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904篇
  免费   27473篇
  国内免费   14248篇
耳鼻咽喉   2845篇
儿科学   4378篇
妇产科学   1841篇
基础医学   19887篇
口腔科学   4999篇
临床医学   32462篇
内科学   26789篇
皮肤病学   3617篇
神经病学   7201篇
特种医学   1045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篇
外科学   25054篇
综合类   68921篇
现状与发展   71篇
一般理论   8篇
预防医学   30022篇
眼科学   4088篇
药学   33211篇
  364篇
中国医学   24265篇
肿瘤学   14133篇
  2025年   39篇
  2024年   3493篇
  2023年   4204篇
  2022年   8923篇
  2021年   11150篇
  2020年   9621篇
  2019年   6063篇
  2018年   5955篇
  2017年   7507篇
  2016年   6266篇
  2015年   10633篇
  2014年   13986篇
  2013年   16767篇
  2012年   24047篇
  2011年   25446篇
  2010年   21932篇
  2009年   19774篇
  2008年   20751篇
  2007年   19949篇
  2006年   17972篇
  2005年   14825篇
  2004年   10370篇
  2003年   8765篇
  2002年   6854篇
  2001年   5857篇
  2000年   4611篇
  1999年   2273篇
  1998年   945篇
  1997年   812篇
  1996年   704篇
  1995年   639篇
  1994年   614篇
  1993年   390篇
  1992年   422篇
  1991年   346篇
  1990年   310篇
  1989年   266篇
  1988年   184篇
  1987年   206篇
  1986年   163篇
  1985年   119篇
  1984年   76篇
  1983年   61篇
  1982年   68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17篇
  1963年   16篇
  1962年   14篇
  1955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舌背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可行性,并观察其生长特性。方法:断颈处死出生后1d的SD大鼠,70%乙醇浸泡3~5min,切取舌体及下颌骨。以DMEM/F12作为基础培养液,原代培养舌背黏膜上皮。当细胞铺满整个培养瓶底70%时,进行细胞传代。采用广谱角蛋白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法及透射电镜观察法对上皮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接种时,原代细胞形状、大小不等,呈多样性,表现为多角状扁平细胞、体积较大的球形细胞和体积较小的球形细胞。大多数细胞在培养24h后贴壁;培养3d后,细胞增殖形成许多小而不规则的细胞克隆或集落,开始进入指数增殖阶段,形成细胞团块。随着时间推移,细胞团块周围结构疏松,间隙增大,细胞团块不断增大,融合、连接成片,排列成铺路石状,可传3~4代。结论:以DMEM/F12为基础培养液,可成功地培养出舌背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92.
目的:建立下颌前牙不同程度牙槽骨吸收后的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周膜、松质骨、皮质骨等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利用薄层CT扫描技术与Ansys软件相结合,对层厚为1mm的CT断层影像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模型具有良好的几何相似性,共有单元约13万个,节点约19万个,数据量约130MB,可以根据要求任意旋转、缩放、透视、剖开,进行多种方式观察;并可以按照不同研究目的和要求,对模型进行简单的修改和调整,模拟牙槽骨吸收、联冠修复等临床治疗所需的几何形态,考查各种约束和加载条件下前牙的力学反应;讨论了约束的处理和载荷的施加方式。结论:薄层CT扫描技术与Ansys软件相结合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能较精确地模拟实际情况,为进一步研究下颌前牙牙槽骨吸收和联冠修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3.
田基黄对人舌癌细胞株TSCCa细胞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实验采用体外细胞毒试验(MTT法)和电镜观察,研究了田基黄对人舌癌细胞株TSCCa的细胞毒作用。结果表明:田基黄对人舌癌细胞株TSCCa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随浓度的增加而提高。电镜下见田基黄对癌细胞内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有损伤作用。结果提示中药田基黄对口腔鳞癌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4.
Abstract In 13 patients with severe destructive periodontitis. the response to periodontal therapy was estimated by granulocyte elastase level in 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GCF). 62 sites we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changes of probing depths (PD) and quantitative bone height (BH%) before and after 5–year regular maintenance treatment: (i) 17 consistently healthy sites with no changes of PD and BH%; (ii) 6 initially healthy sites with deterioration in PD and BH%; (iii) 14 diseased sites with improvement in PD and BH%; (iv) 25 diseased sites with no improvement in PD and BH%. GCF was collected by an intracrevicular washing system. The released elastase in the supernatants (EA-S) and the cell-bound elastase in the pellets (EA-P) were determined with a low molecular weight substrate specific for granulocyte elastase. The ratio of EA-S and EA-P (S/P-ratio) was used as a relative measure of elastase released by the granulocytes present. The sites classified as diseased with no improvement or initially healthy but deteriorating,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EA-S, EA-P and S/P-ratios than the consistently healthy sites or diseased but improving sites (p < 0.01). Both EA-S and S/P-ratio showed strongly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the current levels of gingival inflammation and periodontal destruction (p < 0.001).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s that increased elastase level is associated with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may be used to monitor the response to longitudinal maintenance therapy.  相似文献   
95.
