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双侧声带麻痹致Ⅰ度和Ⅱ度呼吸困难声门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量成人双侧声带麻痹致Ⅰ度和Ⅱ度呼吸困难时声门横截面积、声门后部最大横径和双侧声带夹角的大小,为Ⅰ度和Ⅱ度呼吸困难声门提供绝对量化指标.方法:成人双侧声带麻痹患者22例,其中Ⅰ度呼吸困难12例, Ⅱ度呼吸困难10例,使用电子喉镜、GME2000软件及测长仪对声门进行测量.制作双侧声带麻痹声门模型,用以校正喉镜图像测量的球面差.结果: Ⅰ度呼吸困难的声门面积为(32.96±1.51) mm2,声门后部最大横径为(3.89±0.45) mm ,双侧声带夹角为(21.27±4.38)°; Ⅱ度呼吸困难声门面积为(24.36±2.29) mm2,声门后部最大横径为(2.78±0.54 ) mm,双侧声带夹角为(14.98±3.08)°.结论:本研究为成人双侧声带麻痹所致的Ⅰ度和Ⅱ度呼吸困难声门面积、声门后部最大横径、双侧声带夹角提供准确的量化数据;提示各种解除成人双侧声带麻痹呼吸困难的手术术后声门面积大于(32.96±1.51) mm2,才能拔除气管套管,解除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加味麻杏石甘汤剂对喉部分切除患者术后临床症状、体征和误咽程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喉部分切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西医综合治疗(抗生素和气道湿化等的应用),治疗组在一般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具有健脾、清肺、化痰作用的加味麻杏石甘汤剂(每天2剂),疗程7天,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并采用惯用的吞咽功能判定标准对术后患者误咽程度进行评估。结果:临床症状和体征(咳嗽、咯痰、喘息、气短、哮鸣音)方面,两组治疗后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通过Ridit分析两组术后患者误咽程度,结果表明治疗组轻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341,P<0.001)。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清肺、化痰中药治疗喉部分切除术后患者,较之单纯使用西药治疗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减轻误咽程度,促进喉功能的恢复。联合运用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喉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疗效确切,可以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3.
规范化药物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规范化药物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依据2008年制订的"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对54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联合使用鼻内局部糖皮质激素、大环内酯类(14元环)药物、黏液促排剂和鼻腔冲洗规范化治疗并随访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中文版量表(SNOT-20CV)、Lund-Mackay CT方法和Lund-Kennedy鼻内镜方法进行主客观评分,综合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①规范化药物治疗3个月后,VAS、SNOT-20CV、CT和鼻内镜整体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②慢性鼻-鼻窦炎伴息肉(CRSwNP)组和慢性鼻-鼻窦炎不伴息肉(CRSsNP)组治疗前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RSwNP组药物治疗3个月后主观评价有效率为66.7%,CT评价有效率为94.4%;CRSsNP组的主观评价有效率为91.7%,CT评价有效率为97.2%。③CRSwNP组和CRSsNP组比较,主观疗效中仅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好转率和无效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CT评价中,治愈率和好转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CRS患者以其自测为基础的主观调查表与客观评估之间呈正相关性。结论:联合鼻内局部糖皮质激素、大环内酯类(14元环)药物、黏液促排剂和鼻腔冲洗规范化治疗CRS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悬壅垂腭咽成形+舌根射频减容(伴或不伴下鼻甲射频)+颏舌肌前移术(UPPP+RF+GA)手术方案对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确诊42例重度OSAHS患者,对其中22例进行UPPP+RF+GA多平面综合手术治疗(治疗组);20例患者未行任何治疗(未治疗组),在术前1 d及术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检查,记录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血氧饱和度(SO2),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0-IR),评估该手术治疗对重度OSAHS患者IR的影响。另选择2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①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比较,以及治疗组术前与术后比较,IR各指标(FBG、FINS、HOM0-I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②重度OSAHS患者FPG、FINS和AHI呈正相关,与SO2呈负相关。结论:OSAHS与IR之间存在独立相关性,UPPP+RF+GA手术治疗能改善重度OSAHS患者的IR。  相似文献   
25.
