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3篇 |
免费 | 34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21篇 |
口腔科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92篇 |
内科学 | 28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34篇 |
特种医学 | 18篇 |
外科学 | 20篇 |
综合类 | 123篇 |
预防医学 | 45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46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44篇 |
肿瘤学 | 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43篇 |
2010年 | 44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30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5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评价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以及注射用黄体酮针剂对辅助生殖治疗效果以及对母婴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7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采用辅助生殖技术诊治的200例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黄体酮给药方式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黄体支持分别选择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与黄体酮针剂肌肉注射。记录两组患者基本妊娠结局、新生儿基本情况、围产期并发症以及分娩后1年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变。结果两组患者基本妊娠结局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体重、性别、缺陷发生率以及出生后Apgar评分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母体围产期并发症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日和种植窗日子宫动脉血流脉搏指数(pulse index,PI)、抵抗指数(resistance index,RI)以及内膜下血管化-血流指数(vascularization-blood flow index,VFI)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年后,两组患者子宫动脉血流PI、RI与入院时相比均无显著改变,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下VFI均比入院时显著降低,而且观察组患者内膜下VFI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以及注射用黄体酮针剂都是辅助生殖中安全有效的黄体支持方案,但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能够有效保护子宫内膜容受性,减少超促排卵对子宫内膜功能的损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2.
背景:不同诱导剂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形成心肌样细胞功能学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
目的:观察5-氮杂胞苷、血管紧张素Ⅱ、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P53特异性抑制剂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影响。
方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细胞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5-氮杂胞苷组、血管紧张素Ⅱ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和P53特异性抑制剂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特定抗原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诱导4周后Cx43、肌钙蛋白Ⅰ表达情况,fluo3/AM钙离子探针激光共聚焦检测诱导4周后钙瞬变能力。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29、CD44、CD45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1%,90.4%和1.9%。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各诱导组均有肌钙蛋白Ⅰ的表达,P53特异性抑制剂组较其余各组表达多(P < 0.05),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较其余各组表达少(P < 0.05)。Cx43蛋白在各组之间均有表达,正常对照组较各实验组明显较少(P < 0.05),P53特异性抑制剂组较其余各组表达多(P < 0.05),血管紧张素Ⅱ组较其余各组表达少(P < 0.05)。钙瞬变功能测定结果显示,荧光强度血管紧张素Ⅱ>P53特异性抑制剂>5氮杂胞苷>骨形态发生蛋白2>正常对照组(P < 0.01)。提示不同诱导剂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之后,各实验组均能向心肌样细胞分化,表达心肌特异性蛋白。而不同诱导剂发挥作用的通路不同,从而对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形成心肌样细胞的功能产生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小泛素相关修饰物(SUMO)修饰对高糖诱导的肾系膜细胞IκB/NF-κB信号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正常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设对照组、不同浓度高糖干预组和渗透压对照组,用免疫共沉淀检测SUMO1,SUM02/3蛋白与IκBα蛋白的相互作用;免疫印迹检测IκBα、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 高糖特异性地减弱肾系膜细胞SUMO2/3与IκBα蛋白间的相互作用(P<0.05);高糖呈浓度-时间依赖性促进IκBα泛素化降解(P<0.05),同时上调NF-κB P65表达(P<0.05).结论 高糖特异性减弱IκBα的SUMO化修饰,可能介导了肾系膜细胞、NF-κB信号的激活,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04.
四川省14地(市、州)化工厂毒物危害调查四川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610011)王林,康忠玉,袁涛,张万友,黄炜为了全面了解我省化工生产中毒物危害状况,明确我省今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探索减轻职业危害,加强职业卫生服务和管理的办法,1992年... 相似文献
105.
维甲酸和甘草酸联合对人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和甘草酸单独及联合作用对高转移人肺癌细胞 (PGCL3 )增殖和侵袭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维甲酸和甘草酸处理PGCL3细胞 ,通过细胞增殖抑制试验、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侵袭、运动和黏附试验、以及组织蛋白酶B活性的测定 ,观察PGCL3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维甲酸和甘草酸可减弱PGCL3细胞增殖能力 ,并呈剂量依赖性 ,半抑制浓度IC50 分别为 12 .6μmol/L和 1.8mmol/L。 2 .5 μmol/L和 5 .0 μmol/L维甲酸、0 .5mmol/L和 1.0mmol/L甘草酸能抑制PGCL3细胞的侵袭能力 (P <0 .0 5和P <0 .0 1) ,且有剂量依赖性。 5 .0 μmol/L维甲酸和 0 .5mmol/L甘草酸联合作用对PGCL3细胞的侵袭抑制率高于两药单独作用之和 ,呈协同作用。上述浓度甘草酸对细胞的运动、黏附、组织蛋白酶B分泌和软琼脂集落形成率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P <0 .0 1)。结论 维甲酸和甘草酸对PGCL3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有抑制作用 ,两药有协同作用 ,甘草酸抗侵袭机理不是对侵袭的某一环节的阻断 ,而是对侵袭各个基本环节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PN)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8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比较2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疾病知识测试成绩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疾病知识测试成绩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N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7.
108.
目的:观察仙灵骨葆胶囊配合推拿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老年骨质疏松症分治疗组43例,用仙灵骨葆胶囊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43例,每天补充钙剂450 mg治疗,观察1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中成药仙灵骨葆胶囊配合推拿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9.
桂皮酸诱导高转移人肺癌细胞恶性表型逆转和抑制侵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作者选用桂皮酸处理克隆化高转移人肺巨细胞癌(PGCL3)细胞,发现肿瘤细胞在形态、增殖速度、分裂指数、软琼脂集落形成能力和凝集反应等方面均出现向正常细胞表型逆转,证明桂皮醚具有抑制PGCL3细胞增殖及诱导分化的作用。我们还进行了反映肿瘤细胞浸润和转移能力的粘附、运动和降解侵袭实验,结果显示桂皮酸对PGCL3细胞的上述三种能力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明桂皮酸在诱导PGCL3细胞向成熟方向分化的同时,还使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10.
本文作者选用丁酸钠处理克隆化高转移人肺巨细胞癌(PGCL3)细胞,发现肿瘤细胞在形态、增殖速度、分裂指数、软琼脂集落形成能力和凝集反应等方面均出现向正常细胞表型逆转,证明丁酸钠具有抑制PGCL3细胞增殖及诱导分化的作用。我们还进行了反映肿瘤细胞浸润和转移能力的粘附、运动和降解侵袭实验,结果显示丁酸钠对PGCL3细胞的上述三种能力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明丁酸钠在诱导PGCL3细胞向成熟方向分化的同时,还使PGCL3细胞的侵袭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