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5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65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48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09篇
内科学   94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457篇
特种医学   348篇
外科学   164篇
综合类   546篇
预防医学   112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143篇
  2篇
中国医学   206篇
肿瘤学   4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观察双参擦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符合强直性脊柱炎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外用双参擦剂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50例,手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经过1个月的治疗,两组腰背痛指数、晨僵持续时间、胸廓活动度3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参擦剂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初步观察和评价肩痛颗粒治疗肩痹(肩周炎)属风寒湿痹证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阳性药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将72例肩周炎(风寒湿痹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肩痛颗粒组)和对照组(祛痹肩安丸组),两组每次服用颗粒剂和丸剂各1袋,一日3次,疗程为4周。按照症状、体征分级量化标准,对治疗前及用药后每周进行疗效评价;并对患者进行用药前后的三大常规、心、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检查,观察以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结果:疗效性结果:肩痛颗粒组的愈显率为29.63%,总有效率为92.59%;而祛痹肩安丸组分别为16.67%和83.33%。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每周证候总积分:试验组患者用药后21、28d中医证候总积分下降值和下降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指标差异值无临床意义,未观察到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结论:肩痛颗粒在目前的口服剂量疗程范围内,治疗证属风寒湿痹的肩周炎疗效确切,安全,无毒副作用,是一种治疗肩周炎安全、有效的中药新药。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基因(MDR1)、SOX4、Wilms瘤基因1(WT1)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该院收治的149例AML患者作为AML组,72例轻度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骨髓组织中MDR1 mRNA、SOX4 mRNA、WT1 mRNA表达水平。分析MDR1 mRNA、SOX4 mRNA、WT1 mRNA表达水平与AML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AML组骨髓组织中MDR1 mRNA、SOX4 mRNA、WT1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40×109/L、有器官浸润、治疗后非完全缓解AML患者骨髓组织中MDR1 mRNA、SOX4 mRNA、WT1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白细胞计数<40×109/L、无器官浸润及治疗后完全缓解AML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DR1 mRNA、SOX4 mRNA及WT1 mRNA高表达AML患者总生存率均低于MDR1 mRNA、S...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分析干眼发病分布状况、相关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等,为干眼的预防和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眼科门诊112例干眼患者作问卷调查,并进行泪液分泌实验、泪膜破裂时间测定和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结果 112例患者中男31例,女81例;干眼患者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长期局部应用滴眼药、过度用眼、慢性眼表疾病、结缔组织病、糖尿病等与干眼症发病密切相关。结论 干眼症的发生与性别、年龄等多种因素相关,预防性治疗对于干眼症状的缓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3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异常、直肠指检或超声异常的疑似前列腺癌患者,术前行DWI检查,对比术后病理结果,分析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发现前列腺癌15例,前列腺增生37例,上皮内瘤变1例。在弥散敏感系数(b)...  相似文献   
36.
本文通过不同程度闭塞狗颈总动脉前后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彩色三维经颅超声多昔勒(3D—TCD)检查和病理组织学观察对12条狗的脑血管解剖及血液动力学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旨在清楚地了解狗在颈总动脉被闭塞前后脑的血液动力学变化规律,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7.
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技术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总结应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位于脑重要功能区和深部小病灶的经验和体会。方法:我院2000年11月至2001年3月采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显微手术切除的颅内病灶18例,额叶6例(其中3例为于运动区),顶叶4例,枕叶2例,颞叶1例,桥小脑角2例,小脑半球3例,脑膜瘤6例,胶质瘤4例,炎性肉芽肿2例,血管网织细胞瘤3例,脂肪瘤,三叉神经纤维瘤和寄生虫感染各1例,结果:神经导航总体误差1.8-5.7mm,平均2.8mm,病灶全切除14例,次全切4例,位于运动区的3例小病灶,手术全切除后无任何神经功能障碍,结论:Stealth 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定位准确,尤其是对位于脑深部和重要功能区的小病灶,辅助显微手术效果显。  相似文献   
38.
MR扩散张量成像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应用MR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对急性脑梗死行动态观察,研究其扩散变化规律,推断缺血半暗带的治疗时间窗,并通过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论证皮质脊髓束与肌力的相关关系。方法对71例不同时间窗的脑梗死病例行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DTI检查,测定各期病灶的平均扩散系数(DCavg)、部分各向异性系数(FA)、相对各向异性系数(RA)及容积比(1-VR)值,并对10例行三维白质纤维重建。结果梗死不同时期的DCavg均值分别为[(0·275±0·022),(0·349±0·019),(0·465±0·023),(0·538±0·035)]×10-3mm2/s,随时间变化呈明显减低、逐渐回升、假正常化的趋势(P<0·001);FA、RA、1-VR值在超急性期轻度升高,以后呈不可复性减低的趋势;超急性期、急性期病灶中心区与边缘区的DCavg、FA、RA、1-V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皮质脊髓束表现为无受压、受压无中断及中断、破坏,其临床肌力表现为无减退、治疗后肌力恢复、无恢复。结论梗死灶的DCavg、FA、RA、1-VR值具有特征性演变规律;超急性期、急性期病灶边缘区可能为缺血半暗带组织,其治疗时间窗可扩展为24h。DTT技术对临床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9.
椎管内肿瘤多数系良性肿瘤,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多数效果良好。现将我院1965年8月至1977年9月收治的35例椎管内肿瘤临床诊疗经验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35例中,男26例,女9例。年龄在12岁以下者3例,14~50岁者30例,50岁以上者2例。最小者6岁,最大者58岁。 肿瘤在延髓及上颈部椎管内者4例,颈胸部者4例,胸部者15例(其中1例为胸段椎管内多发性神经纤维瘤),胸腰部者7例,腰部者3例(其中1例腰部有2个肿瘤,1例胸腰  相似文献   
40.
目的:总结幕上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上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CT、MRI表现.结果:11例病变均单发.成人8例,青少年3例.10例发生于中线附近,1例位于大脑半球表浅部位.本组中囊实性病变4例,实性部分呈团块状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较小呈小泡样,位于病变一侧,囊壁无强化;实性病变6例,呈不均匀强化;完全囊性病变1例,位于左额叶皮层下区,囊壁及囊腔无强化.11例中出现瘤周水肿2例,均为轻度.结论:幕上PA病变形态及强化方式有其特征性.瘤周水肿无或较轻.病变以成人、大脑中线区多见,诊断应结合临床及多种影像技术以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