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3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64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74篇
内科学   14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52篇
特种医学   56篇
外科学   190篇
综合类   322篇
预防医学   85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132篇
  7篇
中国医学   60篇
肿瘤学   4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陈鑫  王东幸  李莲  管学平 《海南医学》2012,23(23):82-84
目的 分析发热门诊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时了解掌握发热门诊患者的发热原因和规律,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9年5月至2011年10月到我院发热门诊就诊患者的年龄、性别、体温、发病时间、血常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64例患者中,男性l294例,女性1070例,男女之比1.21:1;就诊患者以中青年为主,其中16~35岁患者占56.72%;发病最高峰为10月份,其次为9月份.血常规检验结果显示:血象变化以中性粒细胞(NC)增高和淋巴细胞(LC)降低同时改变为主.结论 病毒感染是发热门诊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中青年为发热患者的主要人群,有必要加强中青年群体呼吸道传染病的健康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噪声性聋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 18只白化雄性豚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只,单纯噪声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噪声+葛根素组每日腹腔注射葛根素150 mg/kg,空白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三组动物均持续给药10日。单纯噪声组和葛根素组于给药第3日给予噪声刺激,噪声模式采用4 kHz纯音,强度128 dB SPL,时间6小时。并于实验第1、4、7、10日分别对各组豚鼠进行ABR检测。10日后随机抽取各组豚鼠进行耳蜗基底膜铺片、免疫组化染色、硝基自由基含量测定。结果三组豚鼠噪声刺激前ABR阈值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第4、7、10日时,噪声+葛根素组ABR反应阈较单纯噪声组显著降低(P<0.01),但比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耳蜗基底膜铺片结果显示,单纯噪声组外毛细胞缺失率约72.65%,噪声+葛根素组外毛细胞缺失率约21.48%,空白对照组外毛细胞无缺失。免疫组化染色的结果显示,噪声+葛根素组的硝基自由基表达较单纯噪声组弱,但比空白对照组强。结论葛根素对噪声性聋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可以减少听力下降的幅度,降低毛细胞损伤的比例,但不能完全逆转噪声所致的听力下降。  相似文献   
23.
正患者男性,41岁。头痛18天。CT示鼻筛中线区膨胀性软组织肿块,考虑为骨源性病变可能性大,双侧额窦、蝶窦、上颌窦阻塞性炎症,鼻中隔偏曲。病理检查巨检:灰白、灰红色碎组织一堆,大小3cm×3cm×2cm,质软。镜检:大部分区域肿瘤细胞呈原始幼稚小圆细胞样,胞质稀少,核染色质细腻、浓染,核仁不明显(图1)。肿瘤细胞弥漫呈片,局部在骨组织间呈浸润破坏性生长;部分区域在幼稚的小圆细胞背景中出现腺管样结构,细胞异型性明显(图2);局部区域肿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类风湿因子(RF)、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角蛋白抗体(AKA)及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56例RA患者及300例对照者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RF、ELISA法检测抗-CCP及GPI、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AKA水平.分析各血清标记物单一及不同组合在RA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在单一标志物检测中RF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最高(80.1%,88.0%),抗-CCP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最高(80.1%,82.3%).两项联合检测中RF+抗-CCP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最高(68.6%,85.0%),抗-CCP+ AKA特异度最高(94.0%),RF+ GPI及抗-CCP+ AKA的阳性预测值最高(均为83.2%).多项联合检测中RF+抗-CCP+ GPI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最高(64.1%,83.5%),RF+抗-CCP+ AKA+ GPI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最高(96.3%,87.9%).结论 单一标志物检测RF最为理想,两项联合检测RF+抗-CCP最理想,3项联合检测RF+抗-CCP+ GPI最理想.联合检测可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率,其中抗-CCP是检测核心.  相似文献   
25.
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综合当前最新研究结果,系统评价尿酸与心衰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文献,检索日期截止于2018年4月,同时手工检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2名评价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相关资料及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高尿酸血症与心衰患者不良预后有关。尿酸升高的心衰患者其复合终点事件(HR=1.19,95%CI:1.14~1.25)、全因死亡(HR=1.3,95%CI:1.21~1.40)、心血管死亡(HR=1.43,95%CI:1.05~1.93)、再住院发生(HR=1.16,95%CI:1.07~1.26)的风险均高于尿酸正常的人群。亚组分析显示,尿酸与心衰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和心衰类型、地区、心衰分级、随访时间、射血分数无关,然而,在利尿剂使用比例小于80%的人群中,尿酸的升高与心衰患者的预后无相关性(HR=1.40,95%CI:0.96~2.03)。结论尿酸升高的心衰患者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显著升高,其预后价值不受心衰类型、地区、心衰分级、随访时间、射血分数的影响,利尿剂的使用情况可能影响尿酸对心衰预后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6.
例一:患者男性,45岁。1周前受凉后发热,5天前觉恶心,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至入院前共吐4次,量不详),上腹隐痛,腹泻,排黏糊状大便每日3~5次,未介意。1天前突然呕血3次,色鲜红,共计约700ml。既往糖尿病史7年,曾发生4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常年使用普通胰岛素。查体:T38.2℃,BP90/60mmHg,轻度脱水征,神清,颈软,心肺(-),上腹部轻压痛,肝脾(-),神经系统检查(-)。尿糖+++,尿酮体++,血糖17.8mmol/L,血酮体++,BUN5.36mmol/L,CO2 CP4.54mmol/L,  相似文献   
27.
陈鑫  王睿 《实用老年医学》2007,21(3):147-151
1967年南非医生Bamard开展了首例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手术,我国也于1978年在上海瑞金医院完成了亚洲首例心脏移植。目前,心脏移植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最为有效的手段。随着心脏移植供、受体选择的不断科学化及外科技术和术后管理的不断完善,手术成功率逐步提高。文献报道,心脏移植术后1年、5年的生存率分别约为80%、70%。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3年9月至2014年4月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5例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患者,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65~80岁,平均74岁;病程1~6年,平均3年。根据Koshino影像学分期,Ⅱ期1例,Ⅲ期2例,Ⅳ期2例。术后采用VAS评分、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胫股角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7个月,平均6.4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切口Ⅰ期愈合,术后未出现感染、下肢血栓、骨折等并发症。5例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减轻,功能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改善不明显;HSS评分、VAS评分、胫股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改良 n 型贴膜在减少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针柄处压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留置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患儿200例,按住院床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以针眼为中心无张力方法固定留置针针柄,观察组用改良n型贴膜以针眼为中心固定留置针针柄前1/4,剩余3/4露于n型空内,贴好贴膜后再用透气胶布交叉固定好针柄。比较两组患儿留置针针柄处压疮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生Ⅰ期压疮4例,Ⅱ期压疮6例;对照组患儿发生Ⅰ期压疮为12例,Ⅱ期压疮为17例,观察组患儿留置针针柄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99,P<0.01)。结论改良n型贴膜固定留置针可有效减少留置针针柄处压疮,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0.
浮动均值质控法也称为移动均值法,是Bull[1]在30年前设计的一种用于血液学质量控制的方法,最初主要应用在红细胞指数如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等血常规项目,后来也有关于应用在尿沉渣分析仪、凝血仪、血常规分析仪及生化分析仪方面的报道[2-6]。我们应用Hitachi 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的电解质项目的数据,借鉴血细胞分析中的X-B质控,应用患者数据对复合生化质控血清质控法进行补充,取得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