目的:通过金属烤瓷冠的破坏试验,研究烧结次数对金属烤瓷冠强度的影响.方法:用Instron万能材料测试机对不同烧结次数金属烤瓷冠试件进行破坏试验,测试其折裂时的力值,并对破坏试验力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烧结次数金属烤瓷冠的破坏试验力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烧结4次和6次组的破坏试验力值均分别大于烧结8、10、12次组(P<0.01),但烧结4、6次组间及烧结8、10、12次组间的破坏试验力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超过一定的烧结次数时,烧结次数的增加对金属烤瓷冠的强度有影响.烧结4~6次时金属烤瓷冠的强度最大,随烧结次数的增加,当烧结超过8次时,金属烤瓷冠的强度降低.在满足临床需要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金属烤瓷冠的烧结次数,最好控制在8次以下.  相似文献   
96.
王辉  陈吉华  赵三军  王迎捷 《口腔医学》2008,28(11):587-589
目的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白榴石增强陶瓷的双轴弯曲强度的影响。方法试件的蜡型制作采用将融化的铸造蜡灌注于机械加工模具内,制成厚度和直径一致的蜡型。厚度为2.0 mm、直径为18 mm圆片,共40个。实验分组按照不同处理方式即:打磨和抛光、上釉和离子交换组。以不做打磨、上釉和离子交换的为对照组。根据ASTM标准F394-78.1991(美国材料实验协会)测试试件的双轴弯曲强度。经one-way ANOVA统计分析各实验组。同时辅以扫描电镜、X线衍射仪和能谱分析观察其结构的变化。结果不同处理方法与对照组比较双轴弯曲强度,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处理方法组内的比较双轴弯曲强度,差异有显著(P<0.01)。结论热压铸陶瓷的不同处理均可以增加陶瓷的双轴弯曲强度,而以离子交换处理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7.
蒋海  陈红  汤炜 《口腔医学研究》2007,23(3):311-313
目的:讨论眶-上颌骨-颧骨(orbital maxillary zygoma,OMZ)复合骨折的特点,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总结影响OMZ骨折疗效的因素。方法:对华西口腔医院1989年以来收治的128例OMZ骨折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结果:128例眶-上颌骨-颧骨复合性骨折中,25.8%伴有眶部并发症,对症处理后症状大多消失,8例复视患者眶底或眶周行自体骨整复或Medicon种植体整复,症状消失。83例采用微型夹板坚强内固定,其中4例采用可吸收小夹板。11例陈旧性骨折采用正颌外科技术恢复其面形及咬功能。结论:OMZ骨折应早期复位、坚强内固定,恰当的软组织处理等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8.
应用结构光三维扫描技术重建面部软组织形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结构光三维扫描技术对面部软组织形态三维重建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基于格雷码和相位移动技术原理的结构光三维扫描技术,对1名志愿者面部及其面部石膏模型进行扫描,通过Imageware和Geomagic软件对获取的三维点云信息进行去噪、精简、平滑、三角化等数字化处理,重建面部和石膏模型的三维图像。比较三维重建图像测量项目结果和面部实际测量结果的差异。结果结构光三维扫描技术可完整重建志愿者面部的软组织形态,能较好地还原面部实际情况。结论基于格雷码和相位移动技术原理的结构光三维扫描技术能准确地重建面部软组织形态,可为面部缺损的三维重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
洞形与抗剪切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盒型洞两侧的余留牙体组织与底面不同移行方式时抗剪切能力的关系。方法:将新鲜离体牙的一部分制备成符合要求的两组试件。第一组试件的两侧壁轴向加载,第二组试件两侧壁侧向加载,分别记录两侧不同形状侧壁的抗剪切力值。结果:轴向加载,不同形状的侧壁抗剪切力无显著性差异(P〉0.5);侧向加载,不同形状的侧壁抗剪切力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001)。结论:两侧壁受到轴向负载时,其抗剪切能力与洞形无关,受侧向负载时,其抗剪切能力与洞形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索建立能将三维模拟全口义齿在架上进行前伸运动的算法模块。方法:应用激光三维扫描和重建技术,建立全口义齿人工牙列模型,采用Matlab6.5数学计算分析软件,并结合空间解析几何原理,对全口义齿在牙合架上的前伸运动进行数学建模和运动模拟。结果:建立了用于模拟全口义齿在牙合架上三维前伸运动的算法模块,并在实际病例进行验证。结论:该方法的设计思想可行,为定量研究义齿动态咬合情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