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10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水通道蛋白-1,3在豚鼠耳蜗及内淋巴囊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水通道蛋白(AQP)-1,3在豚鼠耳蜗及内淋巴囊中的表达情况。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豚鼠耳蜗及内淋巴囊中AQP-1,3的表达。结果:AQP-1主要表达于耳蜗螺旋韧带基底部、Corti器基底膜及鼓阶内侧上皮面及内淋巴囊上皮细胞下的基质组织中;AQP-3主要表达于血管纹、螺旋韧带、Corti器、螺旋神经节细胞及内淋巴囊的上皮细胞及其下的基质成分中。结论:AQP-1,3在豚鼠耳蜗及内淋巴囊中存在广泛表达,但其功能仍未明确。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检测水通道蛋白-1在膜迷路破坏豚鼠耳蜗及内淋巴囊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以氯仿鼓室注射制造豚鼠膜迷路破坏的动物模型,运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在不同的时间点上检测膜迷路破坏豚鼠耳蜗及内淋巴囊中水通道蛋白-1的表达。结果 耳蜗中AQP-1的表达表现出一种波动性过程,即随螺旋韧带细胞形态的破坏出现下调。而后当螺旋韧带细胞出现再生时AQP-I的表达出现上调。在内淋巴囊处水通道蛋白-1的表达则无明显改变。结论 水通道蛋白-1可能参与维持耳蜗螺旋韧带处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3.
目的了解纤维蛋白溶解作用(以下简称纤溶作用)在中耳粘连形成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新的火棉胶切片抗原恢复技术及超敏感的生物素-链霉卵白素法(supersensitivebiotin-streptavidin,SSBSA)检测了我院尸解患者颞骨标本切片粘连中耳(6耳,28片)与正常耳(6耳,22片)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tPA)含量;并比较其中纤维粘连带显著的3耳(11片)及正常耳(3耳,12片)所含纤维蛋白量,对结果采用光学显微镜下定性分析与计算机辅助定量分析相结合.结果定性分析在粘连耳中tPA以阴性(11/28)和弱阳性(10/28)为主,而正常组以阳性(8/22)和强阳性(10/22)为主;纤维蛋白含量粘连耳中以阳性(6/11)和强阳性(3/11)为主,而正常耳内以阴性(8/12)和弱阳性(3/12)为主.对tPA定量分析纤维粘连组与正常组吸光度(A)值分别为16.70±5.11、39.84±6.26(P<0.05).结论在粘连耳中tPA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减少,纤维蛋白较正常组明显增多,从而证实了纤溶作用确实参与了中耳粘连的形成过程,且可能是粘连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4.
为观察鼻中隔偏曲对窦口鼻道复合体(OMC)的影响,自1994年4月~1995年2月对32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做了高分辨率连续冠状CT扫描。结果发现:①32例患者中15例有同侧或双侧OMC炎性病变,鼻中隔偏曲角度越大,OMC病变发生率越高;②对有OMC病变的患者测量钩突角度和筛漏斗宽度无实际应用价值;③鼻中隔偏曲与OMC解剖变异的关系因例数过少尚难作出定论。结果提示对鼻中隔偏曲患者怀疑有鼻窦炎时应做冠状CT扫描,以了解OMC的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95.
颅底脊索瘤治疗新趋势——多科合作的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底脊索瘤是一种起源于脊索胚胎性残余组织的原发性骨肿瘤^[1,2],它是一种少见的个体发育不良新生物,起源于颅颈椎轴线。组织学表现为低度恶性,临床生物学行为表现为高度恶性,因其位于中间颅底(中间颅底指鞍结节以后、枕骨大孔以前两侧枕骨大孔切线与视神经孔连线之间的区域),毗邻脑干、海绵窦、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手术难以彻底切除,术后易复发^[2]。现重点就与颅底脊索瘤外科发展有关内容进行回顾。因为放射治疗对颅底脊索瘤的疗效不确切,进展不大,此文略。  相似文献   
96.
