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 :研究顺铂联合足叶乙甙腔内化疗治疗恶性体腔积液患的疗效。方法 :45例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按常规胸、腹腔穿刺抽液后腔内注入顺铂、足叶乙甙 ,观察疗效及毒性作用 ,并与 3 2例抽液后行全身化疗者进行比较。结果 :腔内化疗完全缓解 2 7例 (6 0 %) ,部分缓解 1 1例 (2 4 .4%) ,总有效率 84.4%,副作用轻微 ,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全身化疗。结论 :顺铂联合足叶乙甙腔内化疗治疗恶性体腔积液 ,明显提高疗效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2.
中药预防和治疗放化疗所致口腔溃疡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临床随机对照观察中药外用(漱口)对鼻咽癌放疗所致口腔溃疡(放射性口腔炎)的预防作用和内服外用中药对化疗所致口腔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预防观察在放疗期间采用中药外用和未用两组观察口腔溃疡发生率差异。治疗观察采用中药内服和外用与西药局部处理两组对照观察疗效差异。组间率的差异采取χ^2检验。结果:预防观察用药组口腔溃疡发生率15%(3/20),未用药组90%(18/20),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观察中药组总有效率96.7%(29/30),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86.7%(26/30),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外用预防放射性口腔炎,方法简便经济,预防效果显著,尚未见类似报道;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化疗所致12腔溃疡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临床初步评价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和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所致心包积液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选用20例非小细胞肺癌并发癌性心包积液患者,心包穿刺引流积液后注入rmhTNF(5~10)×106U/次,每周给药1次,用顺铂作对照,观察其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rmhTNF平均给药2.5次,有效比为9/10,其中CR 6/10,PR 3/10;顺铂对照组平均给药4次,有效比为7/10,其中CR 3/10,PR 4/10。两组发热和胸痛发生率接近,对照组恶心呕吐较重,rmhTNF组未见到明显胃肠道和骨髓抑制毒副反应。结论临床初步评价结果提示大剂量rmhTNF局部给药是治疗癌性心包积液的有效手段,毒副反应可耐受,有深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54.
55.
目的 观察健脾除湿法组方治疗恶性肿瘤患者黄厚苔、食欲减退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56例具有黄厚苔、食欲减退体征和症状的肿瘤患者,采用自拟健脾除湿法组方治疗,观察舌苔和食欲的变化.结果 经该法治疗后,肿瘤患者的舌苔和食欲均有好转,有效率91.07%.结论 健脾除湿法治疗肿瘤患者黄腻苔、食欲减退有较好疗效,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6.
目的:应用胰激肽原酶治疗2型糖尿病(T2DM)早期肾病患者,观察尿微量白蛋白及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变化。方法:T2DM早期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0~200μg.min-1)70例随机分为胰激肽原酶治疗组40例及非治疗组30例,测定血糖及血脂、UAER、CRP、FIB等。另选30例正常健康者作对照组。结果:血糖、TG、CRP、FIB、UAER在2组均有下降,治疗组与非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HDL逐渐升高,2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可在降低TG、CRP、FIB水平的同时,降低UAER水平,使用胰激肽原酶进行干预可有效减轻DN患者微量白蛋白尿。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DM)尿微量白蛋白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DM早期肾病(DN)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0~200)μg/min)60例,另选30名健康者(NC)和30例单纯DM患者作对照,测定血糖、UAER、CRP及血肌酐等.结果:DM组较NC组FPG、CRP明显升高;DN组较NC组FPG、CRP、UAER亦明显升高,P<0.05:DN组较DM组CRP、UAER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患者UAER与CRP呈正相关.结论:CRP作为一种炎症因子参与DN的发生和发展,DM中进行CRP、UAER的测定对于早期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8.
目的 研究从糖耐量正常、糖耐量减低至糖尿病发展过程中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探讨二者与糖尿病早期动脉硬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选取糖耐量正常者30例(NGT组)、糖耐量减低者50例(IGT组)、2型糖尿病(T2DM)患者55例(T2DM组),检测3组受试者血生化指标及sVCAM-1、sICAM-1水平,用超声检测颈动脉IMT.结果 NGT组、IGT组、T2DM组受试者血sVCAM-1、sICAM-1水平及颈动脉IMT逐渐增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研究显示,颈动脉IMT与血清sVCAM-1、sICAM-1成正相关,sICAM-1和sVCAM-1与体质指数、餐后2 h血糖、三酰甘油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糖代谢异常早期即有炎症反应发生,并导致了血管内皮损伤,参与了糖尿病动脉硬化的整个进程.血清sVCAM-1和sICAM-1水平升高与肥胖、糖脂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