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97篇
  免费   1590篇
  国内免费   1468篇
耳鼻咽喉   209篇
儿科学   188篇
妇产科学   205篇
基础医学   2031篇
口腔科学   343篇
临床医学   2424篇
内科学   2717篇
皮肤病学   123篇
神经病学   948篇
特种医学   5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1900篇
综合类   3345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一般理论   5篇
预防医学   1172篇
眼科学   426篇
药学   1991篇
  4篇
中国医学   907篇
肿瘤学   1654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256篇
  2022年   629篇
  2021年   865篇
  2020年   688篇
  2019年   598篇
  2018年   648篇
  2017年   608篇
  2016年   576篇
  2015年   847篇
  2014年   1018篇
  2013年   841篇
  2012年   1275篇
  2011年   1538篇
  2010年   968篇
  2009年   722篇
  2008年   894篇
  2007年   1035篇
  2006年   952篇
  2005年   943篇
  2004年   663篇
  2003年   612篇
  2002年   550篇
  2001年   485篇
  2000年   432篇
  1999年   431篇
  1998年   301篇
  1997年   318篇
  1996年   227篇
  1995年   225篇
  1994年   169篇
  1993年   128篇
  1992年   132篇
  1991年   107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91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Yang RF  Li CM  Qiu HR  Lu H  Wu HX  Xu JR  Li JY  Chen LJ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0,31(12):804-808
目的 探讨染色体1q21异常扩增和1p12缺失与多发性骨髓瘤(MM)发展、预后及治疗效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胞质轻链免疫荧光原位杂交(cIg-FISH)技术检测48例MM患者1q21扩增和1p12缺失的发生率,并分析其与疾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1q21扩增阳性率为54.2%(48例中26例),伴有1q21扩增组死亡率明显高于不伴有1q21扩增组(P<0.05),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Durie-Salman(D-S)分期、国际分期体系(ISS)分期、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比较分析出现3个扩增信号和4个及以上扩增信号的两组患者,其D-S分期和病死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性别、分型、年龄、分组和ISS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p12缺失阳性率29.2%(48例中14例),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性别、年龄、D-S分期、ISS分期、分组、分型和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号染色体异常是MM常见的核型异常,1q21扩增是MM预后较差的重要指标.1q21扩增信号≥4的患者预后较扩增信号为3者更差,说明随着1q21扩增信号的增加,患者预后有越来越差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2.
背景:目前,大量文献报道了诱导多能性干细胞系的建立,但大规模体外诱导分化造血祖细胞的研究还缺乏深入的探讨。 目的:建立诱导多能性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形成造血祖细胞的方法。 方法:采用慢病毒感染的方法将含有Oct4、Sox2、Nanog和Lin28全能性基因的慢病毒颗粒转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获得了诱导多能性干细胞;在诱导分化体系中添加了 Y-27632,克服干细胞扩增中的凋亡现象;运用OP9细胞产生的条件培养液建立诱导多能性干细胞体外定向分化形成造血祖细胞的分化体系。 结果与结论:①前3代细胞克隆传代时,诱导多能性干细胞发生凋亡的现象很多,很难大规模扩增培养。培养基中添加阻断 ROCK活化的抑制剂,能够明显抑制胚胎干细胞的凋亡。②诱导多能性干细胞在 OP9细胞条件培养液作用下,经过体外诱导分化,形成CD34+造血祖细胞。  相似文献   
993.
背景:置换前步行能力和活动功能能够很好的预测患者髋关节置换后的康复和功能状态,但对于置换前没有任何行走能力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来说,无法使用这些客观评估手段来预测置换后功能效果。 目的:探讨置换前主观活动功能评估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置换后6个月活动功能预测的效果,并分析影响置换后6个月活动功能的患者特征资料。 方法:前瞻性研究了两个中心在2010年11月和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髋关节置换病例,分为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组、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髋关节置换组和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评估各组患者的特征资料、伤前(骨折患者)或置换前(骨性关节炎患者)2周SF-36评分和LAPAQ评分与置换后6个月患者主观和客观活动功能评价的相关性。置换后6个月主观功能评价包括LAPAQ问卷调查表、SF-36评分量表,客观功能评价包括起立-行走测定和六分钟步行测试。 结果与结论:115例患者完成研究。①置换前LAPAQ评分和SF-36评分均能预测股骨颈骨折和骨性关节炎患者在髋关节置换后6个月的主观和客观活动功能状态。置换前LAPAQ评分对置换后活动功能的预测似乎优于置换前SF-36评分。对于置换前无法用客观活动功能评价的髋部骨折患者来说,置换前LAPAQ评分是一种预测置换后6个月活动功能的方法。②与置换前相比,股骨颈骨折患者在术后6个月能够恢复到伤前的70%-80%活动功能,骨性关节炎患者在置换后活动功能明显优于置换前,在置换后6个月,能够增加约27%活动功能。③患者的基本特征也影响置换后的活动功能,其中并发症数是影响置换后6个月功能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健康体检者、51例 ITP 患者(23例新诊断 ITP 患者、28例持续性 ITP 患者)和21例非 ITP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相关抗体, PAIg 的表达率及荧光强度,与血小板、巨核细胞数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持续性 ITP 经过治疗后与治疗前的 PAIg 表达率。结果ITP 患者组 IgG、IgA 和 IgM 的荧光阳性百分率和平均荧光强度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自身免疫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自身免疫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在持续性 ITP 治疗患者中,完全反应(complete response,CR)组的 PAIg 与治疗前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有效(response,R)组的 PAIg 与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 PAIg 可以用于 ITP 诊断、鉴别诊断和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应用品管圈实施持续的护理质量改进,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组建了压疮管理、静脉治疗、气道管理、药品安全及低年资护士技能培训5个品管圈,各品管圈组织专项学习与督导,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订并落实质量改进措施。结果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对护士服务的综合满意度。