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073篇 |
免费 | 4379篇 |
国内免费 | 261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07篇 |
儿科学 | 881篇 |
妇产科学 | 456篇 |
基础医学 | 3845篇 |
口腔科学 | 878篇 |
临床医学 | 11740篇 |
内科学 | 6694篇 |
皮肤病学 | 744篇 |
神经病学 | 1817篇 |
特种医学 | 304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98篇 |
外科学 | 6201篇 |
综合类 | 25771篇 |
预防医学 | 10460篇 |
眼科学 | 787篇 |
药学 | 10349篇 |
155篇 | |
中国医学 | 10336篇 |
肿瘤学 | 23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75篇 |
2023年 | 1878篇 |
2022年 | 2014篇 |
2021年 | 2426篇 |
2020年 | 2185篇 |
2019年 | 1762篇 |
2018年 | 1637篇 |
2017年 | 1139篇 |
2016年 | 1489篇 |
2015年 | 1584篇 |
2014年 | 4451篇 |
2013年 | 3216篇 |
2012年 | 3795篇 |
2011年 | 4051篇 |
2010年 | 3999篇 |
2009年 | 3966篇 |
2008年 | 3745篇 |
2007年 | 3893篇 |
2006年 | 3745篇 |
2005年 | 3760篇 |
2004年 | 3570篇 |
2003年 | 3148篇 |
2002年 | 2613篇 |
2001年 | 2584篇 |
2000年 | 2931篇 |
1999年 | 2899篇 |
1998年 | 2693篇 |
1997年 | 2769篇 |
1996年 | 2651篇 |
1995年 | 2450篇 |
1994年 | 2149篇 |
1993年 | 1598篇 |
1992年 | 1504篇 |
1991年 | 1404篇 |
1990年 | 1256篇 |
1989年 | 1071篇 |
1988年 | 539篇 |
1987年 | 523篇 |
1986年 | 477篇 |
1985年 | 435篇 |
1984年 | 341篇 |
1983年 | 372篇 |
1982年 | 354篇 |
1981年 | 240篇 |
1980年 | 178篇 |
1979年 | 141篇 |
1978年 | 73篇 |
1976年 | 36篇 |
1965年 | 43篇 |
1964年 | 3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检测CKD3~5期患者血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探讨FGF-23与钙磷代谢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对108例CKD3~5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血清全段FGF-23测定,同时测定血清25(OH)D3、iPTH、血清肌酐(Scr)、血钙(Ca2+)、磷(P3-)、碱性磷酸酶(ALP)、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等指标。观察各期患者以上指标的变化,及其与FGF-23的关系。结果:(1)CKD各组患者血清FGF-23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KD各期FGF-23水平逐步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非透析组血清FGF-23水平与肌酐清除率、血红蛋白、校正血钙、血磷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与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激素(P〈0.01)和白蛋白(P〈0.05)存在直线正相关关系。透析组血清FGF-23水平与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及C-反应蛋白(P〈0.01)存在正相关关系。(3)非透析组多元回归结果显示:血磷、iPTH、肌酐清除率是血清FGF-23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其回归方程为:Y(FGF-23)=1.700+0.106(P)+0.048(LogPTH)-0.003(Ccr)。透析组PTH、CRP是影响FGF-23的主要变量。结论:CKD患者血FGF-23明显升高,血磷和甲状旁腺激素可能是CKD患者血FGF-23水平的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研究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多耐药相关蛋白2(Mrp2)、多耐药相关蛋白3(Mrp3)表达及定位的改变,探讨肝缺血再灌注后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分子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肝缺血30 min再灌注组(IR组).检测血浆和胆汁中DBIL含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毛细胆管膜上Mrp2和基底膜...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回顾性对比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行单侧PKP治疗21例(单侧组),行双侧PKP治疗28例(双侧组).结果 本组获随访1~2年,单、双侧组术后各指标与术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间各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与双侧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均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及矫正后凸成角畸形.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GardenⅢ、Ⅳ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3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Garden Ⅲ型14例,Ⅳ型22例。采用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的阔筋膜张肌髂骨瓣移植配合内固定治疗,随访2~8年。结果36例骨折中34例全部获得愈合,有1例骨折不愈合并内固定断裂,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1例1年后爱生股骨头坏死。