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0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7篇
内科学   48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40篇
预防医学   84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31篇
中国医学   57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 对豚鼠胰腺组织特络细胞(telocytes,TCs)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与分析,并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对TCs的干预作用.方法 以健康9周龄豚鼠胰腺为研究对象,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对TCs免疫标志(c-kit/CD117、vimentin)进行观察分析.透射电镜观察TCs的超微结构.建立甲磺酸伊马替尼干预模型:豚鼠54只,雌雄不限,分正常对照组、用药组(7、14、21、28 d)、停药组(W7、W14、W21、W28 d);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用/停药后TCs变化;Western blot观察用/停药后胰腺组织内CD117、vimentin蛋白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胰腺内TCs位于结缔组织内,细胞呈现三角形及长梭形等多种形态,有一至多条长而细的细胞突起,突起包绕腺泡,并相连形成网络结构;电镜超微结构显示:TCs有念珠状的细长突起,核质比较高,胞质内含有少量的线粒体、滑面内质网等;甲磺酸伊马替尼干预后,TCs突起变短,网络结构减少,停药后逐渐恢复;用药后胰腺组织内c-kit/CD117和vimentin蛋白表达降低,停药后逐渐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豚鼠胰腺内存在梭形有念珠状突起的TCs,TCs包绕腺泡形成网络结构;甲磺酸伊马替尼可影响胰腺内TCs的形态及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32.
张毅  苏敏  蔡琰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6):179-181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A2无血清培养条件下分化成神经细胞过程中,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的主要产物-丙二醛和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变化,探讨脂质过氧化反应程度和抗氧化能力与细胞老化的相关性。方法:实验于2004—04/2005—02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神经生物学实验室进行。①建立神经细胞老化实验模型:传代培养的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A2中加入无血清培养液后,在37℃、含体积分数为0.05的CO2的空气中培养,24h后换培养液,以后每隔3d更换培养液;按不同的培养天数分为培养1,7和14d组。各组在培养至相应的天数后终止培养。②评估神经细胞变化的指标检测:采用显微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胞老化指标脂褐素水平(相对荧光值)反映细胞老化程度;以比色法测定细胞内丙二醛浓度评估细胞脂质过氧化程度,亚硝酸盐比色法得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反映细胞的抗氧化能力。结果:①细胞内脂褐素相对荧光值:培养1,7和14d组分别是(11.55&;#177;0.9)%,(22.41&;#177;1.99)%和(29.51&;#177;4.5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F=478.04,P〈0.01)。②丙二醛浓度:培养1,7和14d组分别是(0.90&;#177;0.20),(1.91&;#177;0.19)和(2.98&;#177;0.20)μmol/L;组间比较差异显著(F=148.31,P〈0.01)。③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培养1,7和14d组分别是(685.30&;#177;107.85),(372.07&;#177;74.35)和(175.04&;#177;29.67)μkat/L:组间比较差异显著(F=66.10,P〈0.01)。结论:①随着无血清培养天数的增加,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A2细胞内脂褐素逐渐增多,细胞在不断衰老。②细胞内丙二醛浓度随细胞老化而不断增加,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却随着细胞老化而下降。说明神经细胞的老化与细胞内脂质过氧化反应呈正相关,与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呈负相关。③体外神经细胞老化实验研究模型是科学和客观的,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是否逆转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的右心室重构及其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MCT模型组,CsA低、高剂量组(0.33和1mg·kg-1)。MCT造模后14~21d给CsA(ig,bid)。造模22d右心导管术检测右室收缩压(RVSP);称右室自由壁(RV)及左心室加室间隔(LV+SEP)重,计算右心肥大指数(RVHI=RV/LV+SEP);光镜及电镜观察右室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检查右室心肌细胞PCNA的表达。结果CsA逆转MCT所引起RVSP、RVHI的升高(P<0.05或P<0.01)、右室心肌细胞肥大、线粒体肿胀变性及PCNA抗原的过表达。高剂量CsA作用更明显。结论CsA(1mg·kg-1 ig,bid)能明显逆转MCT诱导的右室重构,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右室后负荷及抑制右室心肌细胞肥大有关。  相似文献   
34.
目的从形态学的角度探讨人胎阑尾内CD20阳性B细胞在各胎龄段的发育。方法收集13~28周人胎22例,测量各胎儿顶臀长(CRL)。按Patten法确定胎龄,取其阑尾,经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光镜观察。结果13~16周阑尾上皮已经完全演变成为单层柱状,胎儿阑尾绒毛出现,结构分层逐渐明显,淋巴细胞散在分布,淋巴小结雏形逐渐形成;14周CD20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出现,数量少,单个分布于结缔组织内;17~20周CD20阳性反应细胞增多,成群分布;23—28周粘膜固有层内CD20阳性细胞参与构成淋巴小结。统计学处理证实随胎龄增加,CD20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增多(P〈0.01)。结论14周CD20阳性细胞出现,随胎龄增加数量增多,主要参与构成淋巴小结。  相似文献   
35.
