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6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70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92篇
口腔科学   63篇
临床医学   382篇
内科学   201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80篇
特种医学   124篇
外科学   205篇
综合类   655篇
预防医学   196篇
眼科学   67篇
药学   309篇
  11篇
中国医学   342篇
肿瘤学   103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老年人脉压指数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为了研究脉压指数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对 334例老年人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超声检测并进行测压 ,分别以脉压≤ 6 0mmHg、6 1~ 80mmHg、81~ 10 0mmHg及 >10 0mmHg和脉压指数≤ 0 .4 0 0、0 .4 0 1~ 0 .5 0 0、0 .5 0 1~ 0 .6 0 0及 >0 .6 0 0分为四个亚组进行分析。结果发现 ,随着脉压和脉压指数的增加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收缩压均随之增加 ,脉压指数组舒张压进行性下降 ;Spearman’s相关分析发现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脉压指数相关性最佳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仅与脉压指数、年龄具有显著回归效果 ,脉压指数的标准回归系数远大于年龄。结果提示 ,在老年人中脉压指数评价血管硬化比脉压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2.
陈鹏  张智民  陈兴  齐心 《淮海医药》2007,25(1):39-40
目的 探讨颅骨修补术后修补材料外露的治疗.方法 对于颅骨成形术后修补材料外露的患者行修补材料取出,缺损皮瓣减张缝合或转移皮瓣缝合、植皮术,术后抗炎等处理.结果 采用此方法治疗5例患者,均痊愈,恢复良好.结论 颅骨修补材料外露者,一定要将植入材料取出,然后行皮瓣缝合或其它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83.
患者男,65岁。因"左侧腹股沟复发疝术后50余日,发现左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复发40余日"于2017年6月29日入院。患者2007年于外院因"左侧腹股沟疝"行手术治疗(具体术式不详),术后恢复良好。2012年患者于左侧腹股沟区原手术切口瘢痕下发现一直径约2.0 cm质软可复性包块,未降入阴囊内,因无特殊不适,未治疗。  相似文献   
84.
丝状角膜炎是临床常见的角膜上皮病变,其发病原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对于丝状角膜炎的治疗,临床上存在着人工泪液、上皮生长因子滴眼液、配戴角膜接触镜、免疫抑制剂等不同的方法.为了针对不同病因采取更为有效的治疗,我们对临床上123例丝状角膜炎患者进行了病因学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创伤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创伤患者CRBSI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1年1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收治的行中心静脉置管的3 852例创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发生CRBSI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 3 852例行中心静脉置管创伤患者,发生CRBSI 32例,总置管日71 237日,CRBSI感染发生率为0.45‰(32/71237)。共培养出病原菌3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2株,其中鲍氏不动杆菌15株占46.88%、铜绿假单胞菌7株占21.88%;革兰阳性菌10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占18.75%、表皮葡萄球菌4株占12.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创伤严重度评分(ISS)>25分、颅脑损伤、股静脉置管是创伤患者并发CRBSI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创伤患者CRBSI的发生与ISS评分、损伤部位及置管部位有关,为降低创伤患者CRBSI发生率,建议在临床工作中,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股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86.
目的 对2009年山东省临沂市起无菌性脑膜炎暴发所分离的病原体进行鉴定,并分析其基因特征.方法 采集无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标本42份,分离病毒;RT-PCR扩增阳性分离物,测定VP1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其他毒株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VPI基因亲缘进化树.结果 分离到肠道病毒17株,经肠道病毒组合血清中和试验和分子分型鉴定为柯萨奇B5病毒(CVB5).CVB5分离株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2.3%~100.0%和98.7%~100.0%,与CVB5原型株(Faulkner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1.0%~82.4%和9 6.6%~97.0%.VP1区亲缘进化树分析显示,全球CVB5可分为A、B、C、D共4个基因型,引起本次无菌性脑膜炎暴发的CVB5属于基因型D,但位于不同的传播链中.结论 CVB5是此次临沂市无菌性脑膜炎暴发的病原体,分离株之间有较大的遗传差异,但均属于D基因型.  相似文献   
87.
陈鹏 《中外医疗》2023,(3):66-69
目的 分析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使用早期强化导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抽取2016年1月—2019年10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有机农药中毒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导泻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导泻治疗,研究组接受早期强化导泻治疗,就两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胆碱酯酶及C反应蛋白(CRP)指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4.68±3.22)h、住院时间(6.28±1.58)d均短于对照组(13.58±2.72)h、(7.62±1.24)d,且住院费用(7948.34±83.98)元低于对照组(9 124.64±91.6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12、3.890、55.181,P<0.05)。研究组患者入院后48 h后胆碱酯酶(5.23±0.72)U/L高于对照组的(4.39±0.82)U/L,CRP(6.32±1.62)ng/mL低于对照组的(7.13±1.2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88、2.315,P<0.05)。结论 对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给予早期强化导泻治疗,能...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鸟氨酸脱羧酶1(ODC1)基因对前列腺癌细胞PC-3 LncRNA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及调控机制提供一些实验基础和线索。方法 以前列腺癌细胞PC-3作为研究对象,敲低ODC1基因,经q-PCR检测及WB检测验证后采用Illumina Novaseq 6000,PE150模式进行高通量测序,测序结果应用编码潜能分析方法(CPC分析、CNCI分析、CPAT分析、LGC分析)进行预测筛选,对筛选出的lncRNAs行差异分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以及GO和KEGG富集分析。再选择文献报道中与前列腺癌关系密切的几个功能lncRNAs,采用q-PCR进行验证。结果 (1)在ODC1敲低PC-3细胞中筛选到341个lncRNA,差异表达的lncRNA中上调154个,下调128个。符合条件的差异lncRNA与差异表达基因共表达的顺式调控靶标有38个。(2)差异表达lncRNAs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lncRNA靶标基因参与体内多种生物学通路,如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等,还与肿瘤血管生成、细胞群增殖、正调控细胞分裂等密切相...  相似文献   
89.
心房颤动多见于老年人,通常伴有器质性心脏病,也可无心脏病基础的称为孤立性房颤或特发性房颤,少部分呈家族遗传倾向。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深入研究,发现家族性房颤的比例较以往增高,现针对心房颤动的遗传学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16例老年患者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表现、感染部位、病因学、细菌学、系统性疾病及并发症进行分析,并进行以早期充分切开引流为主的综合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最常累及的间隙为颌下、颏下、舌下、翼颌、咬肌及咽旁间隙.最常见的病因为牙源性感染.革兰氏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