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5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微小RNA是一种长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它可通过阻断蛋白质翻译或降解信使RNA来调控基因表达。近年来发现,多种微小RNA分别存在于角膜、晶状体、视网膜中,并且广泛参与眼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脉络膜黑色素瘤、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葡萄膜炎、眼部神经退行性疾病、视网膜色素变性、眼部发育异常等。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结膜移植术治疗眼外伤后的假性胬肉及复发性胬肉的疗效比较,寻找低复发率的治疗方法。方法 40例(47眼)眼外伤后的假性胬肉及复发性胬肉,分别进行胬肉切除加自体(或异体)结膜移植或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观察两组的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及复发率。结果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复发率为(11.11%),明显低于结膜移植术(30.00%),BUT恢复快,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比较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对眼外伤后的假性胬肉及复发性胬肉,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BUT恢复快,且复发率低且疗效优于结膜移植。  相似文献   
33.
T—PA治疗内眼术后纤维蛋白性渗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t—PA是纤维蛋白特异性的血块溶解因子,国外DNA重组技术的发展使t—PA大量合成并应用于眼科。本文复习有关文献,就t—PA的特性及其在内眼术后纤维蛋白性渗出的治疗作用、最佳剂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4.
大植片板层角膜移植治疗重症蚕蚀性角膜溃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大植片板层角膜移植重建角膜基质和眼表结构治疗重症蚕蚀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对6例(9眼)术前药物及其他手术治疗无效、病变区累及角膜1/2以上的重症蚕蚀性角膜溃疡的患者,在保留正常角膜后弹力层的基础上,彻底清除病灶,并采用带角膜缘干细胞的大植片板层角膜移植。术后予以10g/L环胞霉素A+皮质类固醇眼液滴眼。结果:术后9眼刺激症状缓解,角巩膜创面光滑,角膜植片透明,愈合良好,视力逐渐提高。经过平均20.6mo随访,眼表保持稳定,未见溃疡复发,除角膜层间新生血管及上皮型排斥反应外,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采用新鲜的带环形巩膜瓣的全角膜板层移植术,配合术后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是目前治疗复发性蚕蚀性角膜溃疡最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5.
目的:调查东南沿海地区战士LASIK术后眼外伤的原因、LASIK术后时间、伤后来诊时间、伤情及伤后视力,分析视力恢复预后与LASIK术后时间、伤后来诊时间、致伤原因及致伤物的关系。方法:收集2000-01/2006-12门诊战士人数7179例,其中LASIK术后眼外伤患者22例(22眼),18~21岁,男19例(19眼),女3例(3眼),均为单眼受伤。详细记录LASIK术后发生眼部外伤后的致伤原因、致伤物、来诊时间、伤情、视力受损情况,总结视力预后与LASIK术后时间、来诊时间、致伤物及致伤原因的关系。结果:(1)致伤因素:体育运动中受伤:3眼,占13.7%;训练受伤5眼,占22.7%;劳动致伤9眼,占40.9%;其它:5眼,占22.7%,以训练受伤和劳动致伤最常见占63.6%,其中锐器致伤明显重于钝器伤。(2)伤后来诊时间:受伤后3d内来诊最常见,占77.3%。(3)LASIK术后时间:LASIK术后6mo以内16眼,占72.7%;7~12mo4眼,占18.2%:12mo以上2眼,占9.1%。LASIK术后6mo以内最常见,而且术后6mo以内受伤者出现角膜瓣移位或错位最常见,伤情明显重于术后6mo以上的患者。(4)受伤原因与伤情:角膜瓣移位或错位16眼,占72.7%,仅角膜上皮剥脱4眼,占18.2%.同时伴有角膜瓣下异物、瞳孔散大、前房积血、暂时性的眼压升高,留下不可逆性的外伤性瞳孑L散大等12眼,占54.5%。劳动或训练中受伤的视力明显低于其它原因致伤的视力,伤情也明显重于其它原因致伤者。(5)伤情与预后:训练受伤和劳动致伤最常见,伤情最重,预后最差。结论:军人LASIK术后眼外伤的主要原因为训练和劳动中受伤,LASIK术后6mo以内最常见。眼部症状中角膜瓣相关并发症最多见,眼部受伤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提示:LASIK术后病情稳定后再入伍,LASIK术后战士更要特别注意眼睛防护。  相似文献   
36.
目的: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分析其对角膜移植片内皮细胞的影响因素。方法:单纯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11眼,未出现排斥反应7眼,排斥反应控制后3mo以上3眼,角膜缝线已拆除。术前裸眼视力光感~0.1,术前及术后均检测角膜植片中央内皮细胞计数,晶状体核III~IV级。手术方式为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平均超声能量14.82%±0.47%,流速26mL/min,负压180~200mmHg(U/SPower),200~210mmHg(U/SPulse)。超声时间1.5~2.5(1.95±0.47)min。术后常规抗生素及激素眼液点眼。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2~0.5,均较术前提高。术后2~3d,角膜植片少许内皮皱褶,术后4d角膜恢复透明。术前术后角膜移植片中央部位内皮细胞计数分别为:607~1998(1248.09±408.52)个/mm2和601~1899(1184.36±373.92)个/mm2,术后内皮细胞丢失率为5.11%,与术前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得t=3.6418,P<0.05,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mo以上,角膜植片保持透明,内皮细胞稳定。未发现大泡样角膜病变。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7.
【病例】女,60岁。因右眼反复红、痛2周就诊。期间应用抗生素滴眼液点眼,症状无明显好转。1年前曾患左肺小细胞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行放射治疗。查体:一般情况良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界正常,听诊未闻及异常;左上肺叩诊实音,呼吸音低,左中下肺及右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肝、脾不大。CT检查示左肺放射治疗后改变,纵隔窗示纵隔内可见多个增大的淋巴结;全身骨显像及头颅CT均未见异常。眼科检查:右眼视力4.7,左眼视力4.9;左眼外眼及眼底均未见明显异常;右眼结膜充血,角膜清,虹膜10点至1点处可见一4 mm&#215;3 mm&#215;2 mm大小的圆形褐色肿物,向前生长并突出,颞侧前房变浅,房闪阴性,前房可见浮游物,晶体稍向后移位,瞳孔不圆,呈“D”形,对光反射稍差,眼底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38.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疗效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比较,寻找低复发率的治疗方法。方法:68例(73眼)非复发性、复发性翼状胬肉及化学烧伤后的假性胬肉,分别进行胬肉切除加自体带蒂结膜瓣移植或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观察两组的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上皮修复时间,以及复发率。结果:对非复发性胬肉,两组间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对复发性胬肉、化学烧伤后的假性胬肉,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但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复发率明显低于结膜瓣组,BUT恢复快。结论:对复发性胬肉及化学烧伤后的假性胬肉,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效果优于结膜组。  相似文献   
39.
40.
超声乳化术(Phaeoemulsification,phaco)自1967年被Kelman医生首次应用于临床,经30年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已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推广,成为白内障手术最先进的技术之一。我院自1998年底引进此项技术以来,已为94例患者(100眼)施行了phaco手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