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199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总结吴学苏教授以“五个结合”为特色治疗糖尿痛足的诊疗思路.[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收集吴学苏教授多年治疗糖尿病足的典型病例,分析、总结其“五个结合”诊疗特色.[结果]多学科共同参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平台治疗糖尿病足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作用.[结论]吴学苏教授提出的诊疗思路及诊疗特色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2.
目的:比较2015年版Beers标准,2014年版STOPP/START标准及中国潜在不合理用药(PIM)初级判断标准的异同,为完善中国标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3月于某三甲综合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医嘱,以前述3个标准为评价依据进行对比分析,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患者417例依照中国PIM初级判断标准,审查出潜在不适当用药有184例(44.1%),且列出了药物风险点;依照Beers标准,除潜在不适当用药230例(55.2%)外,还审查出应谨慎使用药物225例(54.0%),非抗感染药物间相互作用6例(0.2%)及因肾功不全使用非抗感染药物的警示病例60例(14.4%)三部分内容,且每个推荐条目都注明相应的证据分级和推荐强度。STOPP/START标准按生理系统分类,除潜在不适当用药195例(46.8%)外,还审查出处方遗漏97例(23.3%)。3个标准均未涉及评价中成药。结论:三个标准在适用对象及关注点上相似,但在编排及内容上有区别,在潜在不合理用药的评判中中国标准缺乏药物相互作用、重复用药及中成药潜在不适当用药条目。此外,中国标准亦缺乏Beers标准的谨慎使用药物及STOPP/START标准的处方遗漏医嘱。同时,该院心血管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不适当用药情况较严重且用药品种偏多,合理用药水平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33.
杜适序  刘帅  余佳  阿怀红  邵鑫  吴辉  肖舒恒  张斌 《广东医学》2021,42(12):1505-1511
目的 比较某高校不同海拔校区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及睡眠状况,探索高海拔对心理和睡眠状况的影响。方法分别对高海拔校区(西宁,海拔2 260 m)的2 485名和低海拔校区(成都,海拔500 m)的80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中国大五人格问卷极简版(CBF-PI-15)、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清晨型与夜晚型量表-5项(MEQ-5)。结果总体而言,大学生存在焦虑(28.2%)、抑郁(55.4%)、失眠(42.8%)、日间嗜睡(25.1%)等症状的比例较高。高海拔校区大学生日间嗜睡症状(27.0% vs 19.0%,P<0.05)发生率较低海拔校区高,抑郁症状(53.0% vs 62.7%,P<0.05)及失眠症状(40.3% vs 50.6%,P<0.05)发生率较低海拔校区低。两校区大学生焦虑症状、昼夜节律类型的发生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焦虑:27.7% vs 29.8%;清晨型:19.3% vs 20.7%;夜晚型:9.5% vs 11.6%,均P>0.05)。高海拔校区是大学生日间嗜睡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OR=1.663,95%CI 1.350~2.048,P<0.01),抑郁和失眠症状发生的保护因素(抑郁OR=0.792,95%CI 0.666~0.943;失眠OR=0.787,95%CI 0.664~0.932,P均<0.01)。结论焦虑、抑郁、失眠、日间嗜睡等症状在不同海拔校区大学生中普遍存在。高海拔校区大学生的日间嗜睡症状多见,抑郁及失眠症状少见。与低海拔校区(成都)相比,高海拔校区(西宁)增加大学生的日间嗜睡症状发生风险,减少抑郁和失眠症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湿热困脾证、气阴两虚证患者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和功能差异.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的T2DM湿热困脾证患者62例,气阴两虚证患者60例,收集其血清及粪便样本,比较两证型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糖脂代谢,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  相似文献   
