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8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基础医学 | 11篇 |
临床医学 | 14篇 |
内科学 | 105篇 |
特种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17篇 |
综合类 | 157篇 |
预防医学 | 25篇 |
药学 | 93篇 |
中国医学 | 4篇 |
肿瘤学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24篇 |
2012年 | 34篇 |
2011年 | 33篇 |
2010年 | 36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23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评价复方法莫替丁咀嚼片缓解烧心、反酸等胃酸相关性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法莫替丁阳性药平行对照研究。共入组215例,复方法莫替丁咀嚼片组(试验组)106例,法莫替丁组(对照组)109例。结果:治疗2 wk后,试验组烧心、反酸等症状发作频率、症状积分、症状总积分下降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首次服药后烧心症状缓解时间分别为(87±s 125)min和(120±131)min(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和6.6%(P>0.05)。结论:复方法莫替丁咀嚼片能迅速改善烧心、反酸等胃酸相关性症状,且使用方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13.
近20余年来,有关结直肠癌演变过程中的组织学标志及其化学预防研究渐趋深入,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在20世纪70~80年代,由于纤维结肠镜的发明和应用,逐渐明确了结直肠"腺瘤-癌顺序”的演变规律,内镜监测并摘除已生长的腺瘤可使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性明显降低.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的重点转移到阐明结直肠癌发生的分子遗传学变化规律,以期寻找和确定能替代腺瘤产生及癌变的形态学变化的生物学和基因标志,达到更有效地监测和预防结直肠癌发生的理想目标[1]. 相似文献
14.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癌变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相关性结直肠癌及其癌变危险因素,为监测预防FAP癌变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确诊的65例FAP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癌变,分为FAP癌变组(35例)与未癌变组(30例),统计分析FAP相关性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65例FAP患者中,35例患者经病理确诊发生癌变,癌变率为53.85%。发病年龄、腺瘤数量、腺瘤大小及腺瘤组织学类型是影响FAP癌变的相关因素(P<0.05),且和癌变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FAP癌变倾向极高,发病年龄、腺瘤数量、腺瘤大小及腺瘤组织学类型是影响FAP癌变的相关因素,与癌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类巨噬细胞金属弹力酶(human macrophage metalloelastase,HME)在人胃癌中的表达对肿瘤进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完整随访资料的胃癌存档蜡块65例(男57例,女8例,患者年龄30-74岁,分期T1-T4)进行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分析,评价HME表达与人胃癌临床病理学因素的相关性及其对疾病预后的意义.结果: HME蛋白及mRNA高表达率在分化类型较高的胃癌组织中较高(67.74% vs 41.18%,77.42% vs 52.94%,均P<0.05),血管浸润的胃癌组织低于无血管浸润者(31.25% vs 75.76%,40.63% vs 87.88%,均P<0.01),术后复发者低于无术后复发者(37.50% vs 63.41%,P<0.05;41.67% vs 78.05%,P<0.01).HME蛋白及mRNA高表达率与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大小、组织浸润深度及远处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胃癌术后5年内复发死亡患者HME蛋白及mRNA高表达率明显低于术后生存5年以上者(37.04% vs 74.29%,P<0.01;48.15% vs 77.14%,P<0.05).HME表达为胃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ME蛋白及mRNA高表达者预后较好(OR=0.323,OR=0.377;均P<0.05).结论:HME高表达与预后较好的密切相关,可能成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及预测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否通过调控MEK-ERK-MLCK通路影响结肠炎大鼠肠黏膜通透性的机制。方法 SD大鼠分为4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NS皮下注射+NS灌肠),B组为正常对照+Hcy注射组(Hcy皮下注射+NS灌肠),C组为TNBS模型组(NS皮下注射+TNBS灌肠),D组为TNBS模型+Hcy注射组(Hcy皮下注射+TNBS灌肠)。建立高Hcy血症的实验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实验结束时取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进行结肠匀浆检测MPO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小肠组织中MEK、ERK、p-ERK、MLCK、p-MLCK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T-q PCR方法检测大鼠小肠组织中MLCK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相比,TNBS模型+Hcy皮下注射组大鼠DAI及HI评分增高,结肠匀浆MPO活性增高,小肠黏膜组织MEK、ERK、p-ERK、MLCK、p-MLCK蛋白表达水平增加,MLCK 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结论 Hcy增加实验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通透性,可能与调控MEK-ERKMLC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环孢素A(CsA)对葡聚糖硫酸钠(DSS)结肠炎小鼠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C57BL/6J小鼠(6~8周龄、体质量20 g±2 g、♂),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饮用无菌蒸馏水+腹腔注射0.9%NS)、DSS模型组(DSS溶液+腹腔注射0.9%NS)、环孢素A组(DSS溶液+腹腔注射CsA)。小鼠自由饮用5%DSS溶液1周制备结肠炎模型,环孢素A(0.025 mg.g-1)腹腔注射给药,每天1次,共7 d。每日行DAI评分,实验结束后取结肠进行HE染色评分,结肠匀浆检测MPO活性、TNF-α、IFN-γ、IL-13和IL-17水平,另取小鼠小肠黏膜进行透射电镜检查和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活性测定,采用Evans blue和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FITC-D)方法检测小肠黏膜通透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1周后出现明显体重减轻、便血和腹泻,DAI评分和HI评分增高,同时结肠黏膜MPO活性明显增高。电镜检查小鼠回肠黏膜上皮绒毛萎缩、排列不规则,细胞间连接复合体缩短、变宽,细胞间隙扩大,小肠黏膜通透性增高。小鼠结肠匀浆中TNF-α、IFN-γ、IL-13和IL-17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小肠黏膜中MLCK活性明显增高。与DSS模型组比较,环孢素A组小鼠DAI评分和HI评分明显降低,结肠黏膜MPO活性减低,回肠黏膜上皮细胞绒毛排列整齐,小肠黏膜通透性降低,小肠黏膜MLCK活性和结肠匀浆中TNF-α、IFN-γ、IL-13和IL-17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结论环孢素A具有明显的抗DSS小鼠结肠炎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调控MLCK表达,改善肠黏膜通透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雷贝拉唑的血药浓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建立测定雷贝拉唑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方法 色谱条件 :luna C8色谱柱 ,流动相为 2 0mmol·L-1 磷酸盐缓冲液 (pH7 0 ) /乙腈 (70 / 30 ,V/V) ,流速1 2ml·min-1 ,测定波长 2 88nm ,以雷贝拉唑峰面积定量。结果 雷贝拉唑的标准曲线为 ^Y =1 2 4 95 0X - 80 6 0 5 (r =0 999) ,线性范围为 0 0 1~ 0 75mg·L-1 ,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其 0 0 5、0 1、0 5mg·L-1 3个浓度的血清样本回收率分别为 75 2 3%± 3 0 2 %、84 2 3%± 3 33%、91 0 5 %± 7 5 1 % ;日内变异分别为 5 0 9%、9 2 0 %、6 75 % ;日间变异分别为8 2 5 %、3 5 1 %、4 1 9%。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且无干扰 ,满足测定要求 ,可用于雷贝拉唑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