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82篇 |
免费 | 110篇 |
国内免费 | 7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篇 |
儿科学 | 7篇 |
妇产科学 | 12篇 |
基础医学 | 94篇 |
口腔科学 | 39篇 |
临床医学 | 348篇 |
内科学 | 153篇 |
皮肤病学 | 6篇 |
神经病学 | 58篇 |
特种医学 | 144篇 |
外科学 | 183篇 |
综合类 | 562篇 |
预防医学 | 194篇 |
眼科学 | 21篇 |
药学 | 218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154篇 |
肿瘤学 | 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6篇 |
2023年 | 40篇 |
2022年 | 62篇 |
2021年 | 62篇 |
2020年 | 55篇 |
2019年 | 55篇 |
2018年 | 54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45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84篇 |
2013年 | 114篇 |
2012年 | 125篇 |
2011年 | 131篇 |
2010年 | 127篇 |
2009年 | 118篇 |
2008年 | 151篇 |
2007年 | 125篇 |
2006年 | 123篇 |
2005年 | 114篇 |
2004年 | 101篇 |
2003年 | 89篇 |
2002年 | 76篇 |
2001年 | 73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46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 分析急性脊柱脊髓损伤的伤情、合并伤和并发症,提出早期治疗原则。方法 对1352例急性脊柱脊髓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脊髓完全性损伤875例、不完全性损伤477例;合并症有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褥疮等;合并伤有颅脑损伤、四肢骨盆骨折、血气胸等。保守治疗包括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高压氧治疗、脱水剂、神经营养药物等;对存在脊柱不稳、脱位和脊髓压迫者,进行减压内固定手术;合并伤均给予专科处理。结论 应重视急性脊柱脊髓损伤的现场急救,进行及时正确的早期处理;应重视处理合并伤,预防脊髓继发性损伤和并发症;早期康复指导是提高救治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72.
仅尿中发现骨髓瘤细胞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骨髓瘤极易累及肾脏 ,很多患者长时间被误诊为肾脏疾病而未得到早期诊治。我们发现了 2例被诊为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的患者仅尿中检出散在或成团存在的骨髓瘤细胞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 2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2 2岁和 33岁。于 1995 - 0 2、19 相似文献
73.
华支睾吸虫乳酸脱氢酶(CsLDH)亚细胞及虫体组织定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真核表达华支睾吸虫乳酸脱氢酶基因并研究CsLDH的亚细胞及虫体组织定位。方法构建pEGFP-N1-CsLDH真核表达质粒,转染HeLa细胞,通过绿色荧光蛋白标签GFP的示踪来揭示CsLDH在HeLa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CsLDH的虫体组织定位。结果双酶切和测序均表明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EGFP-N1-CsLDH构建成功,经RT-PCR鉴定转染正确的HeLa细胞能稳定表达,部分HeLa细胞的细胞膜出现强烈的绿色荧光;免疫组织化学的结果显示CsLDH主要定位成虫的表膜,口、腹吸盘,咽及肠支处。结论华支睾吸虫乳酸脱氢酶为定位于虫体皮层和消化道界面的膜蛋白。 相似文献
74.
81例流行性乙型脑炎"三关"护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由于发病急、来势凶、变化快、重症者伴中枢性呼吸衰竭,病死率高达20%-50%。在抢救过程中护理的好坏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现将我院1999年7-9月收治的81例乙脑患者“三关”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哌拉西林对重症肺炎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用肺炎克雷伯菌构建重症肺炎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50 mg/kg哌拉西林)、中剂量组(100 mg/kg哌拉西林)、高剂量组(200 mg/kg哌拉西林)、anti-miR-con+模型组、anti-miR-127-5p+模型组、anti-miR-con+高剂量组、anti-miR-127-5p+高剂量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β水平;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测定试剂盒检测MPO活性;Western印迹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p-p65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iR-127-5p表达水平。结果 重症肺炎大鼠模型中炎症因子IL-6、TNF-α、IL-1β水平升高,MPO活性升高,MMP2、MMP9、p-p65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升高,miR-127-5p相对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哌拉西林处理后,重症肺炎大鼠中IL-6、T... 相似文献
76.
高血压与多种代谢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高血压与多种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 对已开发的"高血压防治网络管理系统"入网的高血压患者1459例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高血压合并各种代谢异常的有1048例占71.8%,其中合并1种代谢异常的有696例占47.7%、2种及2种以上代谢异常的有352例占24.1%.男性高血压861例有73.5%的病人合并代谢异常,女性高血压598例有69.4%的病人合并代谢异常.对高血压合并多种代谢异常的病人,在积极控制血压的同时,采取综合措施使多种代谢异常的各项指标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可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以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结论 血压达标与多种代谢异常的有效干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7.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GRACE和TIMI危险评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和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危险评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评价GRACE和TIMI危险评分对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预测的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4月住院的NSTE-ACS患者共1082例,以相关临床预测变量对其分别进行GRACE和TIMI危险评分,以及行冠状动脉造影,分析不同危险分层系统中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及GRACE和TIMI危险评分与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GRACE和TIMI危险评分分值的增加,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支数及狭窄的程度呈增加的趋势.结论:GRACE和TIMI危险评分对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痛变支数、狭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高血压合并疑似或明确冠心病患者119例,入院后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术,采用Gensini积分法评价冠脉狭窄程度。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和病史,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cy和ADMA。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H型高血压组Hcy、ADMA水平和冠心病患病率显著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P均0.05);H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Gensini评分显著高于非H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P均0.05);冠心病患者Hcy水平与ADMA水平和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和ADMA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Hcy和ADMA水平均显著升高,Hcy水平与ADMA水平和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Hcy和AMDA均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检测Hcy和AMDA水平或可用于预测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发病风险和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顺产后尿潴留产妇的早期护理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本院160例顺产后尿潴留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各80例.观察组实行早期护理,参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疼痛评分、应对行为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应对行为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无水乙醇阻滞术对腹部癌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5例上腹部疼痛的晚期癌肿患者,于超声引导下行经皮腹腔神经丛无水乙醇阻滞术,根据患者耐受性及肿块范围,逐渐注射无水乙醇20~35mL。分别于术后第2、4、8、12周观察镇痛有效率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术后12周,1例胰腺癌晚期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2、4、8及12周的镇痛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3.33%、86.67%和85.7l%。术后出现1~2级不良反应,体位性低血压2例,腹泻1例,恶心、呕吐3例,穿刺部位胀痛1例,予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腹腔神经丛无水乙醇阻滞术治疗上腹部癌性疼痛的效果确切,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