,10 μm色谱柱 ,流动相为甲醇 :水 (4 0 :60 ) ,含 0 .0 2 8g LEDTANa2 ,0 .15g LSDS ,0 .2ml LH2 SO4(pH 2 .5~ 3 ) ,荧光检测波长 :λEX=2 85 ,λEM=3 3 3。结果 :对 87只大鼠脑组织中 4种单胺类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进行了同时测定 ,高香草酸 (HVA) 2 .5 0~ 40 .0 μg ml、去甲肾上腺素 (NE) 0 .0 1~ 0 .5 0 μg ml、多巴胺 (DA)0 .0 5~ 1.0 0 μg ml、5 羟色胺 (5 HT) 0 .0 2 5~ 0 .5 0 μg ml,峰面积与其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 ,为组织中单胺类递质及其代谢产物检测的一种理想方法 ,并适用于临床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6.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168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施玲玲 《医学争鸣》2005,26(6):531-531
0 引言 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有关其应用所致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趋增多,我们通过对1990/2003年我院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报告如下,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67.
谷氨酰胺肠外营养对创伤后多器官衰竭患者的营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补充谷氨酰胺(Gln)的肠外营养在严重创伤后多器官衰竭(MOF)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MOF患者分为Gln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Gln组给予Gln1.5ml/kg联合常规治疗[热量104~125kJ/(kg·d),其中脂肪供热40%,氮供给量为0.2~0.25g/(kg·d)的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连续7d。对照分析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并发症及临床结果。结果所有患者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和免疫指标(IgG、IgA、IgM)明显减低,处于负氮平衡。第8天时,Gln组营养指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负氮平衡得到纠正(P<0.05),而对照组仅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较治疗前增高(P<0.05),仍处于负氮平衡(P>0.05)。Gln组免疫指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而对照组仅IgG高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14例(46.7%)出现了血清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和血糖的升高,而Gln组仅4例(13.3%)增高(P<0.05),至14d时对照组病死率为36.7%,而Gln组仅为10%,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Gln的肠外营养能够明显纠正MOF患者的营养代谢障碍,纠正负氮平衡,增强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68.
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电极脱位的预防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施秀英  王劲松  任一壁 《护理研究》2005,19(11):952-953
介绍了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电极脱位的类型、发生率、发生原因及处理,重点综述了安置心脏起搏器术后预防电极脱位的护理。  相似文献   
69.
想起吃饭,奶猪有时候高兴.有时候不高兴。 老头儿猪对她说过.挨饿的时候他总惦记自杀,因为他见到那势头,总觉得躲不过去。之所以后来还活着.是因为他想到要是不死,保不准哪天还能吃上碗红烧肉,死了可就板上定钉永远也吃不上了。老头儿猪因为这个崇高的信念咬牙切齿地养大了肉猪他爸肉猪他爸又养大了肉猪。肉猪是奶猪的男朋友,肉猪他爸和老头儿猪把肉猪叫肉猪,肉猪把奶猪叫奶猪,肉猪说:“这样好,听起来就胖乎乎香喷喷的”。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胆管癌栓患者术中癌栓的处理方式和术后恢复过程。方法 对1995年1月-2002年12月手术治疗的27例HCC合并胆管癌栓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 只有59.3%(16/27)患者行肝切除、胆管取癌栓及胆管引流术。全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5.6%(15/27),术后30d病死率为22.2%(6/27)。结论 HCC合并胆管癌栓的预后差,早期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是改善此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