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38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2022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探讨听神经病的病变部位并观察听神经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8例听神经病患者,同时筛选背景接近的8例非听神经病极重度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配对。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术前听力学资料;术中耳蜗植入前采用自制电极行电刺激听性脑干诱发反应(EABR)评估听觉通路;植入后检测神经反应遥测(NRT)、EABR;并随访术后调机T、C值,采用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P)、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言语识别率评估术前和开机后1年时听力言语情况。结果:8例听神经病患者术中植入前均可引出EABR波形,但是波形较正常有变异,需要刺激量加大或者调整参数,Ⅴ波潜伏期长短不一;植入耳蜗后NRT反应好,EABR和术中测试波形接近。术后开机均有听性反应,随访开机T、C值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听神经病组患者术前及开机1年CAP分别为6.50±0.94和6.90±0.77,言语识别率(双字词)分别为(85.00±11.66)%和(89.50±9.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EABR可以做为评估听神经病(听同步不良患者)听觉通路的有效工具,筛选合适植入者;人工耳蜗可以帮助听神经病患者提高听力及言语能力。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究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皮层神经活动与听觉言语能力之间的联系。方法19例CI儿童开机后半年的队列研究,使用近红外光学成像及听觉言语量表评分,采用SPSS 25.0软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情绪韵律引起的CI儿童的右侧颞区前部的激活程度与言语感知能力显著负相关,引起的右侧颞区后部及左侧颞区激活程度与言语感知能力显著正相关。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后早期,情绪语音韵律可能抑制右侧颞区前部神经反应,促进右侧颞区后部及左侧颞区神经反应增强,并与听觉言语功能的更好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23.
多通道人工耳蜗使用者电刺激速率辨别与声调识别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用心理特理学的方法探讨多通道人工耳蜗使用者单个电极速率辨别与声调及言语识别的关系,为国人使用多通道人工耳蜗效果的评估及治语音编码方案的设计提供依据。方法4例语后聋成人人工耳蜗使用者参与测试。  相似文献   
24.
人工耳蜗术后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一直被视为禁忌。近年来国外学者研究发现一定条件下,耳蜗植入者行颅脑MRI检查是安全的[1,2 ] 。我们对1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行颅脑MRI扫描,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患儿男,双耳语前全聋,于1岁3个月时行左耳人工耳蜗植入术,植入NucleusCI2 4M型耳蜗(该装置磁铁可移出) ,术后定期调机。2 5岁时出现全身瘫软、乏力,3岁时出现抽搐,脑电图有癫痫波,为除外颅内病变,需要行颅脑MRI检查。步骤如下。1.用氯胺酮和咪唑安定静脉维持麻醉,保留自主呼吸,未行气管插管。2 .人工耳蜗磁铁取…  相似文献   
25.
人工耳蜗是目前重度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重新感受有声世界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目前已发展得相当成熟,而与之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已降到相当低的水平。但是,作为一种异体植入和有创手术,其相关并发症仍然不容忽视。我院人工耳蜗中心自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以来至2006年2月底已为866例患者实施了手术。这些患者中有1例术后2个月出现脑膜炎。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 通过测试语前聋儿童植入电极极间辨别能力 ,观测汉语声调识别结果 ,以了解电极极间辨差阈与汉语普通话声调辨别结果的关系 ,使言语处理方案和电听觉图更加合理和个性化。方法  14例语前聋儿童 ,Nucleus 2 4M型 (2 2通道 )人工耳蜗植入者参加本次测试。声调识别材料共 2 5组 ,采用封闭项列测试法进行测试 ,每组包括声母韵母相同、声调不同的 4个汉字。选择 7个电极与相近电极进行音高比较辨别测试 ,正确辨别出差异的最相近电极对为电极极间辨差阈值。结果声调正确识别率为 (6 2 .8± 14 .7) % ( x±s,下同 ) ,识别率最低为 35 % ,最高为 99% ,全部高于机会水平。电极极间辨差阈为 3.4± 0 .9。E 14和E 17电极的阈值最小 ,其次是E 10和E 2 0 ,与其它电极差异有显著性。不同受试者的电极极间辨差阈值差异也存在显著性。结论 人工耳蜗使用者的声调识别能力与电极极间辨别能力 ,有负相关趋势 ,但未见统计学上显著性差异 ,同时存在个体差异 ,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8.
目的开发一套适应于学龄前儿童应用的图形识别测试材料(MAPPIDN)和软件,为评估使用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的儿童在噪声下的言语识别能力提供一个测试工具。材料与方法测试工具包括双字词和不同声调的单字词,并混合成不同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26名4-9岁的正常听力儿童进行测试。测试中使用了不同的SNR,以及噪声和言语信号处于相同或不同的给声方向二类实验条件,绘得SNR与识别率的函数曲线并计算出50%正确率时的SNR。结果当噪声和言语信号分开呈现时,SNR-50%随着年龄的增长得以改善。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能更好地利用声音在双耳间强度和时间差异上的信息。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低年龄段经人工耳蜗植入的语前聋儿童经过开机一段时间后声调识别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29例已经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低年龄语前聋儿童,按植入时年龄分为2组,即A组:3.0~4.5岁,B组:5.0~6.5岁,植入后平均开机时间为1.5~2.0年。采用聋康系统的《聋儿听觉言语康复评估词表》中主要反映声调识别的相应评估内容进行封闭项测试。结果:A组:同音单音节声调识别率为(63.00±16.75)%,双音节声调识别率为(75.60±11.18)%,单音节词识别率为(72.38±11.39)%。B组:同音单音节声调识别率为(49.46±13.91)%,双音节声调识别为(64.71±9.64)%,单音节词识别率为(55.71±8.59)%。所有正确识别率结果均大于机会水平。人工耳蜗植入后不同年龄组患儿有关声调识别的三项测试内容,低年龄组患儿均好于高年龄组,结果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语前聋行人工耳蜗植入的低年龄儿童,植入时年龄仍是影响植入后声调识别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更能反映汉语声、韵、调特点的单音节词中差异更为明显,因此植入年龄是术后汉语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0.
多通道人工耳蜗使用者电刺激速率辨别与声调识别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用心理物理学的方法探讨多通道人工耳蜗使用者单个电极速率识别与声调及言语识别的关系,为国人使用多通道人工耳蜗效果的评估及汉语语音编码方案的设计提供依据。方法4例语后聋成人人工耳蜗使用者参与测试。以4个标准频率50、100、200和400Hz为基线,对4个电极对(E1,E3),(E7,E9),(E14,E16)和(E20,E22)分别用不同频率与4个基线间进行刺激率辨别测试。用25组4个声调共计100汉字进行声调识别测试。计算正确识别率,分析正确和错误识别的混淆矩阵,对测试材料进行基频分析。结果速率辨别阈(75.0%正确率时)个体差异很大,从数Hz到上百Hz。统计学分析显示标准频率、电极位置和患者间差异具有显著性。声调识别正确率为40%~80%,阴平和上声较阳平和去声容易识别。相关分析显示在速率辨别与声调识别间表现出高度相关性。结论人工耳蜗使用者的声调识别依赖于其良好的电极速率辨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