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38篇
  免费   1060篇
  国内免费   819篇
耳鼻咽喉   235篇
儿科学   161篇
妇产科学   55篇
基础医学   559篇
口腔科学   196篇
临床医学   1397篇
内科学   824篇
皮肤病学   79篇
神经病学   203篇
特种医学   43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050篇
综合类   2979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1286篇
眼科学   48篇
药学   1275篇
  12篇
中国医学   1176篇
肿瘤学   441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354篇
  2021年   410篇
  2020年   386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200篇
  2017年   290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386篇
  2014年   528篇
  2013年   651篇
  2012年   1056篇
  2011年   1035篇
  2010年   974篇
  2009年   870篇
  2008年   880篇
  2007年   819篇
  2006年   658篇
  2005年   570篇
  2004年   418篇
  2003年   357篇
  2002年   305篇
  2001年   252篇
  2000年   238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71.
目的 研究每周两次血液透析(血透)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资料来自上海市透析登记网络,1288例于2007年1月登记有透析充分性指标及其他常规生化指标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随访2年.比较每周两次血透与每周3次血透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情况.结果 与每周3次相比,每周两次血透患者年龄更小,透析龄更短,体表面积更小,单次透析时间更长,单池Kt/V( spKt/V)及血清白蛋白更高,但每周Kt/V显著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透析超滤量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plan 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两组患者两年生存率相似.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血清白蛋白及每周Kt/V是死亡预测因子.结论 部份患者每周两次血透是可行的,但需要严密监测,并保证其透析充分性与容量平衡.  相似文献   
72.
背景 神经阻滞一般根据周围神经体表标志或针刺异感来定位和穿刺.由于解剖变异或肥胖等原因,常致阻滞不全、效果欠佳,有的需要加大辅助用药量,甚至需改为全麻.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行神经阻滞的效果,并与传统定位的阻滞方法进行比较.内容 综述近几年来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小儿区域神经阻滞等的进展.趋向 超声引导下行神经阻滞是一种无创和可视的方法,能明显提高阻滞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麻醉效果和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73.
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31例股骨转子部骨折患者,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40~70岁.骨折按AO分类[1]:A1型11例;A2型13例;A3型7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入院至手术时间1~16 d.合并疾病:高血压5例,糖尿病2例,胃溃疡1例,胆囊炎1例. 1.2治疗方法全麻或硬膜外麻醉.C臂机透视下利用牵引装置进行手法复位.伴有股骨颈基底部骨折或股骨转子下骨折并移位者,需侧方牵引、切开撬拨复位,使用多枚克氏针临时固定后放置解剖锁定钢板,钢板上端凹陷处与股骨转子贴近,在干骺端先用1枚加压螺钉固定钢板位置,C臂机透视下置入股骨颈的锁定螺钉,骨折远端股骨干上固定3枚以上螺钉.见图1.  相似文献   
74.
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7例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病例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免疫组化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1岁,有临床症状者2例(28.6%).镜下肿瘤主要由大小不等的囊腔组成,囊壁衬覆单层立方上皮,细胞胞质透明并富含糖原.上皮细胞核小而圆,居中,无核仁,无核分裂象.部分囊腔之间可见粗大的纤维组织分隔.免疫组化上皮细胞AE1/AE3、CK7、CK8、CK19、CK/LMW、EMA(+);CEA、CD31、CD34、D2-40、Syn、CgA、Calretinin、Vim(一).结论 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良性肿瘤,老年女性好发,预后好,确诊主要靠术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观察体外人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与Ⅰ型胶原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0.125%Ⅰ型胶原酶体外分离人ADSCs,按每只培养瓶1×104个细胞/ml接种,80%融合时进行传代,培养至第3代,将其与Ⅰ型胶原支架体外复合培养(5×105个/cm2胶原支架),细胞计数法检测黏附率,倒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黏附生长及增殖.将ADSCs用DⅡ荧光标记并与胶原支架黏附,检测黏附率并与转染前进行比较,检测DII标记后对ADSCs的黏附能力是否有影响.结果 体外成功分离得到ADSCs,与Ⅰ型胶原支架能够很好地黏附,在支架上增殖生长状态良好,DⅡ标记前后黏附率分别为(91.9±2.3)%和(90.5±2.0)%,两样本t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SCs与Ⅰ型胶原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Ⅰ型胶原支架可作为脂肪组织工程较理想的生物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肝中静脉及其属支误伤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27例行LC时肝中静脉及其属支损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止血成功,其中17例通过腹腔镜下填塞压迫止血,6例通过腹腔镜下钛夹钳夹止血,4例通过腹腔镜下缝扎止血。3种止血方法中以腹腔镜下填塞压迫止血法的手术时间最短、术中出血量最少,分别为(90.26±12.46)min和(240.32±80.15)ml,但3种止血方法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中要尽量在正确的层次分离胆囊床,以减少肝中静脉及其属支的损伤。采取正确的止血措施或止血困难时及时中转开腹,对安全完成手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7.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支持对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病人营养状态的改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探讨PD术后营养支持的意义及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在2008年至2011年间,按特定筛选标准入组40例病人。通过随机对照的方法比较PD术后病人EN和PN支持模式后的营养状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变化。结果:PN组和EN+PN组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在术前1 d,术后第7、10天无统计学差异(P>0.05);前白蛋白水平在术后第7、10天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EN+PN组并发症总数明显少于PN组(P<0.05)。PN组病人出现肝功能损害机会较大(P<0.05),EN+PN组病人中心静脉导管拔除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PN组,住院费用也明显少于PN组(P<0.01)。结论:PD术后病人PN和EN支持对营养状况都有明显改善作用,PN营养支持在术后早期相对EN有一定优势,但长期应用存在较多不利因素,在胃肠功能恢复后,应尽早行消化道EN,并以EN和PN联合方式进行术后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根据结石成分分析结果调整饮食结构与结石复发的关系。方法 29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进行结石成分分析,并随机分为2组,一组根据结石成分分析结果调整饮食,另一组则按传统方法嘱患者多饮水等,不进行特别的饮食结构调整。观察2组的复发率。结果饮食结构调整组复发11例(7.5%),对照组复发23例(16.1%),饮食结构调整组结石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181,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患者代谢及结石成分分析结果进行调整饮食结构,可有效预防泌尿系结石的复发。  相似文献   
79.
目的比较透明帽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Cap)与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MBM)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接受EMR—CaP治疗的30例(EMR—Cap组)及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接受MBM治疗的32例(MBM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技术的疗效、安全性及费用。结果EMR,Cap组平均病变切除时间和治疗总时间分别为26rain和43min.明显长于MBM组的10min和32min(P=0.036,P=0.038)。切除病变总厚度和黏膜下切除深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MR—Cap组平均治疗费用为(5466±354)元,明显高于MBM组的(4014±368)元(P=0.008)。EMR—Cap组出现术后狭窄1例,MBM组出现术中穿孔1例。术后随访17~42个月,无一例局部复发,EMR—Cap组m现1例淋巴结转移。结论EMR—Cap和MBM均是治疗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微创、安全和有效的手段。在保证相同治疗效果的前提下,与EMR—Cap相比,MBM具有操作简单、治疗时间短、治疗成本低的优点,适宜广泛推广和开展。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羟基磷灰石义眼座眶内置入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2年~ 2010年行不同手术方式的羟基磷灰石眼座置入48例住院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中46只眼手术后义眼活动度好,伤口愈合佳,经1~2年随访无义眼台暴露、感染.结论:Ⅰ期羟基磷灰石眼座置入手术简便、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Ⅱ期义眼座眶内置入手术时机不易过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