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4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70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94篇
口腔科学   39篇
临床医学   348篇
内科学   153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58篇
特种医学   144篇
外科学   182篇
综合类   562篇
预防医学   194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218篇
  2篇
中国医学   154篇
肿瘤学   62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郭华  王平  陈祝元  张俊梅 《四川医学》2000,21(3):219-220
目前认为 ,某些与血栓形成有关的疾病 ,在血栓形成之前 ,其体内已存在一种被称为血栓前状态的病理过程。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老年COPD患者的凝血状态与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关系 ,从一个侧面阐述此类患者的血栓前状态。1 临床资料表 1 COPD组和对照组血小板相关参数的比较 ( x±s)例数对照组 30例COPD组 50例PGMP - 1 4 0 (% ) 8 36± 1 2 71 7 91± 3 56 <0 0 5LIMP -CD63(% ) 1 5 4± 2 66 2 7 0 4± 9 2 2 <0 0 1PLT(× 1 0 9/L) 1 2 2 2 9± 40 2 71 35 1 6± 44 79>0 0 5PCT(% ) 0 1 4 1± 0 …  相似文献   
52.
目的 介绍8例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枢椎脱位颈枕后路钉棒系统辅助下齿状突复位的技术要点及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8例,所有患者都选用强生公司钉棒系统、Y型枕骨板和钛棒,其中行双侧C2椎弓根螺钉固定4例,行双侧C2椎弓根螺钉及双侧C3侧块螺钉固定3例,行右侧C2椎弓根螺钉、左侧C3侧块螺钉及双侧C4侧块螺钉固定1例。术前后均行X光片、CT扫描观察齿状突复位效果及螺钉位置, 通过比较术前术后钱氏线( CL)、寰椎齿突间隙(ADI)和延髓脊髓夹角(CMA), 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8例患者中手术后齿状突均达到不同程度的复位,CT复查螺钉位置理想,所有病例均形成良好骨性融合。随访2~40个月, 所有患者术前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1例患者术后出现吞咽固体食物困难,对症治疗1月后好转。结论 颈枕后路钉棒植入并撑开技术可以有效地治疗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解除齿状突脱位导致的压迫症状。  相似文献   
53.
1病历报告 患者,女,65岁,退休干部.因高血压病史10年,乏力、水肿、腰痛15d,于2002年3月4日住心内科.患者10年前诊断原发性高血压,长期口服硝苯地平治疗,偶测血压150~130/95~70mmHg,无水肿,夜尿增多,能胜任一般体力劳动.入院前15d因食海鲜后腹泻数次,随后感乏力、腰痛,颜面及双下肢水肿,无发热、血尿、便血.既往无糖尿病及尿频、尿急、尿痛史.停经12年.入院体检:T36.5℃,BP 145/100mmHg.皮肤、巩膜无黄染,无淤斑,无明显贫血貌,颜面轻度水肿,口唇无发绀.  相似文献   
54.
55.
背景神经纤维疾病的患者经常被推荐做复合动作电位相对不应期的测定,但其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的特性始终并未完全证实.目的通过蟾蜍坐骨神经复合动作电位的实验,更加全面地阐述复合动作电位相对不应期爆发动作电位的特点.设计随机非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由首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6只蟾蜍,在同一生理学实验室被处死来做实验.干预以不同的刺激强度和组合方式刺激神经.主要观察指标用NSA-Ⅲ医学信号处理系统记录相对不应期发生动作电位的幅度.结果在相对不应期的同一时刻,较强的刺激会引起较大幅度的复合动作电位,并且在同样的刺激强度下,不会产生太大变化.结论在同一时期对相对不应期的刺激可引起不同阈值的神经纤维不同概率性的兴奋,但它们可以固定的概率性叠加,以形成稳定的动作电位.此外,神经干中A类神经纤维的最短绝对不应期可以通过足够强的刺激来测定.  相似文献   
56.
57.
套入式血管生成是最近报道的一种与出芽式血管生成完全不同的肿瘤血管生成方式。套入式血管生成的关键环节是跨血管管腔微柱的形成,根据微柱出现的位置、时间和频率的不同,套入式血管生成存在着不同的方式。对这一新的血管生成过程的研究,可为建立肿瘤新的促血管生成和抗血管生成治疗方法奠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8.
奎的平与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奎的平、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奎的平组(30例)与氯丙嗪组(为对照组30例)进行了3个月的临床研究,用PANSS、WHO.QOL-100分别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和生活质量。结果 3个月治疗后奎的平组患者PANSS总分和阴性因子分改善优于氯丙嗪组;奎的平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除精神支柱外均有明显提高;氯丙嗪仅能部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对患者的生活、心理和独立性领域没有明显改善。结论 奎的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改善优于氯丙嗪。  相似文献   
59.
目的比较大面积脑梗死内科保守治疗和去骨瓣减压治疗的疗效,探讨去骨瓣减压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手术时机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71例大面积脑梗死伴脑疝患者,根据患者手术时机、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Ⅰ组(晚期手术治疗组,21例)、Ⅱ组(早期手术治疗组,29例)和Ⅲ组(保守治疗组,21例),以BI评分评定各组临床效果,观察1个月后各组病死率、6个月后各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Ⅰ组和Ⅱ组病死率明显低于Ⅲ组(P均<0.01),Ⅰ组和Ⅱ组病死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Ⅰ组和Ⅲ组6个月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Ⅱ组和Ⅰ组6个月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术可明显降低大面积脑梗死伴脑疝患者病死率,早期手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0.
螺旋CT征象与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间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RCC)的螺旋CT(SCT)征象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间的关系.方法 对34例行SCT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RCC,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染色,检测肿瘤中PCNA的表达.结果 ①34例RCC的PCNA阳性表达20例(58.8%).SCT上,PCNA阳性表达和细胞核分级在瘤周无环状低密度影组、肿瘤中心有坏死不强化区组、瘤体直径>3.0cm组分别高于瘤周有环状低密度影组、肿瘤内无坏死区组、直径≤3.0cm组(P均<0.05).②细胞核分级Ⅲ级组PCNA阳性表达高于细胞核分级Ⅰ Ⅱ级组(P<0.05);Robson分期Ⅲ Ⅳ期组PCNA阳性表达高于Ⅰ Ⅱ期组(P<0.05).结论 RCC的部分SCT征象与PCNA的表达有关,可用于预测RCC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