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66篇
  免费   2096篇
  国内免费   1177篇
耳鼻咽喉   308篇
儿科学   345篇
妇产科学   93篇
基础医学   1250篇
口腔科学   522篇
临床医学   2886篇
内科学   1767篇
皮肤病学   178篇
神经病学   367篇
特种医学   835篇
外科学   2281篇
综合类   6229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2597篇
眼科学   196篇
药学   2864篇
  27篇
中国医学   1954篇
肿瘤学   937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240篇
  2022年   594篇
  2021年   868篇
  2020年   763篇
  2019年   321篇
  2018年   386篇
  2017年   550篇
  2016年   448篇
  2015年   843篇
  2014年   1124篇
  2013年   1391篇
  2012年   2114篇
  2011年   2147篇
  2010年   2072篇
  2009年   1868篇
  2008年   1841篇
  2007年   1783篇
  2006年   1673篇
  2005年   1225篇
  2004年   851篇
  2003年   691篇
  2002年   535篇
  2001年   520篇
  2000年   383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赫什朋氏病(Hirschsprang's Disease,简称HD),又称先天性巨结肠(Congenital Megacolon).在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中居第三位.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1:5000;发生率与地区和人种有关,有遗传倾向.北京儿童医院在2000~2006年收治HD患儿800余例,男女之比为4.8:1.短段和常见型占78%,长段型占18%,全结肠型占3%.  相似文献   
102.
腹腔镜辅助下截取带血管蒂回肠段转移阴道成形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索在腹腔镜辅助下截取带血管蒂回肠段转移再造阴道的可能性,为临床提供阴道成形术的新方法。方法 应用腹腔镜引导下,配合使用超声刀,通过小切口完成肠系膜分离、回肠段截取、肠端吻合、回肠段下拉转移形成阴道。结果 2002年2月至2006年7月,共为38例需再造阴道患者成功地施行腹腔镜辅助下截取带血管蒂回肠段转移阴道成形术。随访1个月~4年,其中36例移植回肠段成活良好,再造阴道符合生理要求。结论 由于避免了剖腹和以往术式的供区瘢痕,较好地缓解了此类患者巨大的心理压力,腹腔镜下回肠段代阴道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阴道成形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保护控尿功能的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技术要点.方法 对收治的94例T1b~T2c前列腺癌患者行保留控尿功能的前列腺癌根治术,即腹腔镜下精细解剖前列腺尖部,保护EUS及其控尿神经,膀胱颈后唇成形后与尿道吻合;并同前期42例行常规前列腺癌根治术(LRP)的患者比较,术后30、60和90 d评估患者的控尿状况.控尿标准: 站立或行走时无尿液漏出,或全天使用尿垫不超过1块.结果 术后30、60 d控尿率LRP组为27.7%(13/47)、66.0%(31/47);CSLRP组为55.3%(26/47)、85.1%(40/47),均有统计学差异(χ2=7.406,4.663,P<0.05).术后90 d两组控尿率为78.7%(37/47)和91.5%(43/47)(χ2=3.02,P>0.05).结论 利用腹腔镜的优点,保护EUS和膀胱颈后唇成形加强尿道后壁,能明显加快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控尿的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04.
雌激素受体有两种亚型,即雌激素受体α和β,这两种亚型具有几乎相同的DNA结合区与较类似的配体结合区,但在不同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和表达不一,与配体结合后的生物学效应也不尽相同,从而产生不同的生理和病理作用。研究发现,雌激素受体α和β亚型在生殖系统中的表达和比例异常可能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生殖功能障碍及生殖系统疾病相关。就雌激素受体α及β亚型的结构、功能、作用机制及其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异常表达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5.
口服牛奶小茴香汁联合手法按揉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芳  邱建华 《护理学杂志》2006,21(12):49-50
目的 探讨口服牛奶小茴香汁联合手法按揉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自制牛奶小茴香汁口服联合手法按揉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46例。结果 治愈44例,治愈时间1~9d,治愈率达95.6%。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口服牛奶小茴香汁联合手法按揉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的方法疗效好、见效快。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扩增HBV DNA S基因,建立 HBV DNA的分型方法,研究家庭中小儿乙肝无症状携带者与其父母的基因型.方法利用PCR-RFLP基因分型方法,扩增HBV DNA S基因,以限制性内切酶AvaⅡ,MboⅠ酶切分型;结果 12个家庭共27例乙肝无症状携带者血清,其中两个家庭儿童与父母的基因型相同,均为B型;9个家庭儿童与母亲的基因型相同(7个B型,2个C型),父亲HBV DNA阴性;1个家庭儿童与母亲为B型,父亲为C型,结论本文利用的分型方法经济实用,分型率高,广州地区的基因型以B型,HBV DNA的传播具有家庭聚集性特点及母婴传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7.
