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篇 |
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1篇 |
内科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21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8篇 |
综合类 | 12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11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3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采用鼻内镜经鼻径路对咽旁间隙区域的重要血管、神经结构进行解剖,掌握其分布的规律,以寻找用于指导手术有效的解剖标志并测量相关的数据,从而为处理该部位病变的鼻内镜手术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对福尔马林浸泡的尸头4例(8侧),模拟鼻内镜下鼻径路咽旁间隙进行解剖。对手术入路的安全范围进行评估,并观测手术径路的重要标志和毗邻关系,测量相应的解剖数据。结果经鼻径路咽旁间隙前为咽鼓管,外为翼内板残端,上为蝶窦底、破裂孔,下为后鼻孔下缘,内为头长肌。翼管的长度、咽鼓管峡部与颈内动脉的距离分别为(14.50±1.77)m/n、(11.04±1.08)mm。结论鼻内镜下经鼻径路可以暴露咽旁间隙的茎突前间隙部分,在该区域保护颈内动脉是关键。该径路以颈内动脉(interal carotid artery,ICA)的外口和破裂孔两点连线水平作为上界,相对安全地暴露ICA的颈段。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探讨双容积成像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血管内治疗的11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7)。对照组采用2D-DSA技术评价即刻栓塞效果;观察组先采用2D-DSA技术评价即刻栓塞效果,再采用双容积成像技术评价即刻栓塞效果,如发现有残留则进一步治疗,尽量提高即刻栓塞率。比较两组的即刻栓塞效果及远期疗效。结果2D-DSA显示,两组即刻完全栓塞率、瘤颈残留率、瘤体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双容积成像的即刻完全栓塞率明显高于2D-DSA(P<0.05)。术后随访3~6个月,两组完全栓塞、瘤颈残留、瘤体残留患者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容积成像技术能较好地评价颅内动脉瘤即刻栓塞效果,提高即刻完全栓塞率及远期疗效,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4.
目的:总结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血行播散型肺结核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病情好转28例;恶化5例,其中4例为HIV感染患者,1例为重度营养不良患者;死亡2例,均为长期卧床、重度营养不良,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诊断的警惕性,慎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胸片及PPD试验是快速正确诊断本病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5.
背景: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是困扰医学领域的一大难题,新药物的研发及应用一直是现代药理学及再生医学研究的重点.天然中草药旋覆花作为常用药材,其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价值尚未有人进行研究,从网络药理学水平分析二者间的关系,为新药研发及疾病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旋覆花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相似文献
46.
47.
目的总结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病例资料,共27个动脉瘤,均应用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进行治疗。结果支架一次性到位17个,通过调整后到位10个。完全致密栓塞20个,大部分栓塞5个,部分栓塞2个。1例基底夹层动脉瘤术后复发,其他病例术后恢复良好。术后无与支架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Solitaire支架辅助栓塞宽颈动脉瘤的近期观察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8.
患者男,40岁。因反复活动后胸闷、心悸1个月,加重半个月入院。该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胸闷、心悸,休息后可缓解。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主动脉左冠瓣脱垂伴中重度主动脉瓣反流,二尖瓣轻度反流,临床诊断为主动脉瓣重度反流。 相似文献
49.
目的总结讨论LVIS支架在栓塞治疗后循环动脉瘤的应用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使用LVIS支架辅助栓塞后循环动脉瘤的24例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24例均成功栓塞。24例患者共使用支架35枚,其中LVIS支架32枚。其中单纯使用双LVIS支架覆盖4例,使用单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3例,Enterprise支架+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例,双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支架置入成功率100%,2例出现尾端打开不良经使用支架导管按摩后张开良好。支架覆盖动脉的分支动脉未见减少或缩窄。未发生支架内狭窄或载瘤动脉闭塞。栓塞结束后行常规造影检查按照改良的Raymond分级评定。其中Ⅰ级18例,Ⅱ级2例,Ⅲ级4例。术中破裂1例。术后并发急性脑梗塞1例。出院时按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5分17例,4分1例,3分2例,2分3例,1分1例。13例介入复查1例复发。结论LVIS支架在后循环动脉瘤中应用安全,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