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77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4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1.
目的总结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以提高生存率。方法回顾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1996年4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37例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手术入路。结果患者的主要症状为不同程度的单侧鼻塞18例、间歇性鼻出血9例和涕中带血9例。手术治疗33例,术后复发者12例,未行手术者4例。主要死亡原因为局部复发7例和远处转移5例。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0%(16/32)、28%(7/25)和20%(4/20)。结论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主要表现为单侧鼻塞、间歇性鼻出血和涕中带血。其易复发和转移,预后较差。应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对术后复发的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者,仍然首选手术治疗。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的主要方法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82.
颞肌筋膜瓣在颅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颞肌筋膜瓣(TMF)在修复颅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中的应用。方法:根据缺损大小和部位 设计TMF,对10例颅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进行修复,其中3例修复颅底缺损,5例修复口咽部缺损,2例修复 眶。结果:随访8~50个月,10例TMF全部成活;修复颅底者,未出现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修复口咽者,语言、 吞咽功能无明显障碍;修复眶者解剖形态基本恢复,外观满意。结论:TMF是修复颅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理想选 择。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保留喉功能的下咽后壁癌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相关技术方法。方法:对35例下咽后壁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肿瘤切除方式和多种方法进行组织缺损的修复。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下,保留可利用的正常组织进行咽喉功能重建。行保留喉功能手术27例,未保留喉功能手术8例。术后根据需要行辅助放疗。结果:本组病例3年生存率为45.7%,5年生存率为28.6%。27例保留喉功能,其中喉功能全部恢复(发声、呼吸和吞咽保护)16例,占45.7%,喉功能部分恢复(发声、吞咽保护)11例,占31.4%。本组患者死于颈部淋巴结转移9例,肿瘤局部复发10例,肺部转移2例,颈部大出血1例,心脏病2例,原因不明1例。结论:保留喉功能的下咽后壁癌的手术治疗是可行的,熟练掌握肿瘤切除技术并根据需要合理选用咽喉功能重建方法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4.
本文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滩地野粪污染程度及家畜活动频度对感染性钉螺分布的影响,并观察了滩地综合治理措施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结果表明,阳性螺密度及钉螺感染率与滩地畜粪污染程度及家畜活动频度之间存在回归关系,通过滩地综合治理,滩地阳性螺密度、钉螺感染率及附近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均得到明显控制,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5.
目的:对该院使用中药针剂患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中药针剂辨证使用的必要性。方法:采取回顾式调查的方法,分别选取2组用量较大的中药针剂分为辨病用药和非辨病用药2类进行统计分析。辨病用药类选取的为灯盏细辛注射液与苦碟子注射液,两者药性不同,但均主治冠心病,比较两者临床疗效;非辨病用药选取的为参附注射液,观察其使用情况与疗效的关系。结果: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疗效优于苦碟子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在各科均有运用,以普外科应用人数最多。结论:中药针剂可能保持了中药原有的性味功效的特性,临床应辨证使用。  相似文献   
86.
病人 ,男性 ,32岁。左颈侧反复流脓 10a ,吃流质饮食有时在吞咽数秒后发现颈侧有少量溢液。曾在当地行鳃裂瘘管切除 4次。最后一次术后 10d便出现局部溢液。为彻底治疗于 2 0 0 0 - 0 9- 2 1收入院。耳鼻咽喉检查无异常 ,颈部偏左有大约 5cm× 4cm瘢痕 ,瘢痕中心有一凹陷 ,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中、下 1/ 3交界处 ,探针未能探入。颈部强化CT未发现异常 ,瘘管碘造影未能注入造影剂而告失败。临床诊断 :先天性左第三鳃裂瘘管切除术后复发。于 2 0 0 0 - 0 9- 2 7在全麻下行左鳃裂瘘管切除术 ,沿瘢痕组织在健康皮肤上行梭形切口 ,用电刀…  相似文献   
87.
我院耳鼻咽喉科自1980年6月~1996年6月,对20例咽后壁区癌患者单纯利用裂层皮片修复下咽后壁缺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8.
突发性聋的发病时间规律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患者的发病时间规律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内在联系。方法观察198例突发性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与60例正常对照组的相关指标进行整体对比分析,探讨突发性聋与血液流变学之间的关系。仔细询问198例患者的发病时间,每2h为一个时间段,统计每时段的发病人数,观察各时间段发病的突发性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从而更精确的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检测了30例突发性聋患者一昼夜3次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突发性聋患者1d中的血液流变学变化规律。结果突发性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多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突发性聋患者一昼夜血液流变学变化以晨起时的血流变指标为最高。各时间段发病人数以上午4~8时发病者最多,二者占全部突发性聋患者的42.9%,其余10个时段每段发病人数均不超过总人数的9%;12时段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又以上午4~8时段发病者为最高。结论血液流变学异常与突发性聋的发病密切相关,与心脑血管疾病一致,其发病高峰亦在晨时4—8时,且血流变指标高的患者更容易在清晨发病。  相似文献   
89.
七里湖为沿江一较大湖泊,原呈冬陆夏水状,历史上为血吸虫病重疫区。1974年,东至县动用20万民工,耗资1526.3万元进行综合治理,1976年主体工程竣工,使400.4万m~2的湖区变为内陆,彻底改变了原来面貌。至1982年,改造工程基本完成,钉螺面积从治理前的3200万平方米降至292万平方米,减少了90.8%;原沿湖3个村的居民感染率从  相似文献   
90.
本研究旨在探讨与分析江滩地区钉螺及感染性钉螺的动态分布与植被、气候之间的关系,从生态学角度阐明钉螺及感染性钉螺的消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