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增进护士的团队精神,充分发挥其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护士床边工作制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改革临床护理模式,配置流动的护理工作车,实行护士管床“责任制大包干”的床边工作制,观察和对比实施床边工作制前后365 d护士每天书写护理文件时间、患者每天呼叫次数、护士每天完成基础护理时间和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实施前护士每天文件书写时间(85.77±13.776) min、呼叫次数(89.51±6.785)次、基础护理时间(21.51±3.401)h、护理服务满意度(92.92±4.801);实施后护士每天文件书写时间(40.22±7.665)min、呼叫次数(25.30±3.944)次、基础护理时间(69.06± 6.582)h、护理服务满意度(99.13 ±0.53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实施床边护理工作制能有效地减少护理文件书写时间和患者的呼叫次数,保证基础护理完成的质量,提高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通过比较神经管畸形孕母与正常妊娠孕母18~30孕周羊水叶酸、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锌浓度的差异,探讨孕中晚期羊水叶酸、Hcy及锌水平与神经管畸形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184例健康孕妇和60例孕神经管畸形胎儿孕妇18~30孕周羊水进行叶酸、Hcy和锌浓度测定.结果 正常妊娠18~30孕周羊水叶酸浓度与孕周呈正相关关系,r=0.253,P=0.036;羊水Hcy及锌浓度与孕周呈负相关关系,相关性分别为r=-0.282,P=0.024;r=-0.260,P=0.031.神经管畸形孕妇羊水叶酸、Hcy及锌与孕周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神经管畸形组孕妇羊水叶酸、Hcy浓度[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11.34(8.45)ng/mL和5.75(9.47)μmol/mL,健康孕妇羊水叶酸、Hcy浓度分别为16.85(6.43)ng/mL和3.50(2.37)μmol/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管畸形孕母18~30周羊水叶酸浓度低于正常妊娠孕妇,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高于正常妊娠孕妇.  相似文献   
998.
Tannins, polyphenols in medicinal plants, have been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f hydrolysable and condensed tannins, including gallotannins, ellagitannins, and (–)‐epigallocatechin‐3‐gallate (EGCG). Potent anticancer activities have been observed in tannins (especially EGCG) with multiple mechanisms, such as apoptosis, cell cycle arrest, and inhibition of invasion and metastases. Furthermore, the combinational effects of tannins and anticancer drugs have been demonstrated in this review, including chemoprotective, chemosensitive, and antagonizing effects accompanying with anticancer effect. However, the applications of tannins have been hindered due to their poor liposolubility, low bioavailability, off‐taste, and shorter half‐life time in human body, such as EGCG, gallic acid, and ellagic acid. To tackle these obstacles, novel drug delivery systems have been employed to deliver tannins with the aim of improving their applications, such as gelatin nanoparticles, micelles, nanogold, liposomes, and so on. In this review, the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ticancer properties, and drug delivery systems of tannins were discussed with an attempt to provide a systemic referen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annins as anticancer agents.  相似文献   
999.
背景:肿瘤移植瘤动物模型是探索和模拟肿瘤在人体内生物学行为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但应用MRI对模型进行评价的研究较少.目的:应用人结肠癌LoVo细胞接种裸鼠,鼠间移植传代,建立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并应用MRI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细胞移植和瘤块移植两种方法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移植瘤大体形态和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宿主血液中的癌胚抗原值,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肿瘤细胞中癌胚抗原的的分布,对6只裸鼠移植瘤模型进行MRI成像检查,并测量肿瘤、肝脏、肌肉组织的T1WI和T2WI的信噪比和三者的T1,T2值.结果与结论:移植瘤的形态和功能特性与原发肿瘤基本相似,移植瘤的移植成功率为100%;6只裸鼠模型的MRI测量结果显示,其肿瘤、肝脏、肌肉的T1WI平均信噪比分别为26.19,22_71,26.621 T2WI平均信噪比分别为9.42,7.66,8.59;平均T1值分别为1 039.22,907.63,1611.51 ms;平均T2值分别为1 09.95,37.31,64.35 ms.结果证实荷人结肠癌裸鼠模型的MRI成像图像清楚,组织分辨率高,测定组织的T1值和T2值可作为定量指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ti—CCP)、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ENA抗体联合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20例RA患者(RA组);20例确诊为非RA自身免疫痛患者(非RA患者组)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RF、Anti—CCP、ANA、抗ds—DNA、抗ENA抗体。RF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Anti—CCP采用化学发光微粒予免疫检测法,ANA,ds—DNA抗体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抗ENA抗体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结果1.RA组患者的RF的阳性率为55%、And—CCP的阳性率为80%、ANA阳性率分别为65.0%、抗ds—DNA的阳性率为5.0%、抗ENA抗体阳性率为5.0%,五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非RA组患者的RF的阳性率为20.0%、Anti—CCP的阳性率为5.0%、ANA阳性率分别为60.0%、抗ds—DNA的阳性率为5.0%、抗ENA抗体阳性率为30.0%,五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8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RA患者中RF、AInj—CCP阳性率较高.五者的联合捡测可提高捡出率.对RA病情的鉴别诊断及发展和疗效的观察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