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14.
目的:研究双能CTA下肢动脉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3例患者进行双能下肢CTA检查,得到双能去骨后的图像(包括去除钙化斑块后的图像)及传统手动去骨后的图像,分别记录两者去骨时间及对各血管节段的侵蚀度。其中13例患者1周内行血管造影检查,并进行相同血管节段对照研究。结果:双能去骨时间(1.86±0.28)min低于传统手动去骨时间(5.54±0.63 min),P<0.01,t=-34.962;共对903节段血管进行分析,血管侵蚀率前者低于后者,且最常发生于小腿部血管(χ2=4.13,P<0.05)。CTA与DSA对下肢动脉狭窄程度诊断一致性非常好,K=0.953,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8.8%、93.3%、96.9%。结论:双能自动去骨方法较传统手动去骨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小腿部血管的显示率,自动去斑块功能可提高狭窄程度判定的准确性。双能CTA在评价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方面与DSA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是下肢动脉疾病的一种可靠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关于胸部计算机X线摄影质量控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胸部计算机X线摄影质量控制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胸部影像质量。方法:选择质量控制前后胸部CR照片各100例,评价胸部七个部位的显示情况。结果:经统计学χ2检验,质量控制前后胸部CR照片两者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7.44,P<0.01),质量控制后胸部CR照片质量明显提高。结论:通过对胸部计算机X线摄影各环节进行质量控制,胸部CR影像质量明显提高。摄影技术是胸部X线成像的关键,可以通过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胸部影像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16.
探讨数字化放射科医用显示器的选择、使用和维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放射科在实现数字化后,工作模式有较大的转变,特别是数字化建设促使了影像诊断由传统的硬拷贝阅读转变为软拷贝阅读。配合软拷贝阅读的发展趋势,医用显示器成为影像诊断的主要工具。本文着重探讨数字化放射科室医用显示器的选择、日常使用和维护情况,以便更好地在日常工作中,提高对医用显示器重要性的认识,综合考虑显示器的性能、售后服务、维护成本,选择性价比高的显示器,根据使用目的、图像种类,选择合适的配置以达到最佳效果,进一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中药鼻腔给药是中医内病外治的主要手段之一。现代科学研究发现,鼻腔给药具有起效快、无肝脏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高及脑靶向等特点,目前已成为国际药剂药理学界的热门研究课题。近十年来,中药鼻腔给药研究在临床和实验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女,58岁,发现左颞部肿物伴间断性疼痛1年,1年来肿物渐增大,疼痛逐渐加剧,尤以近3个月为重。查体:左颞部见4 cm×3 cm×1 cm肿物,触之边界清楚,质硬,压痛不明显,溶骨样改变。左颞及颞下窝、眼眶内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突向眼眶并推压眼肌(图1~3)。手术及病理所见:左颞及颞下窝有肿瘤突出,无明显包膜,质硬,不活动。咬取浸润骨及肿瘤,分块切取,血供不丰富。肿瘤自眶外侧壁长入眶内,肿瘤基底部与蝶骨脊外侧硬膜相连。病理诊断:脑膜瘤(图4)。讨论:本例患者病变累及广泛,有骨质改变及软组织肿块,发生于左侧眶骨外侧壁、左侧部分颞骨及额骨,术前未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对影像板暗盒做的改进方法。该方法解决了CR图像左右不易区分的情况。应用此法普遍反映工作方便、快捷、准确。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