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9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64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75篇
内科学   14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52篇
特种医学   56篇
外科学   190篇
综合类   323篇
预防医学   86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132篇
  7篇
中国医学   61篇
肿瘤学   4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总结了10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体外循环经验。病例特点:3支血管病变多、高龄患者多、合并疾病多和左室功能减退多。人均旁路移植3.42根。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的平均时间分别为72和49min全部体外循环获得成功。强调:经主动脉根部顺灌冷停跳液是一种简单、快捷、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超滤装置使灌注师能更主动地控制体外循环中的液体平衡。同时对合并升主动脉钙化和糖尿病也提出了处理经验。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机能亢进(以下简称甲亢)多易于诊断。但老年人甲亢,以某一系统症状为突出者易于误诊。我院1979~1998年10月收治老年人甲亢87例,其中误诊16例,误诊率18.3%。现就5例有代表性的病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1病例介绍 例1,男,45岁。入院前1周受凉后发热,恶心、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上腹部隐痛,腹泻黏糊状大便,5次/日,未在意。突然大呕血1天于1989年2月13日入院。有糖尿病史7年,常年用普通胰岛素。否认肝、胃病史。体检:T38.2℃,BP90/60mmHg。轻度脱水征,神志清,眼底正常。颈软,心肺(-),上腹部轻度压痛,肝脾(-)。神经系统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组织蛋白酶S(Cat S)、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表达水平与右心室功能障碍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8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64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Cat S、TSP?1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各指标,分析Cat S、TSP?1与右心室功能障碍、LVEF间关系以及影响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血清Cat S、TSP?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心房前后径(LAD)、右心室前后径(RV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右心室心肌做功指数(RV?MPI)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at S与LVEF、TAPSE呈显著负相关,与RV?MPI呈显著正相关(P0.05);TSP?1与LVEF、TAPSE呈显著负相关,与RV?MPI呈显著正相关(P0.05);年龄、Cat S、TSP?1、LVEF、TAPSE、RV?MPI是影响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危险因素(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at S、TSP?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与右心室功能障碍、LVEF关系密切,可较好反映患者心功能状态,还有助于慢性心力衰竭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脑深部刺激术(DBS)后全脑葡萄糖代谢(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计算机断层扫描(CT)功能影像学变化,探讨其评估手术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2月至2011年7月,18例接受丘脑底核(STN)DBS治疗的PD患者分别在术前1w和术后6个月进行脑部18-F—FDG—PET/CT。结果术前大部分PD患者FDG影像学表现符合PD相关模式(PDRP)。术后异常代谢区域代谢趋向正常改变:纹状体区、中脑、感觉运动区和运动前区皮层的异常高代谢有明显下降;双侧前额叶、扣带回和辅助运动区皮层的异常低代谢有轻度升高。结论FDG影像对PD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评估和手术疗效有指导意义,但目前尚不能指导临床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后非术椎再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4—2018-06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79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根据术后非手术椎体是否再骨折分为再骨折组(108例)和无再骨折组(689例),分析性别、年龄、骨折节段、椎体压缩超过1/2、肺部疾病、糖尿病、骨密度T值、手术方式、穿刺方式、骨水泥渗漏、骨水泥分布与术后非术椎再骨折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再骨折组与无再骨折组在年龄、骨折节段、肺部疾病、骨密度T值、手术方式、穿刺方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2组在性别、椎体压缩超过1/2、糖尿病、骨水泥渗漏、骨水泥分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5~10节段骨折、双侧穿刺与椎体成形术后非术椎再骨折具有相关性。结论年龄较大、T5~10节段骨折、双侧穿刺手术是导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后非术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 观察Cox迷宫Ⅳ手术联合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心房颤动(AF)合并继发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AF合并继发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12例行Cox迷宫Ⅳ手术联合二尖瓣成形术治疗,观察术前和术后的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和临床指标。结果 本组12例患者手术顺利,无术后早期死亡。术后入ICU即刻心电图全部显示无AF发作,均顺利转入普通病房,AF转复10例。围术期所有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顺利出院。术后1周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分别为(45.8±6.1) mm、(51.6±3.6) mm和(34.9±2.7) mm,均低于术前的(55.6±6.5) mm、(54.6±4.9) mm和(38.0±4.3) mm(P<0.05)。结论 Cox迷宫Ⅳ手术联合二尖瓣成形术治疗AF合并继发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能够降低围术期并发症,优化左心房及左心室的重构,提高患者窦性心律的转复和维持率,有效改善和提高患者预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地黄花多糖延缓衰老的效果与机制。方法观察不同剂量地黄花多糖对秀丽线虫寿命的影响,并观察其对线虫生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结果地黄花多糖低剂量及中剂量均能延长热应激和氧化应激条件下线虫平均寿命及SOD活性,同时,地黄花中剂量可以提高正常条件下线虫平均寿命和最大寿命;地黄花多糖高剂量仅能提高热应激条件下线虫平均寿命,同时导致线虫生殖能力降低。结论地黄花多糖能延长秀丽线虫的寿命,量效曲线呈倒"U"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SOD活性,增强应激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