应用试剂盒配合PAGE银染法分析SLC26A4基因IVS7-2 A>G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应用标准试剂盒和PAGE银染方法检测SLC26A4基因IVS7-2A>G突变的程序,探索大前庭水管综合症的快速筛查和诊断方法。方法采用SLC26A4基因IVS7-2A>G突变诊断试剂盒配合PAGE胶电泳银染法检测经直接测序法确定的SLC26A4基因IVS7-2位点正常者109例,IVS7-2A>G突变阳性者33例,并且和测序方法比较,验证此试剂盒配合PAGE银染法检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结果SLC26A4基因IVS7-2A>G突变诊断试剂盒配合PAGE胶电泳银染法检测结果证实阳性33例,其中纯合22例,杂合11例,与测序结果完全吻合。结论SLC26A4基因IVS7-2A>G突变诊断试剂盒配合PAGE胶电泳银染法检测在分析SLC26A4基因IVS7-2A>G突变方面具有简单、价廉、结果直观的特点,适合在中国用于此突变的大规模筛查或预防性检查。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自发性凋亡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为临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91~2000年收治的48例原发性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根治性手术,44例术后均行放疗,其中2例加行化疗。所有患者均随访3年以上,25例健在无肿瘤复发(52.1%);3例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带瘤生存(6.3%);2例死于其他疾病(4.2%);14例死于原发病(29.2%),4例失访(8.3%),按死于原发病局部复发计算。TUNEL结合PI及HE染色检测肿瘤细胞自发性凋亡情况。Log-rank进行生存率的比较,Cox回归进行影响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8例肿瘤标本中44例(91.67%)发现凋亡细胞,早期肿瘤(T1、T2)凋亡指数高于晚期(T3、T4),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AI中位数2为界将48例鼻腔鼻窦肿瘤分为高AI(AI≥2)和低AI组(AI<2),高AI组(AI≥2)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均高于低AI组(P<0.05)。结论细胞凋亡可能参与了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临床检测肿瘤治疗前的凋亡指数有可能成为临床上用来筛选具有高复发和死亡风险性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8.
两种内淋巴积水动物模型中水通道蛋白1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1,AQP1)在手术及醛固酮引起的内淋巴积水豚鼠耳蜗及内淋巴囊中的表达情况。方法30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手术组、醛固酮注射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通过手术阻塞内淋巴囊和腹腔注射醛固酮的方法制造出两种内淋巴积水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豚鼠耳蜗及内淋巴囊中AQP1的表达,通过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手术组出现中、重度内淋巴积水,以顶回最为明显,自顶回向底回减轻;醛固酮注射组出现轻、中度积水,积水多位于底回。两组积水动物模型中AQP1表达的部位与对照组相同,手术组耳蜗与对照组相比AQP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8,P〉0.05);醛固酮组耳蜗AQP1表达低于对照组(t=6.609,P〈0.01);对照组与醛固酮组内淋巴囊AQP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8,P〉0.05)。醛固酮组耳蜗外侧壁组织中AQP1蛋白定量低于对照组(t=13.626,P〈0.01)。结论AQP1在手术引起的内淋巴积水中表达没有改变,在醛固酮引起的内淋巴积水中表达下降。AQP1在豚鼠内耳中的表达可能受离子浓度的调节。  相似文献   
99.
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PNS)是指与原发肿瘤部位或者它的转移灶和局部表现没有直接关系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早在1956年,Guichard第一次将癌症患者中发生的多发性神经炎命名为副肿瘤综合征。现在PNS的概念被扩大到包括潜在恶性肿瘤在内的远隔效应(remote effects)。  相似文献   
100.
颈化学感受器副神经节瘤33例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安全高效治疗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的手术方法及相关技巧。方法:回顾分析33例35侧颈动 脉体副神经节瘤的不同手术方法与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术后疗效的随访观察。结果:33例均临床治愈,1例 面神经下颌缘支、2例迷走神经暂时性麻痹,2例术后血栓形成;随访19例,均健在,除1例未切净者肿物稍有增大 外,其余未见复发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体积较小的肿瘤均能采取血管外膜下单纯瘤体剥离术,包裹神经血 管严重者,术前、术中判定、监测和建立脑血流侧枝循环是保证手术安全、力求彻底切除肿瘤的关键。血管缝合、移 植修补损伤或缺损必须辅以抗凝药,防止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