噪声习服对耳蜗外毛细胞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噪声习服对正常清醒豚鼠耳蜗外毛细胞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90 dB(A)的宽带噪声对20只健康豚鼠进行连续14天的习服暴露,每天暴露8小时.分别于暴露前、暴露14天和暴露停止后7天及暴露停止后14天测试豚鼠DPOAE听力图(DP-gram)及1~8 kHz各频率的输入/输出(I/O)函数曲线.结果 DP-gram的测试结果显示噪声习服暴露使豚鼠低频段(1~3 kHz)DPOAE的幅值升高,其中2及3 kHz升高最为明显,分别为5.0及7.5 dB(P<0.05);使高频段(4~8 kHz)DPOAE幅值出现轻度降低.在I/O曲线的测试结果中,噪声习服暴露使低频(1~3 kHz)高强度段(50~70 dB SPL)DPOAE的幅值升高,高频段(4~8 kHz)幅值轻度下降,在噪声暴露停止后14天又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噪声习服暴露可以使豚鼠耳蜗外毛细胞低频段的主动性增强.  相似文献   
26.
咽淋巴环非霍奇金淋巴瘤21例诊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咽淋巴环包括腭扁桃体、咽扁桃体及舌扁桃体等在内的环状淋巴组织。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常侵犯咽淋巴环,其中以腭扁桃体最易受累,鼻咽与舌根累及者极少。我院1991年3月~1995年3月共收治21例,现将有关的病理、诊断及治疗经验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21例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6~78岁(平均32.6岁)。原发于腭扁桃体13例,舌根扁桃体2例,咽扁桃现: 吞咽痛或咽异物感16例,鼻塞、流脓涕1例,颈淋巴结转移5例,全身淋巴结肿3例,发热17例。个别病例还伴有白血病表现、皮疹、肝脾肿、腹腔或纵隔淋巴结转移、眼及鼻部受累等。19例存…  相似文献   
27.
目的:检测RECK蛋白与微血管密度(MVD)在外耳道及中耳鳞癌中的表达并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6例外耳道及中耳鳞癌组织中RECK与CD34标记的MVD.结果:RECK在外耳道及中耳鳞癌中阳性率为42.3%,在外耳道皮肤中阳性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耳道及中耳鳞癌中MVD为(33.58±3.04)个/HP,外耳道皮肤中为(22.50±5.22)个/HP,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耳道及中耳鳞癌中RECK的表达和MVD、组织学分级及肿瘤分期密切相关.RECK和CD34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RECK和CD34的表达呈负相关,二者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在外耳道及中耳鳞癌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二者联合检测可望成为外耳道及中耳鳞癌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分子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8.
本文结果提示:(1)CO_2CP测定无实用价值,应作电解质测定及血气分析方可正确判断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的程度及类型,且有腹水者明显比无腹水者严重而复杂;(2)以低钾、低钠、低氯血症及代谢性碱中毒,尤以混合型酸碱失衡为多见。  相似文献   
29.
李某,男性,52岁,因多饮,多尿,多食14年,双下肢不能下地2个月,于1985年3月10日入院,住院号235537,患者于1971年因出现三多症状在外院诊断为糖尿病,用降糖药物治疗,因服药后症状已基本控制,故未经常去医院检查血糖、尿糖,亦未能长期坚持服用降糖药物。1983年曾因症状加重一度应用胰岛素方得以控制,以后则仍间断服降糖药物。1984年11月开始感下肢无力,发麻,并逐渐加重,近2个月来不能下地。甚至在床上翻身亦感艰难而转来我院.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影像学特征,以便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肝脏IMT患者行全腹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并经手术切除及病理确诊。结果影像学特征表现CT平扫低密度,可见中央液化坏死区,增强由边缘至中央扩展呈渐进性强化,最终与肝脏呈等密度强化。肝脏IMT病理学切片为梭细胞密集型。结论肝脏IMT分界清,增强可呈"慢进慢出"特征性变化。根据病理学检查及影像学特征对诊断此病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