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147篇 |
免费 | 7466篇 |
国内免费 | 385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11篇 |
儿科学 | 1370篇 |
妇产科学 | 381篇 |
基础医学 | 4266篇 |
口腔科学 | 1331篇 |
临床医学 | 9304篇 |
内科学 | 5894篇 |
皮肤病学 | 800篇 |
神经病学 | 1157篇 |
特种医学 | 2795篇 |
外科学 | 6362篇 |
综合类 | 21124篇 |
现状与发展 | 15篇 |
预防医学 | 9555篇 |
眼科学 | 626篇 |
药学 | 9231篇 |
88篇 | |
中国医学 | 7534篇 |
肿瘤学 | 31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26篇 |
2023年 | 959篇 |
2022年 | 2448篇 |
2021年 | 3112篇 |
2020年 | 2536篇 |
2019年 | 1445篇 |
2018年 | 1543篇 |
2017年 | 2052篇 |
2016年 | 1562篇 |
2015年 | 3026篇 |
2014年 | 3887篇 |
2013年 | 4759篇 |
2012年 | 6897篇 |
2011年 | 7113篇 |
2010年 | 6724篇 |
2009年 | 5929篇 |
2008年 | 6070篇 |
2007年 | 5634篇 |
2006年 | 4968篇 |
2005年 | 3993篇 |
2004年 | 2803篇 |
2003年 | 2173篇 |
2002年 | 1659篇 |
2001年 | 1567篇 |
2000年 | 1131篇 |
1999年 | 377篇 |
1998年 | 92篇 |
1997年 | 90篇 |
1996年 | 89篇 |
1995年 | 72篇 |
1994年 | 69篇 |
1993年 | 39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26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5篇 |
1978年 | 3篇 |
1976年 | 3篇 |
1975年 | 3篇 |
1964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分析2007-2009年肝移植术后不同类型胆道并发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胴道并发症的类型,处理方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23例,包括胆漏患者12例,计胆管吻合口漏7例,肝断面胆管漏3例,胆囊管漏1例,迷走胆管漏1例;移植术后胆管狭窄患者11例,其中吻合口狭窄4例,非吻合口性狭窄7例.7例吻合口漏患者中,胆管重建2例(Roux-en-Y吻合和胆肠襻式Warren吻合);胆道吻合口修补1例;单纯依靠外引流管引流1例,活体双供肝肝移植的患者剖腹探查纠正胆漏失败后行再次肝移植1例;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植入支架2例.肝断面胆管漏3例中,行肝断面胆管缝扎1例,ERCP联合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2例,引流2个月后胆漏闭合,拔除引流管,但是随后又出现胆道狭窄,ERCP术后,病情好转.胆囊管漏1例,行胆囊管缝扎.迷走胆管漏1例,行胆囊床缝扎.吻合口狭窄的患者4例,3例经ERCP治愈,1例行胆肠吻合重建胆道后治愈.非吻合口性狭窄的7例,行ERCP治疗3例,ERCP失败后,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ic drainage,PTCD)1例;再次肝移植3例,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1例死于严重感染.结论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危害大,关键在于预防.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总结原位肝移植后并发粒细胞缺乏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005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7例肝移植术后出现粒细胞缺乏患者,包括2例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回顾性分析以上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肝移植术后患者发生粒细胞缺乏的中位时间为术后23(7~45)d。所有患者均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5例患者的粒细胞计数逐渐回升并恢复至正常。6例患者发生感染,包括肺部细菌感染1例、肺部CMV感染1例、肺部细菌合并真菌感染1例和全身严重败血症3例。患者均停用或减少使用免疫抑制剂,均未发生排斥反应。3例患者死亡;4例存活至今,随访14~46个月,期间未出现感染及排斥反应等并发症。结论粒细胞缺乏是肝移植术后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预防感染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32P-磷酸铬-聚L-乳酸(32P-CP-PLLA)缓释粒子局部植入对裸鼠前列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裸鼠前列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然后将裸鼠进行如下分组,A、B、C为高、中、低剂量(14.8、7.4、3.7MBq)32P-CP-PLLA缓释粒子组,D、E、F为同等活度125I粒子组(14.8、7.4、3.7MBq),G为空白对照组,每组6只,植入粒子后观察:①32P缓释粒子和125I粒子对瘤体的病理形态学以及抑瘤率的影响;②外周血计数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变化,观察血液毒性反应。