35.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高发病率与致残率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治疗本病,从整体调节入手,立足于辨证论治,主张分型、分期施治,亦有专方专药,重视内外结合、整体与局部结合、中西医结合、防治结合的综合治疗原则,标本兼顾,虚实并举,用药灵活,疗效显著,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糖尿病足的治愈率及有效率,降低了致残率。故综述糖尿病足病因病机、内外治疗方法等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在SD大鼠心室肌细胞在缺血再灌注损伤(IRI)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心室肌细胞,继而用脂质体转染pc DNA3.1-full length HIF-1α和空载至心室肌细胞;建立体外心肌细胞IRI模型;分成处理后培养6 h和5 d两个检测体系;MTT法检测细胞活性,Western印迹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心室肌细胞缺血再灌注(IR)后细胞活性下降,凋亡率上调。在转染pc DNA3.1-full length HIF-1α质粒后,细胞活性明显增加,bcl-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上调,凋亡受到抑制;转染pc DNA3.1-full length HIF-1α组培养5 d后虽然HIF-1α仍高表达,但VEGF和bcl-2表达量下降,细胞活性下降,凋亡率升高。结论大鼠心室肌细胞IR后活性下降,凋亡增加;短时间内HIF-1α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细胞,增强细胞活性,抑制凋亡;但长期作用后,HIF-1α对IRI的心肌细胞并未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体外原代培养的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RA-FLS)中是否存在巨自噬现象以及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发病机制.方法:培养原代RA-FLS,以骨关节炎(OA)患者膝关节滑膜组织中培养的骨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OA-FLS)作为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鼻用激素和克拉霉素联合用药对慢性鼻-鼻窦炎(CRS)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30例CRS患者随机分成3组,即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组(42例)、克拉霉素组(45例)和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联合克拉霉素组(43例),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采用主观症状自评治疗效果及Lund-Mackey鼻窦CT评分。结果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联合克拉霉素组自评得分[(2.39±0.58)分]显著低于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组[(3.98±1.57)分]和克拉霉素组[(4.12±1.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und-Mackey鼻窦CT评分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联合克拉霉素组[(2.61±0.91)分]显著低于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组[(4.33±1.05)分]和克拉霉素组[(4.37±0.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和克拉霉素联合用药治疗CRS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孙思邈治疗消渴病的遣方用药规律。方法:整理《千金要方》卷二十一、《千金翼方》卷十九中治疗消渴病的76首方剂用药,将其录入仓公诊籍国医脉案数据记录挖掘系统统计药物使用、性味归经频次,采用关联分析、聚类分析法挖掘孙思邈治疗消渴病的用药特点和配伍规律,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对聚类分析所得核心方药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分子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治疗糖尿病的可能分子作用靶点。结果:共纳入方剂76首,所用药物136味。药物使用频次前5位分别为天花粉、甘草、麦门冬、黄连、生地黄;频次前3位的药类分别为清热泻火药、补气药、补阴药;药性使用前4位分别为平、寒、微寒、温,药味使用频次前4位分别为甘、苦、辛、微苦;前5位归经依次是胃经、肺经、心经、脾经、肾经;关联分析得到常用2味、3味药物组合共计30个;聚类分析得到3类常用方药组合;GO富集分析共获得8个分子功能、8个细胞组分、20个生物过程,KEGG分子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得到28条细胞信号通路。结论:孙思邈治疗消渴病用药以清热滋阴,补气益肾为主,寒温并用、阴阳互补,核心方药治疗糖尿病是多靶点、多通路的复杂机制,其机制与...  相似文献   
40.
背景:近年来微支抗种植体以其操作简单、创伤小、支抗强等优点被正畸医生广泛应用于口腔正畸临床,但鲜见用于Ⅱ类颌间的牵引。目的:以微种植体为支抗,探讨不同矫治力促兔下颌前导后髁突软骨中核心结合因子a1蛋白的表达及与髁突改建的影响。方法:8周龄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根据矫治力的不同分为100g、200g、300g和400g组。实验组动物以微型螺钉种植体为支抗,对兔下颌进行Ⅱ类颌间牵引。实验后4周取材,检测髁突软骨中Cbfa1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下颌持续牵引后,髁突后区各层的厚度明显高于髁突中前部。与对照组相比随矫治力的增加髁突各层厚度增加,髁突软骨中Cbfa1表达也明显增加,至200g时达到峰值,而后随矫治力的增加,髁突各层厚度逐渐变薄,髁突软骨中Cbfa1表达也逐渐降低(P〈0.05),提示矫治力能影响髁突软骨中Cbfa1的表达,说明适宜的矫治力作用有利于髁突软骨的改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