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5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104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81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337篇
内科学   143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63篇
特种医学   135篇
外科学   275篇
综合类   690篇
预防医学   312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265篇
  7篇
中国医学   198篇
肿瘤学   6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家兔肋间神经移位膈神经恢复膈肌运动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家兔36只,随机分成3组,A组:右侧膈神经离断后,不做处理,4个月后再将左侧膈神经离断;B组:右侧膈神经离断后,随即用肋间神经移位膈神经,4个月后再将左侧膈神经离断;C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然后在不同时间点观察膈肌位移恢复率以及家兔血气变化.结果在任何时间点肋间神经移位组(B组)与未移位组(A组)膈肌位移率有明显差异(P<0.01),移位后4个月,B组与C组相比,虽在第4个月部分观察指标有差异(P<0.05),其余各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肋间神经移位膈神经能有效地恢复双侧膈神经离断后家兔的膈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电磁脉冲 (EMP)辐射对离体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 :6× 10 4V/m场强的EMP重复照射离体培养的角膜上皮细胞 5次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和生化检测仪 ,对辐射前后的细胞膜状态及上清液多种离子浓度进行检测。结果 :EMP照射后角膜上皮细胞膜表面出现多处大小不等的凹陷和穿孔。培养细胞上清多种离子浓度在照射后不同时间均有明显变化 ,其中K+ ,Ca2 + ,Fe2 + 浓度在照射后 2 4h明显升高。结论 :细胞膜是EMP作用于细胞的敏感靶部位 ,细胞膜穿孔是EMP非热效应的损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鉴定临床常见真菌菌种的方法。方法:选取真菌核糖体RNA的ITS区为靶基因,设计通用引物和种特异性探针,将3个属的6种临床常见真菌(白色念珠茵、热带念珠茵、光滑念珠茵、新型隐球菌、烟曲霉和黄曲霉)的种特异性探针加尾后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上;用标记生物素的真菌通用引物扩增11种医学真菌DNA,产物与固定在膜上的探针杂交。结果:通用引物可以扩增所试11种医学重要真菌的DNA,扩增片段长度约为560bp。6种真菌扩增产物只与其对应的探针杂交。结论:此方法快速、简便、特异,适合常规实验室开展。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对比扫描的最佳时间与技术。  相似文献   
105.
车祸所致的颅脑损伤(附42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由车祸引起的颅脑损伤426例,并与同期非车祸所致的496例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车祸所致颅脑损伤多较严重。且多为合并份,并发症亦多。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其发生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文章对其损伤的机理,临床特点以及诊断处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6.
建立肾穿刺术后持续性肉眼血尿的动物模型.经输尿管导管逆行肾盂灌注凝血酶,观察其止血效果,对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并探讨最佳止血效果的凝血酶剂量.  相似文献   
107.
程宇翔  陈歌  陈建  唐宇  李忠  刘俊才 《骨科》2022,13(3):198-203,211
目的 探讨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后不同的下肢冠状位力线对早期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对93例(102膝)UKA术后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下肢力线将102膝分为三组,轻度内翻组(0°~3°)36膝、中等内翻组(3°~6°)37膝和重度内翻组(6°以上)29膝。比较三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关节炎指数及膝关节功能活动度,评估病人术后满意度。结果 随访24~34个月,平均27.1个月。末次随访时各组WOMAC评分以及轻度内翻组、中等内翻组的活动度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内翻组、中等内翻组末次随访的活动度值均显著优于重度内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轻度内翻组和中度内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内翻组中有更多的病人(70%)认为非常满意(P=0.028)。结论 UKA术中将力线调整至内翻0°~6°均可获得不错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活动度,但UKA术后力线在3°~6°范围内的病人较0°~3°组可有更好的早期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Endostatin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ELISA法检测大肠癌患者(大肠癌组)术前及术后2周血清VEGF和Endostatin水平,并与大肠腺瘤患者(大肠腺瘤组)和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大肠癌组术前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大肠腺瘤组及对照组(P均〈0.01)。2)大肠癌组术前血清Endostatin水平显著高于大肠腺瘤组及对照组(P均〈0.01)。3)大肠癌组术前血清VEGF、Endostatin水平与原发肿瘤大小、细胞分化程度、区域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Dukes分期密切相关(P均〈0.05),与性别、肿瘤部位等因素无关(P〉0.05)。4)大肠癌组术后2周血清VEGF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而血清Endostatin水平较术前升高(P均〈0.01)。结论:大肠癌患者血清VEGF和Endostatin水平升高,且与原发肿瘤大小、细胞分化程度、区域淋巴结转移、肝脏转移及Dukes分期等因素有密切关系;血清VEGF和Endostatin水平是评价大肠癌恶性行为、预测浸润和转移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分析成人肠套叠的临床特点,探讨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对1996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46例成人肠套叠临床资料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术前确诊89例,占60.9%,其中B超10例,钡灌肠13例,肠镜6例,CT60例(67.5%).146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42例合并器质性病变,小肠病变占99例(69.7%),结肠病变占43例(30.3%),良性病变100例(70.4%),恶性病变42例(29,6%),143例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术或相应肠段切除术,2例行单纯复位,1例行复位后固定术.5例术后死亡,余均恢复良好.结论 提高对成人肠套叠警惕性是诊断的关键,检查应首选腹部CT,必要时可结合腹部彩超等检查,治疗则首选手术治疗,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发散式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与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联合治疗慢性跖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足跟痛于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就诊并诊断为慢性跖筋膜炎的患者6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41例;年龄20~68岁,平均(44.56±10.68)岁。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SWT治疗组(E组)、PRP治疗组(P组)和ESWT-PRP联合治疗组(联合组),每组20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4、12、24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改良足功能指数(revised footfunction index,FFI-R)。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24周采用超声测量跖筋膜厚度。结果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前VAS评分、FFI-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VAS评分、FFI-R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4周时联合组及E组优于P组(P<0.05),24周时联合组及P组优于E组(P<0.05)。治疗结束24周后三组患者跖筋膜厚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VAS评分与跖筋膜厚度存在正相关性。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发散式ESWT与PRP联合方案治疗慢性跖筋膜炎安全、有效、起效快、并发症少、治疗效果维持时间长,值得临床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