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篇 |
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1篇 |
内科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21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8篇 |
综合类 | 12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11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3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23.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我院采用血管内植入电解可脱弹簧圈术治疗3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患者全身肝素化后造影,根据动脉瘤部位,放置导引导管,选用合适的微导管、微导丝,放入动脉瘤腔近瘤颈1/3处。并选择合适的GDC规格,送入动脉瘤内保持载瘤动脉通畅,解脱GDC,根据患者病情,反复进行以上操作,每次操作后均进行DSA检查,以确保手术效果。结果:动脉瘤完全闭塞22例,90%~99%闭塞11例,90%以下闭塞2例。术中出血2例,术后半年内再出血1例。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近期疗效好的优点,术中球囊辅助成形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宽颈动脉瘤的致密栓塞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 总结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切除听神经瘤的手术经验. 方法 采用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对38例听神经瘤进行切除手术.距乙状窦后缘内侧1.5 cm做一小直切口,形成直径2.5~3.0 cm大小骨窗,术毕骨瓣复位固定. 结果本组听神经瘤全切33例,次全切5例;35例面神经解剖保留,2例听力保留;无死亡病例,脑脊液漏1例,术中无一例输血,无皮下积液.结论 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可提供足够的手术空间进行听神经瘤切除,明显减少了医源性损伤,切口愈合好,具备微创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6.
27.
黄戈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1(1):35-36
计算机对中医学发展的意义黄戈(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北京100015)中医学是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的学术体系的开放性,有利于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计算机技术,在挖掘、整理、继承与创新等方面的工作中,都已发挥了重要作用。八十年代以来,计算机应用的范围和...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以及手术疗效,加强认识,避免误诊.方法 报告2004-02~2009-02应用显微外科手术确诊和治疗的5例中枢神经细胞瘤.3例经额叶侧脑室入路,2例经胼胝体入路;病理确诊后均接受放射治疗.结果 3例肿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术后随访1年3个月~5年,1例患者视力为眼前30cm手动,其余病人均恢复良好,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中枢神经细胞瘤是一种良性肿瘤,显微手术全切肿瘤可完全治愈,无需放疗;但对复发病例或肿瘤残留及组织病理学有恶性改变者,预后较差,往往需要放疗或化疗.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总结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切除听神经瘤的手术经验. 方法 采用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对38例听神经瘤进行切除手术.距乙状窦后缘内侧1.5 cm做一小直切口,形成直径2.5~3.0 cm大小骨窗,术毕骨瓣复位固定. 结果本组听神经瘤全切33例,次全切5例;35例面神经解剖保留,2例听力保留;无死亡病例,脑脊液漏1例,术中无一例输血,无皮下积液.结论 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可提供足够的手术空间进行听神经瘤切除,明显减少了医源性损伤,切口愈合好,具备微创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