血管树突状细胞在人主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中的分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血管树突状细胞在人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中的分布模式。方法:人主动脉标本15例主要取自尸检和外科手术,常规连续切片,分别行HE及S100/CD1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S100/CD1a阳性细胞分布情况。结果:15例HE染色标本中,2例正常,13例人动脉血管可见内膜的增厚及泡沫细胞等AS早期病理表现。9例S100/CD1a染色阳性,阳性率为69.2%。S100/CD1a阳性细胞分布在病变的内膜和外膜,外膜的S100/CD1a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滋养血管的周围。结论:在AS早期病变部位有血管树突状细胞的聚集,主要分布在病变血管的内膜和外膜,提示血管树突状细胞可能参与了AS早期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胎儿腭扁桃体T细胞亚群CD4和CD8阳性细胞的发育.方法:收集9~28周因故终止妊娠胎儿腭扁桃体,免疫组织化学SP法显色显示CD4阳性细胞和CD8阳性细胞.结果:12周,腭扁桃体固有层内见少量CD4阳性细胞及CD8阳性细胞.14周,CD8阳性细胞数量较CD4阳性细胞增多,隐窝上皮内始见少量CD8阳性细胞和CD4阳性细胞浸润.22周,CD4阳性细胞免疫反应增强,数量仍较CD8阳性细胞少.至28周,两种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增多,但以CD8阳性细胞为主,两者在固有层内散在分布或集聚成小群落,隐窝上皮内多呈单个分布.结论:12周CD4和CD8亚群已迁入胎儿腭扁桃体;随胎龄增长,两个亚群T细胞数量逐渐增多,但CD8亚群多于CD4亚群;两个亚群的T细胞发育时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7.
目的从形态学的角度探讨人胎中后期肠系膜淋巴结的发育。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学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及图像分析进行研究,观察人胎中后期肠系膜淋巴结及相关T、B细胞的发育情况,相关数据做统计学处理。结果自第7个月龄起,在胚胎早期已形成的淋巴结周边的皮质继续增厚,可辨别浅层皮质与副皮质区,浅层皮质中的初级淋巴小结随胎龄的增加而增多,至出生时淋巴结内均未发现生发中心,仍为初级淋巴小结。早期的髓质随胎龄的增加被淋巴结周边增厚的皮质挤向淋巴结的中央。胚胎发育到第7~8个月龄时,随着淋巴结发育加速,淋巴结皮质逐渐增厚,可观察到分布在皮质内的CD3、IgM阳性细胞出现较强的阳性反应,第9~10个月龄时,CD3、IgM阳性细胞出现强阳性反应,灰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出生时肠系膜淋巴结形态结构基本成熟,淋巴小结仍为初级淋巴小结。②人胎肠系膜淋巴结具有潜在的CD3、IgM合成和释放能力,对腹腔内免疫乃至整个免疫系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HLA-DRB1*0301等位基因在粤西湛江沿海地区Graves病(G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65例初诊GD病人和正常对照50例并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检测HLA-DRB1*0301等位基因的表达频率.结果 初诊GD病人HLA-DRBl*0301等位基因的表达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结论 HLA-DRB1*0301等位基因可能是粤西湛江地区GD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39.
HIF-1α、MMP-2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拟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卵巢癌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拟态(VM)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00年1月~2009年5月经手术切除的卵巢肿瘤组织石蜡标本81例,免疫组化检测HIF-1α、MMP-2蛋白表达,采用CD34和PAS双重染色的方法检测卵巢癌组织中存在的VM,讨论HIF-1α、MMP-2表达与VM的关系。结果:卵巢癌HIF-1α表达与临床分期(r=0.392,P=0.020)、分级(r=0.358,P=0.035)呈正相关,MMP-2表达与分级(r=0.409,P=0.015)呈正相关。卵巢癌不同分级组的VM形成率有显著差异(P=0.018),低分化的卵巢癌VM阳性率高于高分化组。VM阳性组和阴性组的HIF-1α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03),VM阳性组和阴性组的MMP-2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04)。结论:低分化卵巢癌组织更易形成VM,HIF-1α、MMP-2表达与卵巢癌分级及VM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0.
<正>血细胞分析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测项目之一,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影响。根据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tandardization in haematology,ICSH)颁布文件的要求,血细胞分析的检测结果只有溯源至参考方法,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怎样用可溯源至参考方法的定值新鲜血作为校准物,是目前解决血细胞分析溯源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于是2003年经过卫生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