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21.
外固定支架作为复位和固定的一种工具,在复杂骨折的初始治疗中,具有迅速固定骨折、避免软组织进一步损伤的优势,但是作为后期的确定性治疗有一定缺陷,如钉道松动、钉道感染、骨不连、畸形愈合发生率高[1].故前期初始治疗的外固定支架需转换成内固定作为后期的确定性治疗,且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是安全的,但是转换的具体时机和方法还存在争议[2-6].本文就该方面应用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2.
陈文韬  刘伟  程峰  张文松 《心脏杂志》2015,27(3):310-313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随访调查,了解其远期预后情况,探讨影响AMI患者远期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三家三甲医院2003年1月~2013年12月初次确诊的AMI患者4 887例,收集其病例资料和初次实验室检查结果,电话随访患者出院后的服药及临床转归。根据临床结局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探讨可能影响AMI患者远期预后的因素。结果:4 887例患者中,预后良好患者3 829例(78.4%);预后不良1 058例(21.6%),包括死亡116例,再发心肌梗死32例,心力衰竭910例。①预后不良组患者的性别,体质量,心率,收缩压水平,舒张压水平,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心肌钙蛋白T(cTnT),脑钠尿肽(BNP),餐后2h血糖(Ph2P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水平与预后良好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②预后不良组患者的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心房颤动,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变量Logistical回归分析显示影响长期预后的因素为LVEDD(OR=3.10,P<0.01,CI 2.83-186.44),LDL-C( OR=2.90,P<0.01,CI 2.08-156.87)。结论:增大的LVEDD,增高的LDL-C可能为影响AMI患者远期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3.
本文对23例60~79岁的患肝、肾囊肿的老年病人采用B超或X线监视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酒精的硬化疗法。其中肝囊肿16例(男5,女11),平均年龄69岁,肾囊肿7例(男6,女1),平均64.5岁。由B超定位在皮肤上标志穿刺点,在X线监视下用12号长针常规穿刺,抽吸囊液。X线监视需向囊内注76%泛影葡胺。囊液吸尽再注入过滤并高压灭菌  相似文献   
24.
稳心颗粒对大鼠心室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大鼠左室壁跨膜动作电位的影响,从组织水平探讨稳心颗粒抗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记录大鼠心室肌组织心内膜心肌细胞的跨膜动作电位(TAP)。在基础周长500ms刺激下,分别观察1,5,10,15,20g/L稳心颗粒对标准台式液灌流心肌和含哇巴因台式液灌流心肌TAP的影响。结果①不同浓度的稳心颗粒浓度依赖性的延长动作电位时程(APD)、90%复极化时间(APD90);对动作电位幅值(APA)无影响。②含哇巴因台式液灌流之后,各浓度稳心颗粒使APD、APD90延长,对APA无影响,15g/L的延长作用最显著。对于哇巴因诱发的早期后除极和心律失常,各浓度的稳心颗粒均有抑制作用。结论稳心颗粒对心室肌APD的延长和对触发活动的抑制是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电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25.
1984年以来我们用经皮穿刺向囊内注射无水酒精的硬化疗法,治疗12例较大而有症状的肾囊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男10例,女2例。年龄40~70岁,平均54岁。右肾10,左肾2。均经B超、CT及肾盂造影诊断为肾囊肿。经穿刺囊液检查均为淡黄  相似文献   
26.
患者男 ,71岁 ,右上腹包块 2月 ,胀痛 10余天来院 ,查AFP 40 0 μg/L ;超声检查见肝左叶 13 5cm× 7 5cm之巨块状占位病变。右前叶 2 9cm× 2 1cm实质占位 ,门静脉左干之矢状部及囊部充满实质性稍强的肿物回声团 (图 1) ,右干内有小片条状肿物回声 ,提示原发性肝癌肝内转移 ,门静脉内转移癌栓。针吸活检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图 1 门静脉左支矢状囊部之癌栓充满该部  经研究与设计于 1999年 12月 14日首先对左叶巨大癌块行超声引导经皮植入微波凝固治疗。采用 6 0W ,2 45 0MHz,每次 30 0s,共 6次。对右叶小灶行酒精治…  相似文献   
27.
假性胰腺囊肿超声导向穿刺造影诊断(附9例报告)陈文韬,廉珂资料与方法男7例,女2例。年龄24~69岁。病程1个月至8年。经术前检查及准备后在B型超声的导引与监视下,确定腹壁上的穿刺点及不伤及其他脏器的进针路线。用长的G18穿刺针经皮常规穿刺,4例置管...  相似文献   
28.
目的:检测广州地区沙眼衣原体临床分离菌株对阿奇霉素敏感性及常见耐药基因。方法:收集Mc Coy细胞培养阳性的111株沙眼衣原体临床菌株,PCR法扩增阿奇霉素耐药相关23S rRNA基因、核糖体蛋白L4基因以及L22基因,进行电泳并测序;随机选取46株临床菌株进行阿奇霉素药敏试验。结果:111株沙眼衣原体均未见常见耐药基因突变。46株沙眼衣原体对阿奇霉素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08~0.32μg/mL,其中MIC_(50)、MIC_(90)分别为0.08μg/mL、0.16μg/mL。结论:广州地区沙眼衣原体临床分离菌株对阿奇霉素敏感且无常见耐药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29.
外固定支架作为复位和固定的一种工具,在复杂骨折的初始治疗中,具有迅速固定骨折、避免软组织进一步损伤的优势,但是作为后期的确定性治疗有一定缺陷,如钉道松动、钉道感染、骨不连、畸形愈合发生率高[1].故前期初始治疗的外固定支架需转换成内固定作为后期的确定性治疗,且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是安全的,但是转换的具体时机和方法还存在争议[2-6].本文就该方面应用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0.
病例男,64岁,以消瘦、右上腹包块、腹胀等来诊,经临床、实验室、CT、B超、X线胸片等检查诊断为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巨块型)晚期,肺转移、门静脉高压、腹水形成、肝功失代偿等。B超检查除上述肝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