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量效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剂量疗效关系。方法将12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以及0.1、0.2、0.4、0.6、0.8 mg.kg-1.d-1纳洛酮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及相应分组剂量纳洛酮,观察GCS、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测定血浆β-内啡肽(-βEP)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随访3个月,观察GOS、肢体和语言功能评分。结果GCS、β-EP、CRP在小剂量纳洛酮组(0.1 mg.kg-1.d-1)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剂量纳洛酮组各组间(≥0.4 mg.kg-1.d-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空白对照组、小剂量组、中剂量组(0.2 mg.kg-1.d-1)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压、脉搏、呼吸在纳洛酮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GOS、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评分在大剂量组与对照组、小剂量组、中剂量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小剂量组恢复最差(P<0.05);但大剂量各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盐酸纳洛酮(≥0.2 mg.kg-1.d-1)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有显著的治疗作用,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②小剂量盐酸纳络酮(≤0.1 mg.kg-1.d-1)对颅脑损伤后的神经功能保护无意义,临床不提倡使用;③盐酸纳络酮剂量0.4~0.6 mg.kg-1.d-1为最佳临床推荐剂量。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PUMC(协和)分型系统的一致性,并对影响分型一致性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南京鼓楼医院2004年~2006年治疗的8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65例,平均年龄14.6岁(10~18岁),均有完整的术前站立位正侧位X线片及仰卧位左右Bending片共四张.由4名脊柱外科专科医生分别根据PUMC(协和)分型标准进行分型,2周后此4位医生分别对这些患者的X线片再次进行分型,收集分型结果分别作可信度和可重复性分析,计算Kappa值检验一致性并对影响分型一致性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0例患者均可用PUMC分型,分型可信度平均Kappa值为0.801,可重复性Kappa值为0.878.PUMC分型不一致中包括上胸弯的界定18次;胸弯明显时,代偿性与结构性腰弯的界定15次;腰弯明显时,代偿性与结构性胸弯的界定18次;单弯顶点的判断20次;测量角度的差异18次.结论:PUMC(协和)分型学习曲线相对较短,易于掌握且具有良好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09.
染色体1pter-p36.21杂合性缺失与瘢痕疙瘩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寻找瘢痕疙瘩1pter-36.21中可能存在的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H)区域,为发现和定位瘢痕抑制基因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25例瘢痕疙瘩组织和外周静脉血标本进行微卫星分析。结果瘢痕疙瘩组织在所选的位点上的LOH发生率为60%(15/2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织的4%(1/25,P<0.05),在所选的位点上均未发现微卫星不稳定性(MSI)。D1S243位点、D1S468位点、D1S507位点、D1S199位点的LOH发生率分别为28%(7/25)、40%(10/25)、52%(13/25)、12%(3/25),其中D1S243、D1S468、D1S507的LOH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生在D1S243-D1S468-D1S507位点的LOH存在与瘢痕疙瘩有关的潜在瘢痕抑制基因(SSG),而1pter-36.21上LOH微卫星不稳定性与瘢痕疙瘩发生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10.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在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11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病例进行泌尿系增强多期扫描,并获得各种后处理图像。结果11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病例均可见肠系膜上动脉(SMA)压迫左肾静脉(LRV)的征象。CT多平面重建(MPR)直观地显示了腹主动脉(AO)与SMA之间的夹角(α),最大为21.88,°最小为12.86°,平均为17.95°。CT横断位图像显示扩张的左肾静脉直径为12~15.3 mm,平均为13.26 mm;LRV受SMA压迫狭窄处直径为3.0~4.0 mm,平均为3.26 mm。左侧卵巢静脉或睾丸静脉直径为2.1~2.6 mm,平均为2.2 mm。5例增强扫描肾实质期(后期)显示双肾实质密度相差20 HU以上。结论MSCT在胡桃夹综合征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