结论Garden Ⅲ、Ⅳ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损伤重,骨折端血供中断,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的髂骨块可能恢复骨折端的连接,愈合后恢复股骨头血供,对防止骨折端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口服万古霉素治疗肝移植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肠梗阻的58例患者,根据时间和治疗方法分成A组(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31例,给予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适当胃肠内、外营养以及应用抗生素的常规治疗)和B组(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27例,同A组常规治疗措施外,配合采用生长抑素及口服万古霉素)。结果本组肝移植术后早期术后肠梗阻发生率为13%(58/441)。B组患者恢复肠鸣音及排气、排便的时间分别为(7.1±2.0)d和(8.4±2.4)d,A组则分别为(9.1±3.0)d和(10.8±3.4)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胃肠减压引流量[(298±58)ml/d]明显比A组[(485±106)ml/d]减少;B组发生菌群失调的比例(55%)比A组(77%)明显降低;两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生长抑素联合口服万古霉素治疗肝移植术后早期肠梗阻,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少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术中进行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清扫对直肠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260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将是否清扫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第3站淋巴结)的患者分为非清扫组(D2组,188例)和清扫组(D3组,72例),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D2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3%、87.2%和77.1%,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3.1%、83.0%和76.8%;D3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4%、79.2%和73.6%,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6.1%、76.4%和71.0%。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两组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相关分析显示,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清扫与术后复发、转移及总生存时问均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直肠癌根治术中对患者肠系膜下动脉根部进行常规淋巴结清扫并非必要,对预后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97.
人体尺神经显微结构三维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将人体尺神经行连续冰冻组织切片,经染色、扫描后获取尺神经连续断面二维图像信息,通过3D Nerve三维可视化软件系统勾画出完整的尺神经干三维解剖图谱.方法 取自愿捐献死亡3 h内38岁男性左侧尺神经全长(自臂丛内侧束至腕横韧带)标本1例,长约50cm,经定位、包埋、连续冰冻组织切片、乙酰胆碱脂酶组织化学染色,获取尺神经连续二维图像信息,应用3D Nerve三维可视化软件系统对尺神经内部结构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尺神经在不同断面神经束的数量、位置及内部神经纤维的性质均有变化.应用尺神经3D Nerve三维可视化软件系统可在任意断面、任意角度观察尺神经内部的显微结构,追踪各神经束的立体行径,动态地展示尺神经内部神经束的复杂结构.结论 尺神经的3D Nerve三维可视化软件系统可真实地再现尺神经干全长及其内部各神经束的三维立体行径,为医学教学与临床修复尺神经损伤提供精确的神经任意断面三维立体解剖图像,有助于提高神经修复的疗效.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小主动脉瓣环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后中期疗效和心功能恢复情况,探讨小口径瓣膜的使用范围。方法1990年7月至2003年6月共对62例患者施行19号主动脉机械瓣膜置换术(19mm瓣膜组),同时选择62例同期置换21号以上机械瓣膜患者做对照(21mm瓣膜组);术后随访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指标,采用Kaplan—Meier分析生存曲线计算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9mm瓣膜组中有38例主动脉瓣区仍存在Ⅱ级以上杂音,心电图检查18例有ST段改变,术后11例仍存在胸闷、胸痛症状,术后心功能Ⅱ级33例,Ⅲ级29例;21mm瓣膜组术后心电图检查6例有ST段改变,术后3例有胸闷症状,偶尔有胸痛不适6例,术后心功能Ⅱ级48例,Ⅲ级14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两组患者术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指数、主动脉跨瓣压差等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5年与术前比较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mm瓣膜组术后1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3.5%、74.2%;21mm瓣膜组术后1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5.2%、79.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1,0.110)。结论小口径主动脉瓣置换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和中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999.
1000.
目的:回顾性总结79例成人活体肝移植肝动脉显微外科重建技术及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诊治经验.方法:79例活体肝移植(76例右半肝,3例左半肝)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单支端端吻合重建肝动脉.结果:动脉平均吻合时间(55±16)min;吻合口内径<2 mm者12例(15.2%),均一次吻合成功;术后经肝动脉造影证实3例(3.8%)有肝动脉血栓形成,2例溶栓后痊愈.结论:显微外科技术重建肝动脉可以降低成人活体肝移植肝动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术后肝动脉造影及溶栓可以有效地诊断和治疗肝动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