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10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目的 研究应用神经反应遥测 (neuralresponsetelemetry ,NRT)技术 ,测试电诱发复合动作电位 (electrically evokedcompoundactionpotential,ECAP)阈值以指导小儿人工耳蜗映射调图的策略与时机。方法 应用NRT3 0软件对幅值增长函数进行线性拟合 ,确定ECAP阈值。比较 6例儿童植入者在术后 1、2、3个月ECAP阈值的变化 ,同时比较 7例儿童术中、术后ECAP阈值的差异。结果ECAP幅值增长函数在接近阈值或进入饱和时不再呈线性。术后ECAP阈值保持稳定。各导电极的术中ECAP阈值比术后阈值平均高约 15CL ,二者有显著性相关 (R2 =0 915 4)。结论 应选取幅值增长函数的直线段部分进行拟合以确定ECAP阈值。术后应用ECAP阈值指导小儿映射调图时 ,测试一次ECAP阈值即可。术中ECAP阈值可用作开机时映射图的C值  相似文献   
12.
听神经瘤的再手术(附1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听神经瘤手术的临床疗效,对158例听神经手术后11例再次手术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发现肿瘤大小,切除方式以及手术进路与临床症状复发密切相关,肿瘤越大,复发机会越多;大部切除;次全切除及全切除的复发再手术率分别是19.4%、13.2%和0,迷路后进路手术复发再手术率最高,达33.3%,防止临床复发最根本的措施是术中尽量减少肿瘤残留,力争全切。为达此目的要求早期诊断,选择适当的手术进路,对不能  相似文献   
13.
颈静脉球异常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颈静脉球异常因症状和体生及影像学检查与颈静脉球瘤类似,故易误诊而行不适当手术。为了对颈静脉球异常进行正确的诊断和处理,避免不必要的扩大手术,对这类病例进行部结。方法 通过4例临床病例报告,逐一分析其诊治经过和疗效,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结果 4例中2便误诊为颈静脉球瘤,1例术前考虑颈静脉球异常行扩大手术,另1例伴有生人高压综合征。,因对后者缺乏认识而行不当手术。4例的诊断和治疗均存在缺陷,致命术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镫骨手术治疗先天性中耳畸形远期疗效,并与耳硬化镫骨手术远期疗效比较,我们对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喉科行先天性中耳畸形镫骨手术5 8例(1984年4月~2 0 0 2年3月)进行随访,对随访半年以上、资料完整的5 1例(70耳)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一、资料与方法1 一般情况:5 1例中男31例,女2 0例。年龄4~4 7岁(5岁以下1例) ,平均(2 0 4±10 5 )岁,无耳流脓病史。随访6个月~13年。随访0 5~1年者70耳,1年以上4 6耳,2年以上31耳,5年以上12耳及10年以上1耳。其中1次手术5 9耳,2次及以上11耳。双耳畸形19例,单耳畸形32例;单纯中耳畸形2 4耳,中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颞骨巨细胞病的临床病程,诊断和治疗.方法从我们科收集了5例颞骨巨细胞瘤且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5例颞骨巨细胞瘤,其中女性1例,男性4例,年龄在28到73岁.1例患者病理分型为Ⅰ-Ⅱ级,4例为Ⅱ级.所有5例患者均进行了根治性切除和术后放疗,随访3到12年无复发.结论颞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基于典型的病理特征,影像和临床表现.根治性切除是最适当的治疗方法,再加术后放射治疗多能获得长期治愈.  相似文献   
16.
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affe于1953年首次提出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giant cell reparative granuloma,GCRG)的诊断,认为GCRG是一种少见的非肿瘤性病变,是对骨内出血的修复反应,但其具有局部侵袭性.GCRG好发于下颌骨、上颌骨,很少涉及颞骨.该病的诊断困难,常误诊为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ur,GCT).现详细介绍l例颞骨GCRG的诊治经过,并对其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息肉 (nasalpolyps ,NP)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多发病 ,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近年来 ,由于嗜酸性粒细胞 (eosinophil,Eos)自身的生物活性 ,人们发现该细胞的浸润对鼻息肉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故有人推测 ,如果把该细胞在鼻息肉组织内聚集的机制解释清楚 ,则可以解决有关鼻息肉  相似文献   
18.
据相关数据统计发现,越来越多高校大学生的泌尿结石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发展,患泌尿结石已经成为大学生常见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这一现象引起了临床学的高度重视。泌尿结石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近年来,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饮食结构,社会环境,行为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下,世界范围内,泌尿结石不仅仅只是患病率提高,其复发率也在单位时间内逐渐上升,由此可见,现代医学急需解决的不仅仅是治疗上的技术问题,还需要有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食管异物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4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23例合并食管穿孔、颈胸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食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12例,年龄2~87岁,病程2~11 d。术前CT扫描评估异物位置、食管损伤及周围炎症情况,其中异物位于第一狭窄16例、第二狭窄4例、第三狭窄1例及第四狭窄2例,合并食管穿孔23例、食管周围炎17例、食管周围脓肿3例、颈部脓肿2例、纵隔脓肿1例。23例中,行经硬性食管镜异物取出术17例、颈侧切开探查异物取出术5例、开胸探查异物取出术1例,围手术期配合胃肠减压、抗感染、营养支持等综合措施治疗。术后根据Stooler分级标准评价食管损伤后食管狭窄程度。结果 本组2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经手术及围手术期综合治疗,均顺利拔除鼻饲管,行颈侧切开和开胸探查的患者均顺利拔除伤口引流管,均痊愈出院。1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并发颈段食管狭窄Ⅱ级,行食管扩张治疗后恢复正常。患者出院后随访3~5个月,23例均正常进食普通饮食,标准食管狭窄程度Stooler分级均为0级。结论 伴有严重并发症的食管异物应依据异物嵌顿部位及患者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取出异物,同时给予围手术期胃肠减压、抗感染、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多学科联合施救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颈静脉孔区肿瘤(jugular foramen tumor,JFT)位于颅底深部,肿瘤毗邻解剂位置复杂,手术显露困难,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以及术中正确的处理是该区肿瘤手术成功的关键.手术入路的选择取决于病变性质、生长范围、受累结构、患者的功能状态及术者个人的经验.一般有3种手术入路:侧方经颞骨乳突部入路;后方经颅后窝入路;前方经颞骨鼓部人路.这3种入路同时衍生出一些改良的入路.术中注意保护重要的颅神经和颈内动脉,术中结扎颈外动脉,控制乙状窦、颈内静脉和岩下窦及尽量将肿瘤整块切除可减少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