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9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比较分析1000Hz、226Hz探测音声导纳在3岁龄内正常婴幼儿与中耳炎患儿中的测试结果和诊断价值。方法:对195例(321耳)正常婴幼儿与122例(171耳)中耳炎婴幼儿,做226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1 000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及共振频率测试,运用SPSS11.0软件对峰导纳、斜率及共振频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按年龄分组计算均值、标准差、中位数、5%分位数、95%分位数及95%置信区间,并检验正常婴幼儿与中耳炎婴幼儿在1 000Hz探测音峰导纳,226 Hz探测音峰导纳、斜率等测量值差别的统计学意义;并分别计算以1 000Hz探测音峰导纳,226Hz探测音峰导纳、斜率等测量值作为诊断标准时,出现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并做χ2检验。结果:1 000Hz峰导纳的正常值判断值定为≥0.2时,0~12个月龄组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3.07%、1.84%;正常值判断值定为≥0.3时,13~24个月龄组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3.26%、5.26%,25~36个月龄组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1.52%、0.00%;正常婴幼儿与中耳炎婴幼儿的226Hz探测音声导纳斜率组间比较,其中0~12个月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226Hz探测音斜率作为诊断标准时,中耳炎婴幼儿在13~24个月龄组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44.57%、31.58%,25~36个月龄组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16.67%、6.67%。结论:①1 000Hz探测音声导抗测试在诊断0~36个月婴幼儿中耳炎时,准确性优于226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建议3岁龄前的婴幼儿应采用1 000Hz探测音鼓室导纳图来评估中耳功能;②0~12个月龄内婴儿将正峰≥0.2mmho作为正常标准较为合理,13~36个月龄内幼儿将正峰≥0.3mmho作为正常标准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6月龄正常婴儿听性脑干反应(ABR)的变化规律,建立小婴儿ABR波I、III、V潜伏期及波间期正常参考值。方法对166例(269耳)1月龄、141例(226耳)2月龄、111例(177耳)3月龄、58例(96耳)4月龄、78例(121耳)5月龄和45例(76耳)6月龄正常婴儿进行短声(click)ABR测试,分析反应阈及各波潜伏期、波间期。结果1~6月龄正常婴儿ABR反应阈均值为16.18±5.35dBnHL,波V潜伏期均值9.03±0.49ms,各月龄组反应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80dBnHL刺激声强度时,波I、III、V引出率均为100%,随着刺激声强的降低,以波V的稳定性最好,波I消失最快,各波潜伏期均延长,标准差增大,各波间期缩短。在同一刺激声强下,随着月龄的增长,波I潜伏期无明显变化,波III、V潜伏期和I—III、III—V、I—V波间期均有明显缩短。在4月龄前波III、V潜伏期和I—III、III—V、I—V波间期各月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月龄后各月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1~6月龄正常婴儿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反应阈的正常值为16.18±5.35dBnHL;下丘以下听觉神经传导径路在出生后1~4月有较快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3.
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婴儿听力追踪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婴幼儿的听力变化及其特点。方法:对使用ABR、DPOAE、声导抗而未通过听力筛查的新生儿分别在3月龄及6月龄时行客观听力检查,将2次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DPOAE在3月龄时测试假阳性率为9.6%;6月龄的复查和3月龄的初查相比较,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者听力基本无改变,而轻-中度听力损失者转化为正常或听力改善所占的比例较高;将3月龄和6月龄2次ABR检查所得的ABR阈值,分左、右耳侧,前、后比较,左侧t=3.496,P〈0.01,右侧t=5.57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未通过DPOAE筛查者不能立即作出听力损伤的结论,必须与ABR检查相互结合,相互补充;重度以上的听力损失者3月龄的早期诊断和6月龄的早期干预是可行的,而轻-中度听力损失者应进行至少2次以上的听力检测和6个月以上的追踪,并根据听觉行为测试和日常生活观察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后才可得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