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不同的修复方法配搭不同修复液对肺癌组织TTF-1、P53、SPB等6种抗体表达的阳性数量及强度是否存在影响。方法10例肺癌患者标本,分别用微波、高压配搭柠檬酸缓冲液(pH6.0)、EDTA缓冲液(pH8.0、pH9.0)处理,分别滴加一抗,采用二步法,进行免疫组化标记,分别由两位病理医师进行独立看片,并进行结果比较。结果不同的修复方法配搭不同修复液对这些抗体表达的阳性数量及强度存在影响。结论微波配搭柠檬酸缓冲液对易表达抗体的染色效果佳;高压配搭EDTA缓冲液(pH8.0)对显示细胞核染色效果佳,高压配搭檬酸缓冲液(pH6.0)对显示难表达抗体的细胞浆、细胞膜染色效果佳。  相似文献   
22.
IL-13基因+2044G/A多态性与哮喘、血浆细胞因子水平间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浆 Ig E、白细胞介素 13基因 (IL - 13)水平在哮喘以及 IL - 13基因及 2 0 4 4位点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IP)方法检测哮喘对照组 2 0 4 4位点多态性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测定血浆 Ig E、IL - 13水平。结果  IL - 13基因 2 0 4 4位点存在三种基因型。在哮喘和对照组 ,同一位点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 ,其细胞因子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 ,(P<0 .0 1) ,在哮喘或对照组 ,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 ,其 Ig E及 IL - 13水平存在显著性正相关 (r=0 .5 2~ 0 .6 7,P<0 .0 1~ 0 .0 5 )。结论 Ig E、IL - 13是影响哮喘发病的重要细胞因子 ,且二者存在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23.
1病例简介患者1,女,25岁,家庭妇女。因发热、头痛、呕吐4d,伴发作性四肢抽搐、短时不省人事于2003-06-26入院。入院前19d第一胎足月顺产一女婴,阴道有少许出血。入院查体:T37.8℃,脑神经(-),颈抵抗。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右侧巴氏征( ),双侧克氏征( ),血常规:WBC13.0×109/L,N  相似文献   
24.
静脉输氧治疗急性肺损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静脉输氧对急性肺损伤的疗效 ,评价其纠正急性肺损伤 /低氧血症的价值。方法 急性肺损伤患者 2 3例 ,高浓度面罩吸氧 2 h后仍然存在缺氧者即予静脉滴注高氧液 ,于静脉输氧 3 0 min、60 min进行动脉血气分析 ,与治疗前比较 ;对低氧血症未能纠正、进展为 ARDS者及时给予机械通气同时继续静脉输氧。结果  1 6例患者静脉输氧 3 0 min、60 min后动脉血氧分压明显升高 ( P <0 .0 0 0 1 ) ,氧合指数改善 ( P <0 .0 0 0 1 ) ;对 7例进展为 ARDS的患者及时给予机械通气同时继续静脉输氧 ,其中 5例低氧血症纠正并最终撤机。结论 静脉输氧可以改善急性肺损伤患者的缺氧 ,不会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加重 ,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5.
26.
自从 1990 年 Morrow 里程碑式地发现差向前列腺素系列(isoprostanes)以来,有关 isoprostanes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2002 年被 MEDLINE收录的相关文献达 146 篇。开始人们只注意到isoprostanes是反映机体氧化应激水平灵敏、可靠及准确的指标, 随着研究的深入, 人们发现isoprostanes不仅是一个指标,更是一个介质,在机体中有着重要的生物活性,特别是在呼吸系统方面,无论是在基础研究还是在临床研究中均显示出光明的研究及应用前景。1 合成和代谢Isoprostanes前身是花生四烯酸(AA), AA 来源于细胞膜磷脂,其生成不依赖于环氧化酶(COX)…  相似文献   
27.