结果:治疗21d后处死裸鼠,病理形态学显示实体瘤组织呈出血、坏死性改变,抑瘤率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给药剂量为3.7、7.4、14.8MBq时,21d时各组抑瘤率[(65.72±6.95)%、(77.58±4.32)%、(82.64±4.03)%]、白细胞计数[(1.72±0.37)×109/L、(1.23±0.27)×109/L、(0.86±0.25)×109/L]、血小板计数[(1.18±0.11)×1011/L、(0.97±0.10)×1011/L、(0.72±0.11)×1011/L]、体重[(18.60±0.66)g、(17.60±0.39)g、(16.90±0.68)g]与相应各剂量的125I粒子组(3.7、7.4、14.8MBq)的抑瘤率[(35.61±5.61)%、(43.30±6.94)%、(69.01±4.98)%]、以及125I粒子组和空白对照组的白细胞计数[(1.45±0.40)×109/L、(0.51±0.24)×109/L、(0.37±0.26)×109/L、(3.96±0.26)×109/L]、血小板计数[(0.97±0.15)×1011/L、(0.76±0.16)×1011/L、(0.64±0.12)×1011/L、(2.89±0.21)×1011/L]、体重[(17.86±0.60)g、(15.56±0.39)g、(14.61±0.65)g、(19.95±0.73)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32P-CP-PLLA缓释粒子瘤体植入治疗前列腺癌为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核素介入疗法。 相似文献
994.
分段开窗旷置结合切扩挂线置管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分段开窗旷置结合切扩挂线置管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多中心平行试验的设计方法.共纳入病例240例.试验组120例采用分段开窗旷置结合切扩挂线置管引流术,对照组120例采用切开挂线术,就2组的安全性指标和有效性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试验组临床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伤口愈合后瘢痕面积明显短于或小于对照组(P<0.01),术后肛管直肠压力及直肠容量感觉功能降低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术后直肠肛管反射功能及内口、主管和支管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P<0.01),术后肛门失禁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分段开窗旷置结合切扩挂线置管引流术对肛门直肠结构和功能的保护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具有治愈率高、伤门愈合时间短、瘢痕面积小、痛苦小等优点,值得作为肛瘘手术的新规范化术式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总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相关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经验。方法 5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接受不同方法治疗,其中自体HSCT20例、异基因HSCT19例、混合HSCT10例和脐血HSCT1例。预处理方案包括白消安+环磷酰胺,卡莫司汀+依托泊苷+阿糖胞苷+马法兰,大剂量马法兰等。异基因HSCT患者采用环孢素+甲氨蝶呤为主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其中非亲缘异基因HSCT患者则采用环孢素+甲氨蝶呤+吗替麦考酚酯+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为主的GVHD强化预防方案。所有患者均采用小剂量肝素及复方丹参,部分联合前列腺素E1脂质体微球预防肝静脉闭塞病。所有献血员进行CMV特异性抗体筛查和分次全身照射。结果 50例患者中发生肝静脉闭塞病1例(2.0%),该患者合并Ⅳ度GVHD,症状持续加重且治疗无效,于+26d死亡。CMV血症4例(8.0%),1例发生CMV间质性肺炎,经过抗病毒治疗后痊愈。30例异基因及混合HSCT患者中16例(53.3%)发生急性GVHD,其中Ⅰ度3例、Ⅱ度6例和Ⅲ~Ⅳ度7例,经过治疗后,4例重度患者死亡,其余12例病情控制;6例(20.0%)发生慢性GVHD。发生出血性膀胱炎2例(4%),经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通过筛查献血员CMV-IgM和CMV-IgA抗体,输注经照射及白细胞滤除的血制品,监测CMV-pp65及抗CMV抗体,预防性使用抗病毒药物及分次全身照射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治CMV感染。对不同移植种类的受者采用不同强度的GVHD预防方案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96.
