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血管皮瓣修复上颌骨切除后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血管皮瓣简称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TF),游离移植修复上颌骨切除后缺损的可行性及修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上颌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上颌骨全切除术16例,上颌骨下部切除术2例。全部患者均用ATF I期修复。结果全部病例均移植成功,成功率100%,外形满意率为94%。恶性肿瘤17例,3年生存率为68.8%。结论 ATF可作为上颌骨切除术后修复材料,较好的恢复功能与外形。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右Ⅵ区淋巴结清扫时保留右喉返神经与颈总动脉之间筋膜毛细血管层(简称筋膜保留法)的可行性与神经保护效果。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行右Ⅵ区淋巴结清扫的195例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研究组按筋膜保留法解剖喉返神经,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 统计术中喉返神经监测电位数值及术后淋巴结数量, 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95例, 研究组94例, 对照组101例;其中男71例, 女124例, 年龄M(Q1, Q3)32(39, 51)岁。研究组右Ⅵ区清扫总淋巴结数多于单纯右Ⅵa区清扫[8(6, 11)比6(4, 8)个, P<0.001]。研究组和对照组Ⅵa区淋巴结数[6(4, 8)比5(3, 7)个, P=0.373]及转移率[51.1%(48/94)比52.5%(53/101), P=0.844]、Ⅵb区淋巴结数[3(1, 4)比2(1, 4)个, P=0.337]及转移率[12.8%(12/94)比15.8%(16/101), P=0.54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Ⅵ...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分析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4月~2019年12月同一诊疗组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331例。其中男性91例,女性240例,年龄范围18~68岁,平均年龄为41.6岁。入组病例中行单侧腺叶+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者255例,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者76例。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肿瘤直径是否≥5 mm、肿瘤是否位于甲状腺峡部,是否为双侧甲状腺腺叶病变、肿瘤是否侵犯甲状腺被膜是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肿瘤最大直径≥5 mm、肿瘤位于甲状腺峡部、肿瘤侵犯甲状腺被膜是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最大直径≥5 mm、肿瘤位于甲状腺峡部、肿瘤侵犯甲状腺被膜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建议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低剂量亚甲蓝在甲状腺癌手术过程中对于甲状旁腺功能保护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室2014年8月~2015年1月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41
例,其中男9例,女32例,中位年龄46岁,初次手术38例,二次手术3例。均行甲状腺手术,并在术中应用3~4 mg/kg亚甲蓝静脉快速滴注。结果 蓝染甲状旁腺84枚,39例染色患者平均染色时间(31.27±9.41)min。3 mg/kg组和4 mg/kg组染色率及染色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24、0.20,P 均>0.05)。术后各组患者均未出现口周麻木、肌肉酸胀、疼痛、肌痉挛等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状。术后监测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持续性功能减退。无患者出现神经中毒症状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甲状腺手术中经静脉低剂量亚甲蓝甲状旁腺定位是一种安全、有效、易于实施的技术。 相似文献
25.
进入21世纪以来,人工耳蜗植入术已经让千千万万的聋人重返有声世界,而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技术的开展,则让人工听觉更加精细完美。国外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技术的研究已有近20年的时间,但国内相关技术的系统报道尚罕见。本文通过对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技术的一些特点、热点的介绍,向人们展示这一新技术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26.
27.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0岁,因喉癌喉全切除术后1年,喉咽闭锁不能进食6个月为主诉入院。患者1年前因喉癌于外院行喉全切除术及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出现感染咽瘘并行局部清创、换药及颈部局部皮瓣转移喉咽修复、颏下皮瓣转移颈部缺损修复术治疗,咽瘘愈合后行根治性放疗,8个月前放疗结束,出现喉咽狭窄,仅能进水,于外院行胃造瘘术进行营养,逐渐加重,6个月前喉咽完全闭锁不能进食,于我院就诊,以喉癌术后喉咽闭锁收入院。患者一般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28.
29.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3岁,因“反复左鼻堵、鼻痛10个月”入院。患者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持续性鼻堵、鼻痛,症状下午明显,逐渐加重并出现左侧脓涕,偶有涕中带血,左侧头痛、溢泪、牙痛。8个月前于当地肿瘤医院就诊,诊为“左鼻腔出血坏死性息肉”,并行全麻下“左鼻侧切开鼻腔肿块切除术”,术后鼻堵、鼻痛、头痛、牙痛症状有所缓解。6个月前上述症状又出现,并再次于当地医院行“鼻内镜手术”,术后病理提示:左鼻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术后复查见鼻腔肿块反复生长、速度快,于局麻下清理术腔8次仍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0.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4岁,因右耳听力下降2年,双眼视物不清1年余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耳听力下降,于当地医院诊治效果欠佳,后未继续诊治。10个月前自觉枕部疼痛,呈闷痛,经针灸治疗后好转。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