目的比较变应性与非变应性鼻炎患者全身及上下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的特征及差异,探求上下气道炎症及高反应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按是否具有鼻炎临床症状及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将受试者分为三组:变应性鼻炎组184例、非变应性鼻炎组129例、健康正常组162例,均进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计数、鼻灌洗液炎症细胞分类、诱导痰炎症细胞分类、呼出气一氧化氮、肺通气功能检查和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比较三组全身及上下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的特征及差异。结果①非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鼻炎组患者血EOS计数、鼻EOS计数、痰EOS比例阳性率与正常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变应性鼻炎组呼出气一氧化氮、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与正常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增加下气道EOS炎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分别是: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OR=4.096)、血EOS计数升高(OR=9.715)、气道高反应性(OR=3.107)和鼻灌洗液EOS计数升高(OR=16.398);③增加气道高反应性的危险因素分别是: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OR=4.276)和诱导痰EOS比例升高(OR=4.890)。结论部分无下呼吸道症状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存在下气道炎症及高反应性;部分无下呼吸道症状的非变应性鼻炎患者存在下气道炎症;上气道炎症是导致下气道炎症的主要高危因素;特应性体质和气道炎症是气道高反应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上气道炎症导致下气道炎症,甚至发展为下气道高反应性可能是部分非变应性鼻炎患者向变应性鼻炎甚至哮喘发生、发展的重要过程和机制。  相似文献   
28.
砒石对哮喘小鼠血浆8-Isoprostane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建立小鼠哮喘模型,给予4种剂量砒石治疗,检测血浆8-Isoprostane水平变化,探讨砒石对哮喘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选用42只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建立哮喘模型,予地塞米松、砒石治疗,检测肺功能、血浆8-Isoprostane水平及BALF中WBC计数。结果:砒石治疗组小鼠t/tPmax降低(P<0.05),哮喘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经地塞米松和不同剂量砒石治疗后白细胞总数显著下降(P<0.001);哮喘组血浆中8-Isoprostane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经地塞米松和不同剂量砒石治疗后均显著下降;8-Isoprostane下降与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性。结论:哮喘小鼠机体存在氧化应激状态,砒石能够减轻其气道阻塞,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纠正氧化/抗氧化失衡。  相似文献   
29.
目的加强对肺泡微石症的认识,提高其诊断率。方法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k)检索1994年1月至2010年5月有关报道肺泡微石症的文献,剔除重复累计报道病例,结合本院收治的3例,回顾性分析中国人肺泡微石症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报道了120例肺泡微石症,男70例(58.3%),女50例(41.7%)。有临床症状者65例,主要表现为咳嗽51例(42.5%)、气促49例(40.8%)、咯痰26例(21.7%)、胸痛18例(15.0%)、胸闷17例(14.2%)、心悸4例(3.3%)、咯血3例(2.5%)。无症状者55例。肺功能检查22例,7例正常,12例呈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下降。120例均行胸部X线检查,显示双肺粟粒影106例,其中92例中下肺粟粒影增加,病灶聚集融合41例,肺门正常104例,心膈模糊55例,线状钙化48例,肺尖气肿1例。结论我国肺泡微石症较为少见,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易漏诊、误诊。对可疑患者应及早行胸部高分辨率CT及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以确诊。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分析间质性肺疾病(ILD)合并肺栓塞(PE)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1 年 12月期间在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住院治疗的12例 ILD 并发 PE 的患者为 ILD 合并PE 组,并募集同期24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 PE 患者作为对照,即单纯 PE 组,比较两组病例的身高、体质量、既往病史、近期制动或手术、吸烟、糖皮质激素使用等特征,咯血、胸痛、呼吸困难、心悸、下肢浮肿等症状,以及 D-二聚体、动脉血气分析、肺动脉收缩压、PE 类型(大面积和非大面积)等实验室检查。结果与单纯 PE 组相比,ILD 合并 PE 组糖皮质激素应用史(50.0% vs 12.5%)、咳嗽(100.0% vs 70.8%)、心悸(41.7% vs 8.3%)比例更高,动 脉血气分析 提 示 PaO 2下降更明显[(63.14±12.94)mmHg vs (73.05±14.67)mmHg]。两组在基础疾病、咯血、胸痛、呼吸困难、下肢浮肿、血常规、D-二聚体、肺动脉收缩压及 PE 的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例 ILD 合并 PE 的患者都为非大面积 PE。结论 ILD 合并 PE 组患者糖皮质激素应用及咳嗽、心悸等症状发生率高,动脉血气 PaO 2下降更明显,对 ILD 合并 PE 可能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