《KDIGO临床实践指南:肾移植受者的诊治》是肾移植领域第一个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临床实践指南,兼顾了不同国家经济、医疗水平的差异,对我国肾移植临床工作有较高的借鉴价值。我们从其中免疫抑制部分体会到以下几点:应重视我国肾移植领域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重视免疫抑制剂的性价比及个体化用药,降低治疗费用;此外也应重视移植肾活组织检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997.
998.
摘要目的 制备肾炎滴丸并考察其药效学。方法正交实验优化肾炎滴丸的制备工艺;采用切除5/6肾的方法建立大鼠慢性肾衰竭模型,考察肾炎滴丸对慢性肾衰竭大鼠尿蛋白及肾脏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肾炎滴丸的最佳制备工艺为PEG4000:PEG6000=2:1,药物:基质=1:3,滴制温度80 ℃,滴距7 cm;药效学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肾炎滴丸组与肾衰丸组大鼠24 h尿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肾炎滴丸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病理组织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大鼠肾小管基本恢复正常,间质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肾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得到较好抑制。结论肾炎滴丸制备工艺稳定,且对慢性肾衰竭有较好的作用,但最佳治疗剂量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通过分析绝经后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骨密度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探讨影响骨密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64例绝经后女性RA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腰椎及股骨的平均骨密度(BMD)、骨代谢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根据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比较临床资料并分析可能影响骨密度的因素。结果 64例患者平均年龄(58. 47 ±5.81) 岁,平均病程5.5(2.0,12.0)年。骨质疏松比例为62.5% (40/64)。骨质疏松组的绝经时间、ESR、纤维蛋白原、DAS28高于非骨质疏松组,绝经年龄、体重、BMI、ALB、DMARDs及抗骨吸收药物使用率低于非骨质疏松组,病程2年以上的患者骨质疏松发病率较高,其炎症指标亦高于同病程非骨质疏松组。简单相关分析提示BMD与绝经年龄、体重、BMI、ALB正相关,与 DAS28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绝经年龄(OR = 4. 750,95%CI:1. 30247. 327,P = 0. 018)是影响绝经后女性RA患者 BMD的独立因素。多重线性回归方程提示BMD与BMI正相关,与DAS28负相关。结论 绝经后RA患者BMD受绝经年龄、BMI、DAS28的影响。绝经年龄是影响绝经后女性RA患者BMD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利用微尺度技术(Micro-scale technologies)建立人脂肪干细胞(h ADSCs)体外三维培养平台,观察空间堆叠状态对种植后的h ADS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光刻技术在硅晶元表面生成直径60μm、80μm、100μm和150μm的微柱状结构,经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倒模、固化生成同规格的微孔阵列(Micro-well arrays),加装PDMS环形外壁后组成微型反应器,测量、分析此实验平台的加工误差率;第3代h ADSCs配制成1×105cells/m L、6×104cells/m L、3×104cells/m L三种浓度单细胞悬液,并各取200μL分别接种于纯平PDMS微型反应器及直径60μm、80μm、100μm和150μm微孔微型反应器内,选择种植后24 h、72 h、120 h和168 h为采样点,对各观察组细胞分布状况进行形态学描述、细胞计数及活/死细胞检测。结果 各孔径PDMS微孔阵列的微孔口径精度误差率均不超过0.2%;档h ADSCs以6×104cells/m L浓度接种时,细胞基本可以实现在150μm微孔内呈单层平铺、100μm微孔内呈2层堆叠、80μm微孔内呈3层堆叠;各微孔内细胞数在7 d内均无明显的数量变化,60μm组微孔内细胞数最少且微孔外平面残留细胞最多(P<0.05);60μm组微孔内凋亡细胞比例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 微加工倒模制作的PDMS微孔阵列培养平台误差率低,可满足高精度设计需要;h ADSCs短时间(7 d)接种于微孔内处于增殖静止状态,能够保持三维堆叠状态稳定,便于进行堆叠状态下的细胞学早期研究;h ADSCs在不同口径微孔内可以实现不同的堆叠层数,其凋亡比率与堆叠层数有关,堆叠层数少的细胞凋亡比例低于堆叠层数多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